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

旬刊

青年时代/Journal youth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台北人》的悲悼世界

    黄怡
    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构建了一个悲悼的艺术世界,悲情人物的刻画、悲剧人生的书写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悲悯情怀使他的作品在当代散发出独特的光彩.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白先勇笔下的两类典型悲情人物,即弱者与女性;第二部分从凄美的文学意象和多元化的叙述方式着手,分析了白先勇的悲剧书写;第三部分阐释了白先勇小说背后所蕴含的人性的终极关怀与家国同悲的无限感慨.

    白先勇悲剧书写悲悯人性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看爱情书写的特色

    廖旺旺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身为"爵士时代"的年青人,他沉溺那个时代的享乐,但是同时,他也清醒地意识到浮华生活背后的空虚.因而他对那个时代有自己切身的经历和独特的爱情观.本文旨在解读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爱情书写.其中的爱情悲剧告诉我们:繁荣的经济和物质的进步并没有使社会精神和价值同步提升.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对人们的情感生活、人生的情感取舍以及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

    菲茨杰拉德爱情模式爱情走向"爵士时代"

    白先勇文学创作与桂林地域文化的关系探析

    潘彩琳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先勇是桂系军阀白崇禧之子,广西桂林人.广阔的生活地域和动荡的成长经历拓展了他了解世界的时空视野.曾经居住过桂林、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美国等多个地方,每一个地域都留下了他的成长经历,构成了他的"文学地理",文章主要探究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与桂林文化的互动关系,这对推动文学与地域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白先勇桂林地域文化童年经验

    对《消失的地平线》中布琳克洛小姐矛盾的人物性格的探讨

    孙淑婷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布琳克洛小姐被当成一个缺少女性美的人物而存在.布琳克洛小姐也试图装扮出一个男性的形象.但她自身不可逃避的女性特质使其夹在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矛盾的性格特征.本论文要分析的是布琳克洛小姐的荒谬的矛盾的人物形象.指出她竭力想通过男性化所争取的权利只有在别的男性眼里是女性时才会拥有.

    布琳克洛矛盾女性特质男性化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分析——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

    汪龙鑫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格蒙特·鲍曼当代最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之一,文章从社会危机的角度出发,在当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背景下,阐释了不确定性是社会危机的根源,具体表现为存在方式的流动性;思维方式的碎片化;行为方式的失范性.同时,描绘了社会危机的主要现实表现为大屠杀与"新穷人".

    齐格蒙特·鲍曼社会危机根源比较研究

    浅析契诃夫《戴假面具的人》中的人物"狂欢化"

    张会燕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巨匠.《戴假面具的人》是作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上层人物的肆意妄为以及知识分子充满奴态的嘴脸."笑"贯穿小说的始终,作家用诙谐幽默的笔触展示了荒诞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充满了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魅力.

    戴假面具的人巴赫金狂欢化

    奈达及其对等理论述评

    赵红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奈达是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其功能对等理论在中西方翻译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对其翻译理论的错误认识:或将动态对等等同为功能对等;或将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对立起来等;或对其理论评价偏颇.笔者通过历时学习,深入分析西方对等理论的推演,深入了解奈达对等理论的推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形成对奈达及其对等理论的评价与认识.

    对等理论推演功能对等翻译思想

    古籍编辑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全宋诗辑补》为例

    周振华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编辑在编辑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如何在尊重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对繁体字进行统一;如何正确处理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能够更好地与书稿的内容相匹配;如何对古籍进行索引编排,以及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处理古籍在排版过程中因新技术的使用而产生的新问题.文章以《全宋诗辑补》为例,论述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对古籍编辑来说,及时总结古籍编辑过程中的得失,可以提高编辑力.

    古籍编辑《全宋诗辑补》

    理性主义史学历史进步观点的分析——以维柯、伏尔泰、孔多塞为例

    陈紫威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进步性观念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个普遍流行的历史观念,但不同的学者对其观念不同,可以分为断裂式进步观与连续性进步观两类.本文以维柯、伏尔泰,孔多塞三个人为例,分析三位史学家对历史进步性观点的不同评述.最后,从整体上简要评述理性史学的历史进步观.

    理性主义史学历史进步观维柯伏尔泰孔多塞

    刘福通与红巾军北伐

    于小雨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末农民战争期间,刘福通为扩大战果,实现"复宋",迁都汴梁,策划红巾军兵分三路,进行北伐.最终因为红巾军内部不团结,军队素质相对较差,没有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元朝尚存生机等原因而失败.红巾军北伐沉重打击了元政权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元朝的崩溃.

    元朝刘福通红巾军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