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李景隆

双月刊

1007-0117

QHSX@chinajournal.net.cn

0971-8802246

810007

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nghai Junior Teachers's College(Education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学校科研和教学最新成果,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主要刊登教育科学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优秀学位论文、综述、述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简论道德价值认同的内在路径与外部机制

    魏长领喻岚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优良的道德,只要得不到人们的价值认同和遵守,都将会流于形式.在我国当前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观的过程中,道德价值的认同既不能是盲目服从式认同,也不能是强制性、诱惑式认同,而应该是建立在主体自觉基础上的主动认同.在促进社会道德价值认同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主体内在自觉认同的内在路径,也要重视优化价值认同的外部机制.

    道德价值认同内在途径外部机制

    "以人为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关怀

    崔永和黄家军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为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关怀,在于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尊重人的社会属性及其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切实把人的自然属性及其环境需要提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在坚持"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下,兼顾人文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因此,呼吁环境伦理,尊重自然,关爱生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前提和本质内涵.

    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价值关怀生态文明

    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

    胡健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启蒙的辩证法的批判与对否定的辩证法的张扬,构成了阿多诺美学的哲学基础,而对现代文化产业的揭露与对现代艺术的辩护则构成阿多诺美学的主要内容.阿多诺的美学是一种激进的批判美学.

    同一性否定性顺从的艺术本真的艺术

    《太平经》中的"平"和"行"——答连登岗教授

    俞理明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回复连磴岗教授就<太平经>中"平"、"行"释义所提出的批评,论文从语篇出发,通过全面的材料分析,论证它们是话语标记,而不是言说动词.

    话语标记

    新兴"被X"结构的语法考察

    曾丹胡蝶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被X"结构是对传统用法的创新和突破.本文对"X"的音节构成和语法属性展开定量分析,考察"被X"的句法位置,比较新兴"被X"结构与传统"被VP"结构的异同.

    被X语法比较

    汉语数词趣味修辞

    刘瑞明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的数词进行巧妙的组合后具有修辞作用.本文讨论了巧用数词修辞的8种类型.

    汉语数词趣味修辞系列

    论林白的新世纪小说创作

    张立群金鑫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位"经典化"的作家,林白的新世纪小说创作上所出现的变化不但为女性作家、女性写作的"出路"提供了个案,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代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学转型提供了样本参照.而从主题、创作意识和风格语言等三方面综合论述林白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变与不变,正是具体说明了这一变化.

    嬗变固守新世纪小说

    论军旅诗歌中军人矛盾心态的文化蕴含

    孙桦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争文化倾向.

    军旅诗歌军人心态文化

    曾国藩家庭文学教育经验述要

    刘伟生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曾国藩在家庭文学教育方面为今人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包括:身立典范,不尚空谈;频规情志,力戒疏浮;详导门径,尽除迷雾;细查功课,非止倡言;借石攻玉,齐家兴学.

    曾国藩家庭文学教育

    一代实业家卢作孚在四川泸州的"新教育"实验

    吴洪成郭丽平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年代初,卢作孚在四川泸州开展的"新教育"实验沿着两条线索展开:其一,以创办通俗教育会为中心,开展民众教育,提高民众整体素质;其二,以整顿川南师范学校为中心,彻底改变川南地区的教育状况.泸州很快创办了通俗教育会,建成了图书馆、阅览室,卢作孚主持举办各种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展览,开展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对川南师范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成为当时新式学校的范型."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的美称传遍全川,乃至全国.

    卢作孚教育救国川南师范学校民众教育教育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