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

荆成

旬刊

1002-2759

qnjz@vip.sina.com

0531-85193517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青年记者/Journal Youth Journalis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开展新闻理论探讨,报道传媒及相关外延行业最前沿的成功故事、操作经验、事件内幕等。内容设置对于广大编辑记者、宣传干部、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全球语境中重新构建受众画像

    周庆安
    1页

    国际传播:理念升维与路径创新

    4页

    绿树成荫在于根深、枝繁、叶茂:新时代国际传播理念的三重升维

    胡正荣王天瑞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国际传播理念升维是一项需要"根深、枝繁、叶茂"才能实现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叶"的层面,对新技术、新媒介和新平台的认知掌握,对新群体、新情境与新场景的感知创造和对新需求、新主题与新叙事创新转化的国际传播理念升维,见效最迅速、最直接、最出彩;在"枝"的层面,在系统协同的基础逻辑、价值传播的核心实践和自主知识理论体系方面的国际传播理念升维,具有极为关键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在"根"的层面,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目标方向、实践认识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升维最为根本.

    主流媒体国际传播人工智能价值传播自主知识体系

    从"技术驱动"到"认知统领":精准国际传播的认知回归

    徐明华李虹
    1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媒体智能化的发展以及对传播生态的重塑,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推进国际传播精准化的必然选择.但当前,精准国际传播研究面临着文工交叉浅表化、供需关系倒置化以及应对策略被动化的局限与困境,难以扭转我国在国际话语竞争中的被动和弱势地位.透过技术迷思,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展开理论反思和现实考量,精准国际传播研究应回归受众认知的内核与本质,以认知逻辑为先导、认知需求为靶向、认知环境为参考,融通传播目标、智能技术与资源布局,助力精准国际传播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提升.

    精准国际传播人工智能国际话语竞争认知回归传播效能

    地方叙事、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化路径

    曾祥敏黄睿思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对我国13家代表性地域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进行访谈,分析了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区域国际传播过程中对自身定位及其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探索.研究发现,地方国际传播中心通过将地方特色与全球视野相结合,主要发挥四大功能:阐释国家发展理念、服务对外传播工作、传播区域形象、助推经济合作.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要重点依托国家战略定位与区位优势,打造独特IP;发挥本省和平台主体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区域传播国际传播战略传播体系主流媒体

    国际传播共同体:平台世界主义的主体论

    史安斌朱泓宇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词源学的角度考证,"传播"与"共同体"具有高度的同源关系,国际传播共同体的建设可以看作构建"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路向.从"平台世界主义主体论"的视角理解国际传播共同体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可以发现:一方面,早期世界主义的主体理性与交往理性落地难度大;另一方面,"盎撒式"全球化的国际传播也背离了"世界主义"的理念传统.由此,建设新全球化时代的新型国际传播共同体,必须继续发挥国际媒体间合作的深厚基础优势,加快数智化平台化转型;以国际组织为"火车头"拉动传播共同体建设;培育数智平台新兴传播主体跨国交往的众聚力量.

    国际传播平台世界主义传播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交往理性媒体合作

    再论传播实践中的非理性因素:概念意涵、结构关系与作用机制

    张铁云张昆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往实践中存在非理性现象,非理性的概念内涵、结构层次与作用机制值得探讨.非理性与非理性之效不能相提并论,非理性更不等于反理性;非理性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这启示情感传播研究不应流于实证主义范式,也要考察与情感紧密相联的欲念和无意识等因素;非理性作为理性之必要补充,时刻参与并滋养着人的精神交往.

    理性非理性非理性表达反理性传播实践社交网络

    旨趣、迷失与回归:后真相语境中短视频新闻生产的价值论

    涂慧峰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赋权受众使传统新闻生产的精英主义色彩被消解,进而引发有关新闻生产的价值论审思.受后真相影响,当前短视频新闻生产出现了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单一化倚重、新兴技术应用对新闻价值的冲击以及受众主体性崛起带来的价值缺位等乱象.未来短视频新闻生产的价值标准应协调"尺度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新兴技术应用需厘清主客体关系,凸显技术的服务属性;新闻价值实践主体应由媒体延展向受众,借以实现受众理性的回归.

    新闻价值后真相新闻生产短视频新闻价值论

    以身为锚: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具身性研究

    高宪春赵雪松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信息传播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呈现出具有重新部落化意味的具身转向.从知觉现象学视角看,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为个体塑造出可供其栖息和行动的场景空间,用户的涉身参与营造出整体性的知觉景象,提供全感官在场的可能性.身体不再严格指向肉身,基于当下数字视听实践虚实融叠、碎片传播、多元嵌入等表征,身体想象呈现出虚实混融、破碎重组、开放融合等特征.信息传播的具身面向下,"人"是源头也是归宿,视听用户以涉身的方式重新建构起自身与世界的联系.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使得人们的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的联系发生变化,构建起具备自我协调、动态平衡能力的系统.

    媒体深度融合信息传播具身性数字身体场景

    技术内爆视域下广告业发展中人机权力的博弈

    马梦娇符绍强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广告业中人成为机器附庸的趋势日益凸显,人机权力博弈的新格局逐渐形成.本研究借助技术内爆理论,从人是机器的尺度、人机价值共同体到人逐渐成为机器的附庸三个阶段,重新梳理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过程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演变.基于媒介内爆、文化内爆、思维内爆三个层面解析广告业发展中人机权力博弈的嬗变逻辑,并探讨人机关系在未来广告业中的发展及可能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计算广告技术内爆人机关系人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