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艺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艺苑
齐鲁艺苑

刘晓静

双月刊

1002-2236

qiluyiyuan@sdca.edu.cn

0531-86423634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齐鲁艺苑/Journal Qilu Realm of Art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东艺术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是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类学术性综合型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美术、设计、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和艺术理论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兼及发表美术作品、突出照片和介绍重要活动、学界名人。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山东地方特色,关注全国艺术动态,追求时代领先精神,欢迎广大作者来稿和读者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兴象、仁道与意境:中国电影中的传统美学精神显现

    王海洲张琳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电影的形式风格,深受中国美学精神的影响.在中国电影发展的一百一十多年间,众多创作者在其作品内,融入了从传统中继承而来的审美旨趣和美学观念.中国美学经由儒、道、释精神不断融合、凝炼,形成其独特的民族品格,追求一种建立在"美"的基础之上的真善美的统一.本文聚焦"中国电影美学风格"命题,以"兴象""仁道""意境"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为依托,试图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某种逻辑演进关系.

    中国电影中国美学仁道意境

    结构方法论:茹斯汀·特里耶的"元虚构"创作

    王颖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和"虚构",始终是一对潜藏在茹斯汀·特里耶作品中的结构性对立.在其新作《坠落的审判》中,作者将前文本内的叙事重写、延伸,使"真实/虚构"上升成为创作的方法论,成为人物/场景塑造以及使用视听语言的决定性因素.在"元虚构"三部曲中,茹斯汀·特里耶对待"虚构"的态度逐渐明朗,最终赋予其伦理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还使用多重互文和自我指涉,一步步摧毁"真实",并借此让自己的作品完成了从法式喜剧到"元虚构"作者电影的转变和升华.

    茹斯汀·特里耶元虚构作者电影

    作为范式的《似水流年》:中国电影的东方意趣与文化景观

    丁明郑洁丽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电影从业者群体总是意图寻找建构东方现代电影美学的方法与路径.一百多年来,中国导演创作了许多颇具传统文化韵味的电影作品,但少见能够创建范式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陆港两地合拍片,《似水流年》试图在新旧文化交替与城乡发展变换的时代变局中,以对故土家园的深情书写,完成文化层面的再度审思,因而使自身成为具有特殊价值与意义的文化样本.该部作品以"空""远""游"为空间造型方法,形塑乡土景观,以意象化空间建构为思路,显现出其深受中国古典艺术审美传统中"立象尽意"观念影响的事实.此外,影片也以伦理叙事为路径,踏上文化寻根的旅途,发出时代转角的叩问,可谓是经由文化传统实现现代影像转换的典型范本.

    中国电影《似水流年》影像范式诗意思维

    信仰现代性——中国当代美学对现代性思想的创造性贡献

    范藻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性既是伴随近代人类文明三百年的基本主题,也是贯穿中国当代美学70余年的潜在导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新千年后,以批判实践美学而闻名的生命美学认为仅有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信仰现代性,他们是潘知常的"救赎美学"、刘小枫的"伦理美学"和刘士林的"苦难美学",以及学术界2015年以来的"信仰"问题讨论,从而为现代性理论注入全新的内容,做出崭新的贡献.

    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信仰现代性生命美学

    论当代跨媒介艺术的触觉参与特性

    张玉青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艺术需要发挥参与功能.艺术的参与功能与怎么参与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代跨媒介艺术以触觉感知为中介,让观众作为活跃的主体参与艺术生产,在触觉式参与路径中,艺术通过对艺术欣赏整体的建构,参与到社会、自然和生态关系中,发挥艺术的影响力.触觉审美在行为、感知与情感上的特性内在地通向生态意识的具体内涵,在审美视域下触觉关系和生态关系呈现耦合状态.

    跨媒介艺术艺术参与触觉审美生态意识

    艺术管理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路径探析

    王凤苓何琛璐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要求.艺术管理专业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学界需要探讨的命题.本文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多元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持续强化中国艺术管理史研究,增加学科专业厚度三个方面探析了艺术管理专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艺术管理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新路径

    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艺术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修建峰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受美学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最早是关于文学研究的理论,该理论自联邦德国传到世界各地,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结合,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接受美学理论体系,著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康施坦茨学派的伊塞尔、汉斯·罗伯特·姚斯以及瑙曼等.接受美学理论的有效运用对艺术教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这个接受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感知力和影响力,完善艺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从而提升艺术教育教学的效果.

    接受美学艺术教育期待视野

    全国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第28次交流协作会在我校召开

    封3页

    作品选

    封4页

    山东艺术学院66周年校庆掠影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