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环境
青海环境

安世远

季刊

1007-2454

0971-8177746

810007

青海省西宁市南山东路116号

青海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Qinghai Environment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宣传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窗口,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突出高原特点,反映高原环保科技成果。可供有关领导干部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科研、教学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的公众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山"理念下玉树模式的生动实践及思考

    杨莹张琳洪超张欣...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思维和价值遵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深入挖掘雪域高原、江河源头生态环境优势,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原生态产品的转化机制和转化模式,打造了青藏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玉树样板",获得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本文从理念战略、发展机制和高质量发展路径三方面梳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经验启示.

    "两山"理念玉树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些思考

    李娜马巍刘陆纳云...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散式治理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污水处理耗能,减少运维成本.本文以青海省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下一步青海省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分散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思考建议

    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作禄李玉香张丽萍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治理大气污染的角度出发,首先说明了监测大气污染的意义,其次研究了监测大气污染的技术及其具体应用,最后探讨了大气污染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要想使环境监测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应尽快落实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预警机制等工作,以供参考.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污染治理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稞种植海拔高度的变化——以门源县为例

    马伟东王静爱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暖湿化的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植的生态位发生明显偏移.本文基于青稞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数据,结合青稞种植典型区气象要素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青稞种植海拔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青稞集中种植于海拔2500 m至4500 m的区域,西藏局部地区青稞种植海拔高度可以超过4800 m,在同一海拔高度的不同区域青稞种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2)从青稞种植典型区过去40a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来看,门源县温度的上升和降水的增多趋向于适宜青稞种植的方向发展,而日照时长的缩短不利于青稞种植,但综合来看,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对于青稞种植来说是趋利的.(3)随着气候变暖,门源县青稞种植的海拔下限受到小麦种植海拔上限升高的影响,从2650 m上升到了2750 m,上升了100 m.未来此区域青稞种植的上限将有可能突破3000 m,使得原本种植青稞牧草的高海拔坡耕地将会适宜青稞粮食种植.

    青稞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海拔高度

    中国不同种类土壤氟化物的赋存形态研究现状

    边归国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索不同种类土壤氟化物的的赋存形态,对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48种土壤和母质的氟化物总量、水溶态、交换态、铁锰态、有机态和残余态等赋存形态的浓度分布及来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土壤氟化物赋存形态的浓度分布差别较大,不同种类土壤赋存形态的浓度也不尽相同,同类土壤在不同地区不一样.因此,土壤氟化物赋存形态的浓度与母质关系、与周边工农业生产污染的关系以及与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关系均有待于深入研究.而有机氟化物尤其是新污染物在土壤中赋存形态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过程,更应引起关注.

    中国土壤氟化物赋存形态

    江苏省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探析——以苏州市某工业园区为例

    李慧鹏刘倩赵秋月
    144-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园区是江苏省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污染排放大户,推动工业园区污染物减排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7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实施以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根据江苏省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要求,本文以苏州市某工业园区为例,分析该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内容、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管理提供思路.

    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环境管理

    长江源地区地温变化对冻土的影响分析

    文生祥许学莲吉玉浩张景泉...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沱沱河气象站1961-2022年气温、2004-2022浅层地温、2016-2022深层地温资料以及2022年人工冻土观测数据代表长江源地区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及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以0.37℃/10 a的趋势增加;0~20 cm地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0 cm地温最大值出现在2006年(2.7℃),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0.2℃);5~20 cm地温最大值均出现在2016年,最小值均出现在2014年;40~320 cm地温略呈不明显下降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2017年,最小值均出现在2019年.深层地温与浅层地温最小值出现时间相差5a.长江源地区10月开始出现冻土,至次年5月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7-9月无冻土出现.冻土深度春季>冬季>秋季>夏季.长江源地区冻土与0 cm、5 cm、10 cm、15 cm、20 cm、40 cm、160 cm、320 cm地温的相关系数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80 cm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80 cm地温对冻土的影响不明显.

    气温地温冻土长江源地区

    近59a青海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韩中全刘义花何生录许学莲...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11个气象台站5~20 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年、季浅层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结果显示:(1)近59a来,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20世纪60年代各层地温与气候平均值基本持平;70~90年代累积距平曲线呈下降趋势,为偏冷期;21世纪以来是各层地温的显著上升期,为偏暖期.近59a来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总体呈"平—冷—暖"的波动变化规律,其中澜沧江源区升温幅度最大,黄河源区次之、长江源区最小.(2)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进入2011年以来浅层地温四季均达到了最高值,是相对暖期,其中长江源区除春季各层地温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微弱增大,其余季节各层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秋季地温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长江源区地温的上升以夏、秋季地温的升高贡献突出,冬季地温变化趋势不明显.澜沧江源区、黄河源区各层地温春、夏、秋、冬四季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秋季上升趋势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冬季上升趋势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不明显.(3)浅层地温与气温、地表温度的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说明浅层地温与气温、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

    "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氧化"组合装置在治理涂装废气中的应用

    江辉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氧化"组合装置,以治理涂装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为思路,优化了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装置中的各项参数后,对其进行调试.对改造前、改造后调试期间产生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优化了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中的废气与活性炭碳接触速度、活性炭吸附床外形尺寸、活性炭吸附床数量、单床活性炭填充量、活性炭脱附温度及催化氧化装置中的催化氧化温度、氧化剂的用量对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的吸附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调试后监测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在20 mg/m3以内,可稳定达标排放.其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可在该领域广泛推广.

    涂装挥发性有机物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

    纳米零价铁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

    郭伟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但是过高的活性导致其易在空气、水中腐蚀,形成的钝化层覆盖在颗粒表面使得活性位点减少.本文介绍了nZVI修复机理及其改性技术,通过综述nZVI及其改性材料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分析了影响修复效果的各种因素,提出了nZVI改性材料未来研究的重点.

    纳米零价铁污染土壤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