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旬刊

2095-7882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Jour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微创拔牙器械联合涡轮机的应用效果研究

    何其芳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微创拔牙器械联合涡轮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低位阻生智齿患者,共抽选80例,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004年1月~2006年12月,将80例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器械拔除,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微创拔牙器械联合涡轮机拔除,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智齿拔除操作时间、术后持续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低位阻生智齿使用微创拔牙器械联合涡轮机拨除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缩短拔除操作时间.

    低位阻生智齿微创拔牙器械涡轮机应用效果

    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探究

    李焕宝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的临床效果.方法 现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使用阿莫西林的对照组(n=25)和加用甲硝唑的实验组(n=25),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白介素-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IL-1β和TNF-α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使用阿莫西林的对照组患者远不如加用甲硝唑的实验组(P<0.05).结论 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的用药效果较好,推广意义重大.

    阿莫西林甲硝唑慢性牙周炎效果探究

    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的临床效果

    刘元麟陈燕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是对题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方法 对2017.4-2018.4的9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金属桩治疗,观察组预成纤维桩治疗.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治疗中,一般而言,使用预成纤维桩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确保患者的满意度,进而使患者尽快的康复.

    口腔修复预成纤维桩金属桩

    对比微创技术和传统技术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数据分析

    孙文波
    6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分别应用微创技术和传统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的病例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64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给予分组,先就诊的3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后就诊的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传统技术和微创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疼痛程度也较轻,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 微创拔牙技术应用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下颌阻生智齿微创技术传统技术临床效果

    树脂嵌体和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边缘微渗漏对比研究

    赵翠元
    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是对题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方法 以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46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相应的阐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树脂嵌体修复,研究组进行瓷嵌体修复.结果 对照组优于研究组.结论 在进行修复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情况优于树脂嵌体,并且拥有显著的成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树脂嵌体瓷嵌体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

    盐酸四环素作为根管冲洗液的研究

    赵晶帆郑伟
    62页

    盐酸四环素根管冲洗液

    评价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行引导骨再生术(GBR)的骨形成情况

    赖志元徐慧萍谢金锋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骨形成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患者为治疗观察对象,对患者先行囊肿摘除术后,再行GBR技术,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并于8个月行骨再生术,治疗后为期9个月时间随访调查,观察患者牙齿稳定性和变化状况,并对该方式在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位置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1例存在牙体松动外,其余全部Ⅰ期愈合,Ⅱ期术后2周拍摄X线片,牙齿骨骼结合良好.为期9个月随访,并进行X线片检查,患者牙齿骨吸收量均低于1.2 mm,牙齿恢复状况良好,完成全部治疗过程后总成功率为95.0%,患者骨形成效果明显.结论 对患者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采用GBR技术引导骨再生,利于降低骨吸收程度,保证成骨细胞和相应血管生长,可促使快速形成新骨,对患者的牙齿状况改善明显,已经成为临床中常用治疗方式,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前牙区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引导骨再生术骨形成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分析

    孙雪梅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牙周健康牙列缺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种植前后龈下菌斑情况、龈沟出血情况、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 龈下菌斑情况,组内比较两组种植后均低于种植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种植前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后无显著差异(P>0.05).龈沟出血情况,组内比较两组种植后均少于种植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种植前无显著差异(P>0.05),种植后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组内比较两组种植后近中、远中均低于种植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种植前近中、远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种植后近中、远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由于龈下菌斑、龈沟出血较多,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会产生影响.应对此类患者采取积极的牙周基础治疗,从而促进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提升种植治疗效果.

    龈下菌斑慢性牙周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

    临界病例是否拔牙与颧骨及牙弓三维关系的研究

    刘畅
    67-6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为研究中心,探讨二维头影测量与三维CT测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对正畸医师诊断临界病例拔牙与否有重要性意义. (1)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临界病例进行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50名病例,其中男性病例有23名,女性病例有27名,在这组病例中,其年龄在20~28岁之间,而病例的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对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不拔牙组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测量,通过沟通后50名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按照其方式将其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而这两组数量相等,都是25名患者.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17项硬组织测量,在两组患者中,可以测量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的头影,将两组的测量出来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最重要是在牙(牙合)面硬组织方面,可以借助SPSS 19.0统计软件包, (2)展开配对t检验.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吉林市美貌人群且牙齿无脱落的志愿者共计162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5例,年龄均在20岁以上,均为汉族,祖籍为吉林市.本研究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t iCT扫描仪对选取的吉林市美人进行头颅三维立体扫描重建,扫描范围颅顶至下颌下点,定标志点:在颧骨上找到与牙弓有相关性的重要标志作为基准点,进行颧骨与牙弓的测量,得到相对标准的颧骨与牙弓的三维立体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关于颧骨与牙弓之间三维关系的数据库. (1)在临界病例中,拔牙组以及不拔牙组在接受治疗前的牙颌面硬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可以知道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拔牙组与不拔牙组之间的差别主要为牙位改变. (2)男女D1/D2,F值0.710,P值0.403;男女D3/D4,F值0.668,P值0.417;男女D5/D6,F值0.203,P值0.654;男女D5/D1,F值0.002,P值0.963;男女D6/D2,F值0.022,P值0.883.

    头影测量临界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牙弓颧骨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治疗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莫芝兰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治疗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2017年3月~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330例牙体牙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根管填充程度等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Ⅰ组为适充组110例,Ⅱ组为超充组110例,Ⅲ组为欠充组110例,观察对比三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Ⅰ组适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5%要明显优于Ⅱ组超充治疗有效率76.36%和Ⅲ组欠充治疗有效率77.27%,p<0.05;Ⅱ组超充治疗有效率和Ⅲ组欠充治疗有效率之间无太大差别,P>0.05;Ⅰ组适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73%明显低于Ⅱ组超充患者19.09%和Ⅲ组欠充治疗患者20.90%,P<0.05;Ⅱ组超充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和Ⅲ组欠充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之间无太大差别,P>0.05.结论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能够直接影响牙体牙髓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超充或欠充都会使治疗效果降低,建议治疗时结合患者的病牙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根管填充治疗方式.

    根管填充牙体牙髓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