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

旬刊

青年时代/Journal youth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共青团凝聚非公组织青年的路径探索

    袁国丽杨吉成刘平
    107-10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大量聚集于非公组织。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担负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基于非公组织的特点和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要求,共青团凝聚非公组织要注重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相结合,可从党建带动凝聚、组织体系凝聚、服务平台凝聚、骨干队伍凝聚4个层面加强路径探索。

    新时代非公组织路径

    项群理论视角下田径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

    周蒙蒙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论文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项群理论的基础上对田径项目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三个项群分类,分别得出各个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主导因素。分析我国田径项目运动员选材具体现状,并在今后的运动训练中提供科学化指导。

    项群理论田径运动训练竞技能力

    赛艇运动员竞赛心理素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朱建良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赛艇运动隶属于体能主导型周期性项群运动,会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耐力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怎样对运动员竞赛心理进行调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本文当中详细分析赛艇运动员赛前常见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赛艇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方法,希望能够让赛艇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妥善解决以往赛艇运动员参与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此为基础对赛艇运动的成绩作出一定保证,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赛艇事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

    赛艇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对策分析

    浅谈艺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朱俊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作为文化表现形态的艺术具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美育作用,对人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作用,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艺术的此种独特作用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化被越来越重视。

    艺术和谐社会作用

    浅谈社交焦虑障碍

    薛柯宇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群中,有部分人具有畏惧社交的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退缩回避,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社会交往是人的内在需求,良好的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交焦虑障碍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了解并克服社交焦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社交焦虑回避社交恐怖症

    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措施分析

    钱存芬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其中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政府强化改革的举措之一。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还是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针对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阐述,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基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

    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措施

    内容聚合平台"深层链接"技术的定性——以"今日头条"为例

    陈莹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催生了"深层链接"技术的发展。对于深层链接技术的发展,在业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包括服务器标准、用户感知标准、实质呈现标准。本文主要以"今日头条"为例,对"深层链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定性,应适用实质呈现标准判断,"深层链接"技术实质上是属于内容提供,不属于避风港规则中的技术服务提供。

    内容聚合平台"深层链接"技术定性

    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研究

    毛晓清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任问题已经逐渐成了当前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取河南省的3所高校,经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933份。研究发现:第一,不同性别对于信息动机、联络动机、交友动机、扮演动机、娱乐动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第二,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低于均值,而高校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得分高于均值;第三,高校学生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第四,不同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均有显著差异。

    高校学生人际信任网络人际信任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邹倩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美国1996年颁布施行的"梅根法案"(Megan’s law)开始,迄今对于性犯罪人员采取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多,由于性犯罪较其他犯罪存在特殊性,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采取信息公开的措施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并且可以通过公开信息所产生的震慑力预防再次犯罪。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需要法理支撑,同时参考他国实践确实存在部分问题。这便需要在得到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发掘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借鉴他国实践经验完善我国制度,减少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性侵未成年人信息公开

    对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探讨

    梁子宇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逐渐深刻化,社会各界对调整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也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行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于1997年被制定后未有修改,考虑到我国国情出现了较大变化,该制度可能存在需要修改以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因素。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前提下,对修改相关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社会变化认识与控制能力主观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