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工程学报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工程学报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郭正康

双月刊

2095-1469

aejournal@126.com

023-68851722

400039

中国重庆市高新区陈家坪朝田村101号

汽车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汽车工程学报》是学术性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布发行。本刊优先发表学术水平高、研究方法新颖的论文,特别欢迎具有国际重大项目、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的论文,中文和英文均可。同时,欢迎汽车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撰写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综述和展望性文章。办刊宗旨是刊发汽车工程技术理论及试验成果,反映汽车设计制造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趋势,推进汽车工程研究和汽车产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同步定位与建图方法综述

    张庚杨超王伟达李颖...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可使自动驾驶车辆在未知环境中根据车载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估计自身位姿,建立环境地图,为车辆的规划、决策提供定位信息,是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聚焦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围绕前端里程计、后端优化和回环检测技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考虑到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结合目前多传感器融合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展望了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自动驾驶同步定位与建图激光雷达前端里程计后端优化回环检测

    基于小波变换-模糊控制的复合电源能量管理

    史江昆申彩英陈鑫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锂电池-超级电容构成的复合电源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满足动力性能的前提下,为实现超级电容在合理的荷电状态(SOC)下承担高频率信号,且锂电池承担低频率信号的目标,建立了实时小波变换-模糊控制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和ADVISOR软件搭建整车模型,并在NEDC循环工况下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锂电池相比,在小波变换-模糊控制策略下,复合电源锂电池的驱动峰值电流降低了20。68%,寿命提高了16。74%。搭建了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复合电源系统试验平台,并在NEDC工况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模糊控制策略对复合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电动汽车小波变换模糊控制复合电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减碳成效测算

    刘永涛刘永杰袁诗泉李育隆...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评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效益,为报废动力电池管理体系和回收再利用相关标准的完善提供支撑,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以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场景,将三元锂电池的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原材料获取、制造装配、使用和报废回收,并建立相应的GaBi模型,基于湿法回收A、湿法回收B、火法-湿法联合回收3种不同回收利用方式进行三元锂电池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搭建与回收再利用过程减碳成效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三元锂电池回收再利用过程有较好的减碳成效,基于3种不同回收工艺的三元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CO2排放量分别为:湿法回收A为60。71 kg CO2/kWh;湿法回收B为150。00 kg CO2/kWh;火法-湿法联合回收为153。57 kg CO2/kWh。基于这3种不同回收工艺的CO2减排效果从优至劣依次为:湿法-火法联合回收、湿法回收B和湿法回收A。合理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其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从而产生更好的环境效益。

    动力电池生命周期评价GaBi模型减碳成效测算

    基于路面影响因子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自适应转矩控制

    付翔唐茂家孙录哲
    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轮毂电机驱动越野车辆在附着条件多变、路面起伏不定的复杂环境中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多目标优化,提出一种基于路面影响因子的自适应转矩控制策略。以滚动阻力差异、空气阻力归一化比例、坡度阻力归一化比例、路面附着差异方差以及最小路面附着系数5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并基于模糊理论方法搭建路面影响因子五参数辨识模型。基于辨识出的路面影响因子,开发整车动力性和稳定性多目标优化自适应转矩控制策略,构建了三层式控制架构:顶层引入路面影响因子对加速度紧迫程度进行判定,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得到期望总驱动力;中层为目标决策层,以最优滑转率为目标决策驱动防滑力矩,并基于路面行驶阻力,决策期望前馈补偿力矩;下层为转矩分配层,以需求总驱动力及轮胎利用率作为控制目标,引入路面影响因子优化两者权重系数,以多约束条件的混合优化算法对转矩进行自适应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基于实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附着路面,在0。2 s内快速完成滑转率抑制;在对开路面,侧向位移接近0;在大扭曲路面,避免腾空车轮出现大滑转率,滑转率最高0。2。

    轮毂电机驱动车辆模糊控制路面影响因子自适应转矩控制

    基于ReliefF-RBF的路面不平度识别算法研究

    陈凯史少阳程姗姗秦也辰...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面不平度对道路车辆行驶安全性及车辆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路面不平度识别与先进悬架控制结合,有望能进一步提升乘员舒适性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现有基于数据驱动的路面分类方法难以高效处理时变参数与车速,现有基于模型的路面识别算法需要已知精确车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车辆物理参数难以获得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模型和数据驱动的路面分类算法,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反算等效路面轮廓,结合数据预处理方法,对车辆响应和反算等效路面轮廓数据进行滤波;对等效路面轮廓和响应信息进行时域频域特征计算,采用ReliefF算法进行关键特征提取,构建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路面分类器,进行路面分级识别;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验证了不同车辆参数和车速下所提出的算法鲁棒性。

    路面不平度车辆动力学数据驱动加速度传感器路面识别

    某SUV底盘空气动力性能优化研究

    王庆洋肖垚吴雁飞赵志明...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底盘空气动力性能优化对降低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有重要影响,针对底盘区域进行空气动力性能优化设计是提升整车动力经济性的重要途径。针对某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SUV)开展整车外流场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分析,对比了Realizable k-ε和SST k-ω两种湍流模型仿真精度,选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进行底盘空气动力学方案设计。结合该SUV底盘特征及仿真流场分析结果,在尽可能降低整车成本的前提下,设计前保险杠下部阻风板、前轮挡板斜梯、副车架后部导流板、底盘中部护板以及尾部消音器造型优化共5种空气动力学方案,并进行了实车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5种方案对整车空气阻力性能提升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尾部消音器造型优化减阻效果明显,实车空气阻力系数降低2。99%;综合采用5种底盘空气动力学方案后空气阻力系数共降低5。16%,升力系数降低21。00%,有效实现节能降阻,并有助于提高整车行驶稳定性。

    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底盘空气阻力风洞试验空气动力附件

    bZ3纯电动轿车的空气动力性能开发

    唐丽君曹亚飞王虎久保恒典...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第1款纯电动轿车,bZ3的能耗要求极高,也给空气动力学性能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和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车身造型、车底、前舱进气管理、车轮、密封等部位进行了持续的优化验证。最终bZ3在风洞中进行实车试验验收,空气阻力系数达到0。218,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平。通过两种不同仿真方法对比研究发现格子玻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方法整体精度较高,但对于底部气流的模拟精度还有待提升。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风洞试验空气阻力系数格子玻尔兹曼

    某纯电动车型的余热热源与空气源热泵控制策略研究

    董哲明强健伟施睿王小碧...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了满足北方客户在寒冷天气下的采暖需求,并缓解低温环境下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衰减,需要对纯电动汽车在低温下的整车热管理控制策略进行更加贴合使用场景的优化。通过针对某纯电动车型在低温环境下不同使用场景中余热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热管理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车验证,将热泵热管理系统的有效使用环境温度下限从-15℃拓展到了-20℃,并且实现了该车型在-7℃低温环境下CLTC工况续驶里程衰减率达到31。2%的优秀水平。

    整车热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余热热泵空气源热泵低温环境控制策略

    镂空式车顶扰流板关键参数对两厢车空气阻力的影响

    朱智成张晓涵罗秋丽张风利...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镂空式车顶扰流板已成为一种汽车造型设计的新思路,对整车空气动力性能也有极大的影响。为了研究镂空式车顶扰流板对整车空气阻力系数的影响,基于比亚迪某款带有镂空式车顶扰流板的两厢车型,以CFD仿真为主要开发工具,分别研究了扰流板角度、镂空通道和D柱扰流板的影响,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标。研究发现,镂空式车顶扰流板的角度减小,镂空通道与后风挡距离减小,以及D柱扰流板延伸长度增大均会导致顶部尾流增大,使尾流上下匹配关系发生变化。当上下尾流匹配性更好时,空气阻力系数更低。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镂空式车顶扰流板的开发提供经验。

    汽车镂空式车顶扰流板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DES湍流模型

    基于SPH方法的空调进气口进水量分析及优化

    王魏兴夏春波张全周杜亚非...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雨刮臂摆动频次与导水槽及空调外循环进风口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部分车型在淋雨工况下,有水滴甚至水流沿空调进风口进入空调系统,导致空调出现异味,甚至有水渗漏进入乘客舱,出现严重的感知质量问题。采用SPH方法,考虑雨刮臂运动、车身姿态及气流效应工况下,借助PreonLab软件仿真,复现某车型淋雨场景下的水管理质量问题,通过在空调外循环进风口位置增加挡板,显著减少了溅入空调箱的雨水量,并在实车淋雨试验中得到验证。方法能在车辆开发阶段发现并整改车辆在淋雨场景下的流通路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可改变目前车辆淋雨场景水管理质量控制主要依托实车测试的现状,也可应用于车辆水管理的其他性能质量的控制,如涉水、雨污等。

    车辆水管理淋雨工况空调系统外循环进风口SPH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