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仪垂杰

双月刊

1673-4602

xbb@qtech.edu.cn

0532-85071718/19

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抚顺路11号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的出版方针,严守国家有关保密政策,积极贯彻实施和体现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及条例,严格按照专业分工出刊。努力做到及时反映和宣传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特色,对外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与进步服务,开拓新思想,力争使学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刊登校内外学者在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水与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赤泥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和性能研究

    郑强武迪张敏于娇...
    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能耗,探讨将赤泥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Low-Carbo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LCUHPC)的可行性.基于颗粒紧密堆积理论,利用Modified Andreasen&Andersen模型设计了赤泥基UHPC,并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试验结果表明:赤泥的掺加降低了UHPC的工作性能、早期(7 d)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大掺量(30%)赤泥改性UHPC 28 d抗压强度大于100 MPa,电通量小于100 C,验证了赤泥制备LCUHPC的可行性.此外,有害组分浸出结果表明UHPC能有效固结赤泥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降低了赤泥的高碱液浸出的风险.

    超高性能混凝土赤泥性能评价水化历程浸出行为

    橡胶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甄智聪郑强于娇侯东帅...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橡胶垃圾的环保处理问题,采用橡胶颗粒为填充骨料,制备生态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的掺量和粒径显著影响了UHPC的界面过渡区结构宽度和孔隙率,从而对UHPC产生不同的劣化效应.以工作性能和强度为因变量,确定了橡胶颗粒的最优掺量(10%)和粒径(0.850 mm),制备出抗压强度大于120 MPa的生态型UHPC,为橡胶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思路.

    超高性能混凝土橡胶颗粒界面过渡区生态化

    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优化研究

    张玉凤赵瑞传张素磊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单向两车道隧道已满足不了现有交通运输需求,特大断面隧道建设规模日渐增大.依托山东省某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出了8组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变化规律,确定出隧道合理扁平率范围.研究结果得出当扁平率为0.66~0.70时,隧道断面受力较均衡,支护结构稳定性较好,并且隧道开挖费用较低.本特大断面隧道断面优化方法可为今后同等条件下公路隧道内轮廓设计提供参考.

    隧道工程断面优化数值模拟扁平率二次衬砌特大断面

    不同耦连比的联肢钢板仓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王琳郁有升杨怡亭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耦连比是影响联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为研究联肢体系下新型钢板仓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破坏特征,并确定该种结构较为适宜的设计耦连比取值范围,借助ABAQUS软件建立了10个不同耦连比的联肢钢板仓组合剪力墙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单调推覆和循环往复加载.结果表明,不同耦连比下,联肢钢板仓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以及破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耦连比过小,钢连梁将首先破坏并造成联肢体系失效;耦连比过大,组合墙肢将在钢连梁耗能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前破坏.因此,建议将塑性耦连比的取值范围控制在45%~50%之间,并将其与弹性耦连比的比值限制在90%以下,以确保钢连梁先于组合墙肢屈服,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钢板仓组合剪力墙联肢剪力墙耦连比有限元分析抗震性能

    考虑基坑宽度及软弱土层厚度的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度研究

    孟凯琪王铭浩焦力李亮...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坑底隆起破坏是导致基坑失稳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坑底隆起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工作,分析基坑宽度以及软弱土层厚度对坑底隆起变形以及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度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不同工况的基坑开挖有限元模型,获取坑底不同特征点的隆起变形值,分析其变形规律,进而构建基于隆起变形限值的坑底抗隆起失效极限状态函数,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法对坑底进行概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软弱土层厚度足以使隆起破坏滑动面贯通时,窄基坑的坑底两侧隆起变形大,中间小,宽基坑隆起变形规律与之相反;两种类型基坑坑底隆起变形都随基坑宽度增加而增大.改变软弱土层厚度,坑底各特征点隆起变形值随之变化,当为窄基坑时,坑底隆起变形依旧是中间小,两侧大;当基坑为宽基坑时,随软弱土层厚度增加,隆起变形随之增大,且坑底中心隆起变形逐渐超过两侧隆起变形;依据变形规律得到不同宽度基坑隆起破坏滑动面贯通时的软弱土层厚度.坑底抗隆起稳定可靠度与基坑宽度、特征点位置以及软弱土层厚度有关,坑底的稳定状态以及可靠度最低的特征点位置随基坑宽度以及软弱土层厚度变化而变化.

    基坑工程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度响应面法坑底隆起变形值可靠度

    地铁深基坑支护方案的模糊综合分析与评价

    徐鹏松贺可强
    45-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地铁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是一种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复杂项目,需对支护方案进行探讨分析与评价,研究和确定最优支护方案,以期提高支护施工效益并减少支护不当造成的安全风险.依层次分析法构建结构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安全可行、经济成本、环境影响、施工方案4个方面,分析13个影响因素,并利用信息熵综合优化权重,再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对支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合青岛地铁深基坑工程实例,对提出的3种备选方案进行打分、计算处理,并通过对比各因素之间重要程度及总综合评价值,进而得出适合本工程的最优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3种支护方案的总综合评价值W'3=3.1433<W'1=3.1486<W'2=3.3140,可知方案2(围护桩+内支撑支护)为最佳支护方案,并通过模拟验算其满足施工要求,且支护效果较好;该评价方法较为准确可行,操作简单,且适用于各种基坑的支护方案选择,可为地铁深基坑支护方案评选提供参考.

    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组合赋权

    新基建投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研究

    衣紫薇李龙邵志国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基建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结合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索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新基建投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状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基建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指数从2013年的0.104、0.234分别升至0.177、0.363;新基建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由东至西递减的分布格局;研究期内的Moran's I指数波动上升,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标准差椭圆重心呈现向西南方向小幅度迁移趋势且椭圆的面积不断减小,说明耦合协调度呈集聚收敛发展的态势.因此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强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实现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

    新基建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演化

    基于群体差异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需求研究——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

    唐源泽朱一荣侯可明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配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高效率使用成为城市发展亟需研究的课题.基于方差分析、有序逻辑回归分析,从住区属性和老年人群属性差异的角度,揭示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房价商品房、单位房、拆迁房住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差异明显;收入水平、自理能力、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由此,提出了基于群体差异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差异化需求影响因素

    "间离感"视角下的建筑结构表达策略探究

    陶志鹏吴运法杨玥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结构表达是结构塑造空间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国内部分建筑设计缺乏结构表达意识.通过类比建筑结构表达与戏剧表达,推导出"间离感"在建筑结构表达中的演绎手法;以此为视角,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建筑结构表达逻辑和演绎过程,系统归纳出结构消隐、意象转化、张力与活力三种表达策略,以提供设计实践的参考.

    建筑结构表达策略间离感矛盾性模糊化互动关系客观性

    翼型肋片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内超临界甲烷的流动与换热性能

    兰志向李伟刘鹏云赵乾...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临界甲烷在翼型肋片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开展了数值模拟.对比了6种不同型号NACA00XX翼型肋片的流动和换热性能;研究了翼型肋片均匀分布时,交错、垂直和水平间距3种布局参数对流动和换热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种前疏后密和3种前密后疏的不均匀分布形式的翼型肋片,将流动和换热性能与均匀分布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ACA0025翼型肋片的综合性能最佳;翼型肋片均匀分布时,无量纲交错间距和无量纲垂直间距分别为1和4时综合性能最佳;翼型肋片非均匀分布时,前密后疏分布的综合性能优于均匀分布的,而前疏后密分布的综合性能劣于均匀分布的;保持翼型肋片数量不变,在拟临界点附近布置更密的翼型肋片能够强化综合性能.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翼型肋片换热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