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

荆成

旬刊

1002-2759

qnjz@vip.sina.com

0531-85193517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青年记者/Journal Youth Journalis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开展新闻理论探讨,报道传媒及相关外延行业最前沿的成功故事、操作经验、事件内幕等。内容设置对于广大编辑记者、宣传干部、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文铸魂:新闻传播的神圣职责

    丁柏铨
    1页

    认知传播:实践与创新

    4页

    认知基础设施与算法在认知域的制度化

    杨家明张萌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基础设施是算法在认知域中的制度化形式,凸显了算法在干涉、引导和控制人的认知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算法作为认知基础设施,具有分配认知资源、安排认知秩序的功能,它既是将认知域和其他社会制度相连接的机制,也成为半独立的社会机构,为社会行动者提供认知的框架和手段.就运作方式而言,隐蔽操纵和日常化监视是认知基础设施的制度性规则,而可见性分配和意识形态臣服则是它配置认知资源的方式.在大国博弈的现实语境下,算法认知战集中表现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围绕认知基础设施展开的争夺和博弈,反映了认知基础设施在认知战中的先导性、竞争性和嵌入性特征.

    认知基础设施算法认知域制度化认知战

    国际传播中的认知传播实践

    刘俊江玮
    11-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传播作为以改变人的认知为核心的传播方式和模式,其对人的心理、思维的干预,无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目标国家受众的深度影响,可以作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维度加以提倡.概括起来,国际传播的认知传播实践,应特别注意以战略传播为统筹、以精准传播为目标、以多方协作为主体、以网络文艺为突破、以传播实效为导引,以期.实现认知传播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主体性作用.

    认知传播国际传播国家形象传媒文本传媒技术

    短视频"爽文化"的情绪感知与快感生产

    晏青韩晨雨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网络文学、影视之后,短视频成为当前"爽文化"的主要载体,甚至是对外传播的新兴媒介产品.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分析此类短视频的四种样态,受众在沉浸式观看和认知评估中获取快感,得到情感疗愈,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现实缺陷的情感缝合.短视频以机动、灵活的姿态调整话语机制进入受众的接受视野,使受众以最经济实惠、不需过多成本的方式实现对现实的暂时逃避,获得情感宣泄和心理满足,并为针对不同受众的多元叙事带来了更多可能.

    短视频心流体验爽文化娱乐传播

    社交机器人参与网络伪科学认知传播的机理研究

    杨枭枭王唯滢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l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网络伪科学呈现出传统议题与新型议题交融、伪科学危害跨域传导等新特征,带来从信息差到信息迷雾、从"后真相"到"后真理"、从伪科学到泛政治等网络科学传播新挑战.本研究采集伪科学、不实信息及事实核查大数据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通过混淆真假信息、调用标签策略、渲染虚假态势等方式,在伪科学认知传播的认知启动、认知竞争和决策评估等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进而制造伪科学虚幻同盟、推动阴谋论叙事、煽动反智情绪传染、加剧意见极化和虚假信息传播.

    社交机器人伪科学认知传播科学传播

    中国话语体系中的主流媒体:内涵演变、焦点流变与未来方向

    蔡雯汪惠怡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国主流媒体的认知和研究都需要话语体系作为支撑.基于对中文新闻传播学术期刊论文的主题聚类分析、文本分析,对新闻从业者与新闻用户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全国四级媒体的长期调研,本研究发现:在中国语境中主流媒体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媒体,在政策话语引领下与时俱进地服务于党和人民,其发展水平应该与综合国力相符.中国话语体系中有关主流媒体的研究需要在无边界的视野下展开,从作为个体的主流媒体机构拓展到主流媒体系统、作为整体的新闻传播系统以及社会整体系统,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中提出标识性概念.

    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四全媒体无边界

    智媒时代的新闻采访:挑战、伦理与未来可能

    付莎莎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数据和AI为基础的智能技术正将人类社会发展推向新阶段,真人记者采访实践面临媒介化带来的信息属性变化、传播环境复杂以及情感判断三方面的挑战.本研究从伦理视角分析真人记者困境的成因,从而谋求走出个体视角性障碍的思路与方法;以AI记者这一技术体作为中介,讨论AI记者介入采访流程之后的人物关系的转换,评判这一技术形态在传媒应用中的可能性,即利用智能技术为记者采访规避风险和发挥主体性空间,从而获得智媒环境下采访权结构变化的新路径.

    AIAI记者新闻伦理新闻采访媒介技术

    2023年国内大模型发展综述与趋势研判

    赵子忠王喆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我国大模型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家公司的大模型产品相继获批后,专家学者围绕大模型的应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模型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加速了媒体融合的进程,也引发人们对人机关系的思考.本文对2023年大模型研发技术路线的突破和日渐明显的发展路径进行归纳,把脉大模型未来竞合与淘汰的发展趋势.

    大模型生成式AI人工智能人机交互

    荷兰预判性技术伦理思潮对AIGC治理的启示

    胡兵钟思悦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追溯性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在对比各国人工智能治理思路差异的基础上,基于预判性技术伦理的前瞻性、预测性、实践性、控制性等特点,从"组建多元化技术评估团队""结合国情确定伦理分析框架""研发期设定价值观与反馈机制""厘清责任主体与协同治理"这四个维度,提出了治理AIGC内生性和外源性伦理风险的一些可操作性建议和方法.本研究提倡前瞻性识别和研判伦理风险,推动AIGC技术向善发展.

    人工智能AIGC技术伦理预判性技术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