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

荆成

旬刊

1002-2759

qnjz@vip.sina.com

0531-85193517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青年记者/Journal Youth Journalis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开展新闻理论探讨,报道传媒及相关外延行业最前沿的成功故事、操作经验、事件内幕等。内容设置对于广大编辑记者、宣传干部、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拥抱与审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创作的优势与风险

    范以锦
    1页

    平台社会中的新闻业

    4页

    平台基础设施化的原因、特征与表现

    孙萍王从健梁慧博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基础设施化已然成为近年来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但对平台基础设施化过程的复杂性和情境性的讨论略有不足.平台在继承与重组传统基础设施的同时,接受了资本与政府的助产与加冕,并通过用户行为和算法实践转译了其运行逻辑,但也在社会现实层面遭遇了边界限制的困境.其中彰显了平台基础设施化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可见性与隐匿性交织、韧性与脆弱性共栖的特征.

    平台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基础设施化算法

    超越平台:平台社会中新闻业何以重塑主体性

    胡青山强月新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技术和经济的视角出发,平台社会中的社会经济流动越来越多地受到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平台生态系统的调节.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渗透到新闻生产和分发的实践中,带来了新闻业的平台化,重塑了传播权力.平台逻辑与媒体逻辑发生激烈碰撞,造成了新闻业的主体性危机,表现为技术赋权下的新闻从业者主体缺位和经济逻辑主导下的新闻行业发展失控.现阶段,机构媒体走向"台前"的平台化转型面临困境,在打造自主可控的互联网平台之外,还可以退居"幕后"转向"平台的平台",为互联网媒体平台和内容生产者提供价值支持和内容生产指导,从而重塑新闻业的主体性.

    平台社会平台化主体性媒体转型公共价值

    内容、渠道、价值:平台重塑新闻业的问题与对策

    张志安丁超逸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平台的崛起,深刻重塑了新闻业的格局和形态,平台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形成明显张力.当前,新闻业的内容生产存在报道的流量化、考核机制的机械化等问题,若要在流量与质量间寻求平衡,必须在平台语境下寻找可持续发展路径."平台依附"导致媒体地位边缘化,要求新闻业坚守专业逻辑维系职业权威.面对新闻公共价值衰落与网络舆论分化,应当促进公共对话凝聚社会共识.在平台重塑新闻业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平台社会语境下的新闻业,以更具前瞻性的思维应对新变化和新问题.

    平台社会数字新闻业新闻实践新闻公共性平台逻辑

    国家治理视域下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共生关系研究

    李德团陈映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国家治理视域出发,本文认为媒体融合是政策引领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关系实践,竞合论与共生论是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关系的两种理论阐释路径.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企业不是竞合关系,而是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关系中的共生关系,具有治理体制与运作方式的异质性,两者形成了媒介化治理与平台层治理的一体共生关系.主流媒体以媒介化嵌入社会,对社会形成累积影响,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平台化形塑社会,实现对社会的持续渗透,两者构筑了国家与市场的协同共生关系.

    国家治理媒体融合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企业共生关系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闻传播高质量发展进路

    黄楚新王奕涵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生产力.应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与要素特征,结合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在体制机制创新、内容质量提升、智媒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技术驱动、培育智媒人才、构建产业生态指导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实践,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闻传播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闻传播高质量发展媒介经营管理智能平台

    媒体融合中的新闻文体遮蔽:表现与规避

    陈艳辉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传播存在的意义是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这一意义的实现主要得益于系统性地从事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专业媒体.专业媒体在职业实践中逐步明确传播信息和联系社会两大重要功能,前者靠新闻报道实现,后者主要通过建立在新闻报道基础上的评论或分析达成,并由此而形成文体规范.然而,随着媒体融合的加深,新闻写作日趋杂糅,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缺乏文体标识,新闻文体被遮蔽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现象或将削减专业媒体的公信力,并影响人们的判断与行动,影响公共舆论和社会共识的形成.专业媒体作为新闻业最为重要的实践主体,必须奉行严肃规范的采编方针,在媒体融合中坚守而非弱化已经运用成熟的新闻文体.

    媒体融合新闻文体专业媒体媒体公信力文体标识文体规范

    灾难事件报道干预的逻辑悖论及纠偏

    王利民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灾难新闻因其突发性、冲突性和破坏性向来备受关注.已有对灾难新闻报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新闻伦理和报道技巧两方面.本文从灾难事件报道干预和媒体实践角度着眼,探讨其背后的逻辑悖论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灾难事件报道干预可能导致信息失衡、报道失真、价值失范、传播失能等问题.对灾难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须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增强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明确救援工作的优先权以及建立有效协同机制等措施,以此有效解决灾难事件报道干预的逻辑悖论问题.

    灾难事件报道干预信息茧房舆论引导信息失衡灾难报道

    情感传播:主流媒体人民性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内涵

    胡钰赵晋乙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主流媒体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保持与人民共情,适应当代新闻生态的变化,主动开展情感传播,产生了新的实践与理论.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微信、微博与传统报纸等媒介形态中主流媒体的情感传播方式,发现依据情感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将主流媒体情感表达归纳为民生模式、道德模式和国家模式.主流媒体情感传播坚守人民性的价值追求,具有显现人民主体性地位、引导人民正向性情感、凝聚人民情感性联结的核心特征.在理论维度上看,主流媒体情感传播体现并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内涵,即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新闻舆论和社会治理的统一.

    主流媒体情感传播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