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文摘
汽车文摘

韩学春

月刊

1671-6329

0431-5903433 5903263

130011

长春市创业大街35号

汽车文摘/
查看更多>>汽车工业科技文献检索刊物。主要将国内外汽车工业、汽车工程方面的科技文献,摘要汇编成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汽车横纵向控制研究综述

    徐伟瑞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和全球智能化的关键一环,在整个智能化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探索智能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研究车辆的横向和纵向控制方法,利用车辆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及轮胎模型,分析智能车辆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采取解耦策略简化控制难度,确保车辆按照预定路径安全行驶.为确保车辆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加强对车辆纵向控制的研究,以优化汽车速度管理.研究了车辆的耦合控制,以克服车辆耦合效应带来的问题,优化横向和纵向控制的精确度.总结了各种相关控制算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智能车辆横向和纵向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深化横向控制算法研究以提升安全性;优化纵向控制以确保运动稳定性;提升耦合控制精度以增强整体控制效果.

    智能汽车车辆模型横纵向控制控制算法

    基于AI大模型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技术研究综述

    邓建明龚循飞于勤罗锋...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交互是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为了研究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原理,利用AI大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分析了多模态交互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评估国内外科技公司和车企在多模态交互领域的应用案例,如百度、华为、腾讯和科大讯飞的大语言模型,并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AI大模型在多模态交互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任务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增强了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最后探讨了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为AI技术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AI大模型技术框架

    2025年《汽车技术》专项征稿启事

    《汽车技术》编辑部
    13页

    混合动力驱动单元技术发展与展望

    张国耕史训亮王全任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向深入,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增速较快的细分市场,各汽车制造商加大对混合动力车型及混合动力驱动单元的研发投入.为了更高效地开发混合动力驱动单元,从零部件组成、结构型式、电机位置等维度介绍混动车辆及混动驱动系统的主要概念及分类,结合2024年度中国市场混动车型的驱动系统型式,详细阐述不同构型混动驱动系统的应用现状,并以丰田、本田、通用、上汽、比亚迪等汽车公司混合动力驱动单元发展历程为依托,梳理混动驱动单元的迭代过程,最后对混动驱动单元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各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驱动单元提供参考.

    混合动力驱动单元机电耦合电机逆变器

    基于整车关键尺寸L114的平台架构研究

    熊良剑马俊野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最优的整车平台架构策略,本文详细阐述平台架构的概念,定义了架构关键尺寸L114,列举国内某车企基于关键尺寸L114一致的平台拓展尺寸链,并梳理该平台架构乘员舱架构件具体的策略,通过对比分别采取平台车型关键尺寸L113一致与平台车型关键尺寸L114一致时的平台通用化率,发现2种策略的平台通用化率基本一致.同时结合整车安全碰撞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若采用关键尺寸L114更具优势,该策略下同平台车型仅需满足高车型的碰撞策略,即可同步满足其他车型的侧碰要求,有效降低平台开发成本.

    整车架构L114L113模块化人机工程

    过膨胀循环发动机配气相位偏差对充气模型精度的影响

    张文韬冯朋朋郝伟徐宁宁...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过膨胀循环发动机充气模型精度,改善发动机性能及提高整车动态工况混合气控制,需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凸轮轴的相位.本文分析了进气凸轮轴的开启时刻与关闭时刻对充气模型的影响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相位偏差对充气模型精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验证不同相位偏差对充气模型精度的影响情况,为满足充气模型的偏差不超过±5%的精度需求,进气相位偏差需要控制在±1.5 °CA范围内.提出了通过控制装配机械相位精度及增加ECU相位偏差自学习模型的方式,修正进气相位偏差对充气模型的影响,经过试验验证了相位偏差控制的效果.

    过膨胀循环相位偏差模型精度相位修正

    《汽车文摘》2025年专项征稿启事

    《汽车文摘》编辑部
    35页

    汽车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评方法研究

    王建利唐昌武乔俊贤白丽...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和电动化的快速发展,车辆内、外部电磁环境日趋复杂.为了克服传统整车电磁兼容(EMC)试验室测试方法在全面验证实际工况方面的不足,在梳理复杂电磁环境分类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场景的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方法,包括自兼容测试、静态测试、常规功能动态测试、智能网联动态测试和测试结果评价.通过某车型实际测试案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用户场景下的汽车复杂电磁环境抗干扰的有效性,为整车EMC性能提升提供支撑.

    电磁环境用户使用场景电磁兼容性智能网联汽车

    高动态范围图像采集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红宇袁健程刘欣悦王冰铖...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汽车造型设计评审中对虚拟场景真实感、多样化与汽车使用场景表现的需求,基于高动态范围(HDR)图像采集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HDR图像在汽车设计评审中的应用现状,结合造型可视化设计在实时渲染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针对汽车评审用途的采集制作高品质数字场景的理论和技术方案.结果表明:设计团队通过自主掌握HDR图像采集技术,可根据造型评审需求制作拟真的数字场景,显著提高设计评审中虚拟环境的真实感与多样化,同时可生动表现汽车的使用情景,有效提升了设计评审的效率.

    高动态范围图像全景图基于图像的照明扩展现实VRXR

    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汽车共享平台设计

    牛延强王燕涛乔引庄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共享汽车业务发展面临重资产、重运营、收入来源单一的困境,通过分析汽车租赁市场特征,结合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发展现状,针对车辆日租市场的计划性特征,提出了智能网联车共享平台方案.通过系统梳理平台服务和角色,将其划分工厂、车源用户、智慧停车场、签约驾驶员、日租和分时租赁6种服务角色,对应于车源流转、日租、分时租赁3个服务环节,基于车路协同网络和车辆跟驰技术尽可能降低车辆调度成本.该方案在突破的传统共享汽车业务困境的同时,有助于车路协同落地前期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车电分离模式的普及.

    共享汽车车路协同智能网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