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欧阳明高

季刊

1676-8484

jase@tsinghua.edu.cn

010-62798897 6278163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GER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作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刊登国内外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等领域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方面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术上有特色、代表学科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汽车科技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硝酰胺铵液滴微爆特性的试验研究

    何帆赵锦胜宁智吕明...
    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揭示绿色无毒航天推进剂二硝酰胺铵(ADN)液滴在燃烧室内的微爆特性,以期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并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建立挂滴式试验系统,研究了ADN液滴微爆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分析了环境温度和液滴初始直径对微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升高并未缩短微爆延迟时间,但导致微爆强度和持续时间减小;液滴微爆持续时间与环境温度无显著负相关性,而当量蒸发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增加速率逐渐减缓;着火时刻随环境温度升高而提前;液滴初始直径的增大导致微爆延迟时间增加,微爆强度、持续时间和当量蒸发速率与初始直径无明显正相关关系,着火时刻则随之延迟,但趋势逐渐减弱.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和液滴初始直径是影响ADN液滴微爆特性的关键因素,对优化ADN作为航天推进剂的使用具有重要理论和工程意义.

    含氧燃料航天推进剂二硝酰胺铵(ADN)液滴形态微爆特性

    基于DMPC的无信控交叉口智能网联车辆多车协同轨迹规划

    金立生魏青嵩谢宪毅石业玮...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无信控十字交叉口多车协同通行的冲突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车协同轨迹规划方法.采用分布式模型预测框架实现多车协同轨迹规划的分布式独立计算,利用滚动时域预测周车轨迹实现车-车未来状态交互,基于智能网联环境车-车交互通信功能实现规划结果共享;引入道路边界约束、加速度约束与碰撞约束等车辆安全约束条件,通过二次规划求解可以安全通行十字路口的多车轨迹;基于MATLAB驾驶场景生成模块建立无信控十字交叉口环境,并在2种场景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直行工况和左转工况下多车间最小距离分别为2.58 m和2.99 m,均满足避撞的安全距离约束,实现了多车之间的协同避撞并且能够保证通行效率.

    车辆工程无信控十字交叉口多车协同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轨迹规划

    基于KL散度工况识别的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的分层控制

    尹燕莉王福振詹森黄学江...
    24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队列行驶过程中工况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L(Kullback-Leibler)散度工况识别的分层控制方法.上层控制器利用车—车通信技术,获取队列中前车状态信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实现队列纵向控制,并计算出最优跟车车速;下层控制器基于典型工况,离线求解需求功率的转移概率矩阵,并通过Q-Learning算法训练最优Q表嵌入整车模型中;在行驶中以固定时间长度在线更新转移概率矩阵,采用KL散度进行工况识别,根据识别的工况类型,结合当前时刻车速、需求功率和电池荷电状态(SOC),通过在线查表实现转矩分配.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工况识别策略相比,本策略的油耗降低了8.6%;与作为基准的动态规划(DP)相比,增加了4.8%;在与DP油耗基本保持相同的前提下,该策略离线仿真时间缩短21%,不仅能够在线应用,还能实时适应工况变化.

    混合动力汽车汽车队列工况识别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Q-Learning算法KL(Kullback-Leibler)散度

    基于图搜索的陆空两栖平台3D路径规划算法

    孟庆京司俊德张新钰孙弘麟...
    253-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陆空两栖平台路径规划能效与寻径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搜索算法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考虑了空中飞行能耗与地面行驶能耗模型的不同,结合起飞阈值、地面移动成本系数、空中移动成本系数等参数决定模态切换机制,在遇到难以越过的障碍时使用逃脱算法脱困,当允许地面通过时优先采用地面行驶的方式到达目标点以提升寻径效率与能效.为验证该算法,分别建立了针对陆空2种模式下的能耗模型,在现有交通规则约束下完成城市场景和虚拟迷宫测试.结果表明:本算法的搜索效率相较于对照组算法提升了30%以上,有效提升搜寻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量消耗.

    陆空两栖平台跨模态路径规划图搜索算法模态切换策略

    一种基于目标点云分布特性的动态聚类算法

    李彩虹何晨阳高锋陈佳欣...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系统的目标检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扫描机理会使得点云分布不均匀,常规聚类算法由于参数固定会导致较多的错误聚类.为解决该问题,该文以椭圆形状作为邻域空间,设计基于采样点位置的邻域自适应调整策略,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点云分布特性的动态聚类算法.通过正确聚类、过聚类等综合结果评估算法的性能,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算法参数,并在校园环境中进行了实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减少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BSCAN)中固定邻域所造成的70.60%过聚类、49.76%欠聚类等错误结果,从而有效提高算法的综合聚类性能.

    智能汽车目标检测激光雷达点云聚类KITTI数据集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BSCAN)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撰稿要求(2022年版)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编辑部
    后插1-后插3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10版)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