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文艺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必然负载着历史因素与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将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辩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并以此为還辑起点去关注人,不仅关注人自身的生命意识与生存状态,并且将人放于社会实践之中,探讨其个体性与社会性特质,寻求人的自由解放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已近百年.这一思想理论并非孤立存在于中国大地上,它与中国的文艺实践相结合,并且最终形成了具有主导地位的文艺价值话语体系和指导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思想运动的深入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僵局被打破,其中的重要标志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复归.同时也使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内涵得到完整的揭示.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的有机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完整的面目得以呈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内涵是历史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关注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艺与历史的关系,同样关注文艺与人的关系.他们是以人民大众的自由解放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文艺的终极目的.正确处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核心课题.中国当代马克思主文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复归;历史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使马克思主文文艺理论的完整面貌得以呈现,从而发现文艺人民性思想的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文艺与人民关系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走上了正确的途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对文艺与人民关系的论述,毛泽东的"文艺人民本质论",邓小平的"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习近平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构成了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重要内涵.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精神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迫在眉睫,同时,正确处理好文艺的人民性与艺术规律以及"大众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对于净化中国当代文艺创作环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