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梁恩忠

月刊

1000-0054

xuebaost@tsinghua.edn.cn

010-62788108,62792976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科学技术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清华大学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工程力学、电机工程、机械工程、能源技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等。主要读者对象是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筑水网千里之脉 惠滇中千万之民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河川枢纽与建设管理研究所
    1089页

    考虑SSI及地形效应的整体渡槽隔震性能分析

    韩钟骐敖选年蒋继彬王海深...
    1090-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滇中引水工程松林渡槽为例,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及地形效应(主要为V形河谷效应)对隔震渡槽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通过m法及等效刚度桩考虑SSI,采用简化弹簧-质量模型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结果表明:考虑SSI后,槽墩变形、槽段间相对位移及支座变形有所增大,其中支座变形接近设计限值,有破坏风险.考虑在V形河谷效应下水平偏振横波相对于水平面不同入射角的工况中,渡槽结构响应的大小依次为:水平入射、45°斜入射、一致输入、垂直入射,其中45°斜入射与一致输入相近;段间相对位移及支座顺槽向显著变形,为设计关注重点.

    渡槽桩-土相互作用地形效应有限元模拟隔震

    引调水工程泵站群运行管控数字孪生引擎构建方法

    张社荣张耀飞王超王枭华...
    1100-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调水工程是国家水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泵站群是其中的关键节点.为达到助力泵站群运行管控提质增效的目的,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泵站群系统中,构建包含物理场景、孪生场景、服务、孪生数据、连接、反馈与决策6方面要素的数字孪生引擎六维理论模型.从"孪生场景生成引擎、数据管理引擎、动态虚实映射引擎、运行仿真分析引擎、虚实交互馈控引擎"5方面提出泵站群运行管控数字孪生引擎构建方法.实践表明:所提方法适配于泵站群系统运行管控的业务应用需求,可有效支撑高性能的数字孪生引擎研发.

    引调水工程数字孪生引擎泵站群运行管控

    基于脆性缓冲理念的隧道抗错断方法及模型试验

    曹俊崔臻张翔宇张佳威...
    1116-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许多隧道面临的穿越活动断层挑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脆性缓冲理念的隧道抗错断方法.通过设计并实施模型试验,验证脆性缓冲结构在抗错断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断层发生错动时,采用脆性缓冲结构的隧道设计理念是可行的.通过观察破坏模式发现,脆性缓冲材料的粉碎和衬砌的部分脱空作用可有效分散局部剪切破坏,显著降低断层带区域衬砌的损坏程度.在上盘区域,拱顶处的脆性缓冲结构被压碎,与此同时,拱底处脱空.下盘区域的拱顶处脱空,而拱底的脆性缓冲结构被压碎.这种变形模式有效分散了断层位置的局部剪切变形,显著减轻了衬砌的损坏.在50 mm厚缓冲结构的保护下,即使错动位移达到100mm,相当于实际情况下的4 m位移,衬砌模型表现出的损坏较小,突显了脆性缓冲结构在保护隧道结构完整性方面的强大性能.此外,从应变监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衬砌的应变峰值并不出现在断层破碎带内,而是迁移至离断层位置较远的区域,显著减轻了断层破碎带内的应变集中现象.该研究为跨越活动断层带的隧道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抗错断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隧道工程活动断层模型试验脆性材料

    基于摩擦摆支座简化模型的明钢管减隔震分析

    石长征王廷超徐裕旺伍鹤皋...
    1126-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中引水工程位于高烈度地震区,输水结构抗震安全问题突出.该文以滇中引水工程某明钢管为研究对象,分析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效果,推导了摩擦摆支座的简化力学模型,据此建立摩擦摆支座简化弹簧有限元模型,并应用于明钢管的数值模拟中,对摩擦摆支座和平板滑动支座2种方案下的明钢管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弹簧单元构建的摩擦摆支座简化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摩擦摆支座的力学性能,提高明钢管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效率;采用摩擦摆支座时,明钢管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与采用平板滑动支座时接近;与平板滑动支座相比,摩擦摆支座能更有效地降低钢管的加速度响应,减小支座水平向受力,且支座残余位移小,对明钢管减隔震效果更明显.

    明钢管摩擦摆支座减隔震有限元模拟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地层钻孔图像岩体结构面识别方法

    吴金吴顺川王焘席雅允...
    1136-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钻孔电视图像的结构面调查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勘测方法,可为岩体质量评价和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然而,复杂地层中结构面形态各异,宽度差异大且对比度低,传统算法难以准确完整地识别.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的钻孔电视图像结构面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更深层次的编码-解码网络结构,处理对比度低导致的结构面局部断裂问题,并结合通道注意力机制和残差模块提高编码阶段各层级对结构面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在较低层级跳跃连接中引入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模块,提高对复杂形态结构面处理能力,丰富编码层结构面语义特征;同时,通道注意力也被用于充分融合来自编码层和解码层的多通道结构面信息.然后,通过利用与地质作用下地层变形类似的透视变形等方式扩增钻孔图像数据,并结合焦点损失和Dice损失进行联合训练,以减轻图像数据不平衡问题,增强网络泛化能力.最后,将同一钻孔图像作为训练集,邻近钻孔图像作为测试集进行消融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相关网络模型,该文所提方法能更有效地针对复杂地层钻孔图像,较准确、完整地识别各类岩体结构面,精确率和召回率均超过77.00%,比改进前的U-Net网络分割效果分别提高了 7.96%和14.99%.该文方法可为现场结构面钻孔调查以及岩体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钻孔图像结构面识别深度学习U-Net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

    导水屏障调谐减震渡槽振动台试验

    黄邦辉李志荣左澍琼邓开来...
    1147-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横向地震动激励下,渡槽中水体发生晃动,有可能放大渡槽的地震响应.为抑制渡槽中的水体振动,该文提出了适用于大型渡槽的导水屏障.该导水屏障沿顺槽向安装于渡槽中,将水体横向分隔,同时设置了部分通孔,便于水体通过,由此改变水体在渡槽中的横向振动特征,进而减小渡槽地震响应.为探究导水屏障对渡槽的减震效果,依托典型的大型渡槽实际工程,该文设计了矩形渡槽和U形渡槽的振动台试验,考虑了槽内水位高度、屏障透水率等参数对渡槽减震效果的影响.通过振动台试验,获得了渡槽在白噪声、简谐荷载和地震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同时得到了渡槽的自振频率和盖梁峰值加速度等结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导水屏障可以提升渡槽溢水的台面加速度阈值,实际减小了渡槽中水体振动.定义渡槽盖梁峰值加速度之比为减震系数,减震系数与渡槽断面类型、槽内水位、激振频率和导水屏障透水率等均相关.当激振频率接近渡槽基频时,导水屏障呈现良好的减震效果;当激振频率远离渡槽基频时,导水屏障反而可能导致渡槽地震响应放大.在El centro地震动激励下,大部分工况中导水屏障呈现良好的减震效果,减震系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受槽内水位、导水屏障透水率等因素影响较大,导水屏障的定量减震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渡槽导水屏障振动台试验加速度响应减震系数

    深埋隧洞岩爆主动防控作用机制与效果

    王克忠李胜曹立张如九...
    1157-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埋隧洞强岩爆灾害是制约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安全高效掘进的关键因素之一,主动防控已成为控制岩爆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针对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深埋隧洞TBM段施工期可能面临的硬岩岩爆问题,在考虑施工因素的情况下,开展超前应力解除爆破和超前导洞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岩爆主动防控作用机制及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应力和能量释放效果.结果表明:超前主动防控通过预先集中掌子面前方岩体应力,实现TBM二次开挖时的应力"削峰",避免能量突然聚集,从而降低岩爆风险;超前应力解除爆破适合局部针对围岩的应力释放,相较于增大外插角,增加超前爆破孔数量对减弱岩爆风险效果更加明显;超前导洞整体应力和能量释放效果更佳,影响范围更大,且增大超前导洞的洞径和长度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岩爆风险.主动防控方法及具体施工参数需依据实际的岩爆风险等级和现场条件进行确定.

    深埋隧洞岩爆主动防控应力释放超前导洞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加固剧烈砂化白云岩实验研究

    徐洪钟王沐婉沐红元米健...
    1168-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X-NM1是从盐湖附近土壤中筛选出的高效碳酸盐矿化菌株,该文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剧烈砂化白云岩为例,利用表皮葡萄球菌X-NM1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加固剧烈砂化白云岩.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碳酸钙生成含量和微观结构分析等实验,探讨不同胶结液浓度、初始相对密度以及注浆轮次等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加固后样品的碳酸钙含量、干密度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优的胶结液浓度为2 mol/L.增加注浆轮次和初始相对密度均可提高砂化白云岩柱体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注浆轮次为3轮时,样品的碳酸钙含量达29.62%,强度达7.69 MPa.2)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显示碳酸钙晶体有效填充了 白云岩颗粒表面的孔隙,胶结了 白云岩固体颗粒,对于提高整体强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X-NM 1表皮葡萄球菌能有效诱导生成碳酸钙,对加固剧烈砂化白云岩的效果明显.

    砂化白云岩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表皮葡萄球菌无侧限抗压强度

    含交叉断层深埋隧洞围岩衬砌外水压力物理模型试验

    王如宾王新越张文全徐卫亚...
    117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复杂地质条件下富水区深埋隧洞围岩-灌浆圈-衬砌复合系统的外水压力作用规律,该文自行研制适用于深埋隧洞的大型高外水压力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系统,选取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松林隧洞TSLT-005与TSLT-006(TSLT-005、TSLT-006为断层编号)交叉断层典型洞段为研究对象,开展含交叉断层深埋隧洞衬砌外水压力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不同隧洞埋深、不同地下水位及不同排水条件下,衬砌的外水压力变化规律,并给出各工况下的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建议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隧洞埋深和地下水位对衬砌结构的外水压力影响明显,随着隧洞埋深的增大,受高地应力影响,围岩与灌浆圈自身的孔隙度与渗透性下降,对地下水渗流势能起到较好的削弱作用,导致衬砌的外水压力整体呈降低趋势;随着地下水位升高,衬砌全环的外水压力呈增大趋势,且由于岩体中细颗粒会被高水压冲散,因此形成较为连通发育的渗流通道,渗压增速也会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增大;设置衬砌排水孔可有效降低隧洞拱肩及其以上部位的外水压力,当隧洞围岩存在交叉断层分布时,断层带影响的衬砌部位外水压力降低效果受到一定削弱,且对衬砌的外水压力分布影响较为明显,在高地下水位工况下,需重点关注"断层带"对围岩衬砌结构整体的影响范围;当衬砌结构不排水时,600m埋深的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约为200m埋深的92%,设置排水孔后,600 m埋深的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约为200 m埋深的85%;当隧洞围岩存在交叉断层时,在不排水情况下,衬砌最不利点的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建议取值0.95以上,在排水条件下,衬砌处的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建议放宽至0.82;最后,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衬砌的外水压力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在衬砌不排水工况下,误差约为9.3%,在衬砌排水工况下,误差约为7.8%,表明高外水压力作用物理模型装置和试验结果基本上合理可行.该研究为富水区深埋隧洞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滇中引水隧洞物理模型试验高外水压力断层破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