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

旬刊

青年时代/Journal youth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达洛维夫人》中的精神困境及自我救赎

    陈瑾瑜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伦敦为背景,通过两个素未谋面的主人公达洛维夫人和赛普提莫斯故事的双重叙事,揭示他们的精神困境,最终暗示其自我救赎的结果.

    《达洛维夫人》精神困境自我救赎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悲剧色彩

    陈沛杏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鲍西亚无疑是《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她机智勇敢,能随机应变.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鲍西亚本身也带着悲剧色彩.面对家庭,鲍西亚只能听从父亲的命令;面对爱情,鲍西亚丧失主动权;面对社会,鲍西亚只能女扮男装出现在法庭上,按照社会为女性规定的轨道行进.鲍西亚的不幸是小小的缩影,她所处的社会,仍有无数个与她一样的女性,骨子里追求自由,却被迫选择服从.

    鲍西亚《威尼斯商人》悲剧色彩被迫服从

    浅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北京人》

    马彩云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禺是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在创作第一个话剧《雷雨》时,精神分析学说已经在中国传播了十年之久.因此他在刻画人物、描写冲突等方面均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弗洛伊德学说的某些影响.《北京人》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以一个典型没落士大夫家庭的经济衰落为串连全剧矛盾的线索和具体背景,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了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1].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北京人》进行阐述和分析.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视角下研究《北京人》,意在探求剧中人物身上的精神分析学因子,从而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人物和作品.

    关键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北京人》曹禺

    小说《面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

    朱鹏军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面纱》讨论了爱情、生活和精神救赎.小说深刻刻画了主人公凯蒂的觉醒和成熟.因经济上不能自立,她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婚后不久,她就和另一位男性发生了婚外恋.在她丈夫发现真相后,凯蒂被她的情人抛弃,并被丈夫带到瘟疫流行的小城湄潭府.凯蒂亲眼目睹了无数的生死.他的丈夫也因感染瘟疫去世.之后凯迪终于慢慢开始觉醒.本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了凯蒂如何一步步的走向了精神觉醒.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面纱凯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觉醒

    《逍遥游》之郭象注研究

    杨林洁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逍遥游》篇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而在众多解庄者中以郭象之注影响深远,同时也褒贬不一.本文从郭注文本出发,侧重分析其注解之逻辑,并对其注解系统中所蕴含的二重性,即适性逍遥与无待超越及其作为精神追求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张力进行讨论.

    逍遥游郭象二重性

    《末班》中的"异托邦"元素分析

    邢雨薇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近年来突然在各大网络媒体中频繁亮相的艺术文化题材,"国产科幻"吸引了一大批"圈外人"开始关注这个引入我国仅一百多年的"舶来文学",这无疑是一个推广优秀科幻作品的好时机,笔者认为,大众文学作品与科幻中均存在的"异托邦"元素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对应用了"异托邦"概念的本土科幻文学作品《地铁》中的第一篇《末班》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意图证明"异托邦元素"在科幻创作中的价值与推广科幻文学的重大作用.

    科幻小说异托邦乌托邦

    从《宝训》中看明代东北边防思想

    尹梦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宝训》作为记言类书籍,是按朝编修的,将前朝的经济政治军事活动分类别进行摘录,其内容取材于实录,但又在实录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以备后代皇帝观阅,而《宝训》中的思想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人的行为.本文意在从明代《宝训》中找出历代皇帝关于东北治边之思想.

    《宝训》东北边防思想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对"中国梦"的解读

    宋保莉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提供理论的指引.笔者将从4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中国梦"进行解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梦"实践的价值和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指导"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梦

    老子"无为"观念的新解

    杨锐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常认为"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但事实上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从最初形成以来也含有治世之谋略.尤其是作为老子标志性主张的"无为",就是一个阐述、核算统治成本与政权命运的治世主张.而其核心,就是要否定高成本的控制性统治,并主要针对德治来说.在老子看来,试图将道德的影响转化为治理的力量,必定会陷入控制越强、抵触越大、越治越乱的悖论.而"无为"的思想被视为避免德治悖论的行动指南,其宗旨是以节约性措施确保政权的"长久"与执政者的"长生久视".

    老子无为道家治世

    从月老看唐代的婚姻观

    赵锐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老是我国传统信仰体系中掌管婚姻的神,最早出现在唐代,其出现与唐代婚姻观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的婚姻观除传统的父母之命和继承前代的门第观外,随着唐王朝的强盛发生了一些改变,婚姻的天命观和自由观越来越影响着人们.论文首先是通过对月老的渊源的探求、月老称谓的形成等方面来分析月老"媒神"形象的确立,其次是讨论月老对唐代婚姻观的影响,以加深人们对月老信仰和唐代婚姻观的认识.

    月老媒神唐代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