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

旬刊

青年时代/Journal youth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生情怀与豪杰意气:比较淮海词和稼轩词在内容上的"弱德之美"

    曾文韬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弱德之美"是词学名家叶嘉莹先生针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特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词人精神内涵和文化人格在词体上的具体呈现.通过仔细比较分析秦观词和辛弃疾词在内容维度,包括题材方面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异同,可以发现二位词家在内容上流露出不同类型的"弱德之美":淮海词以其多叙儿女艳情的题材以及隐忍悲苦的精神内核鲜明地体现了"弱德之美";而稼轩词则以多怀家国天下的题材、以及在屈心抑志的环境下不失豁达意气的情感态度亦体现出有别于淮海词的"弱德之美".

    宋词秦观辛弃疾弱德之美

    论《哈姆雷特》中死亡与新生

    洪丽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之作,整部剧中都流露着封建社会的气息,从始至终充斥着死亡,而故事的主角——哈姆雷特与这些死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死亡可以是生命的终结,也可以是生命的"轮回".《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围绕着死亡展开,剧中对于死亡的思考以及死亡的结局早已安排妥当.主角哈姆雷特最终也难逃一死,但是这种死亡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一种新生,因其蕴含着潜在的生命力量.

    《哈姆雷特》死亡新生悲剧故事

    从现代视角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感性"成分

    武子惠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贯穿始终的人文主义精神具有反封建和反教会禁欲主义的特点,因而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攻击性,这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以及现代人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他.论文从荒谬的感性,滥情的感性以及勇敢的感性三个角度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感性人文主义现代视角

    《一个人的朝圣》哈罗德的心理活动分析

    徐超睿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女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作品《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个生都碌碌无为的小人物哈罗德,在退休之后,为了去见昔日好友奎妮最后一面,步行了八十七天,走过六百二十七英里的路程,并在此过程中探寻自我,完成心灵的自我救赎,并且影响了身边的人.本文从哈罗德的出走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为切入点,探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再成长的可能性.

    《一个人的朝圣》心理活动自我救赎

    评张利群《文学机制论——广西文学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韩勤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张利群《文学机制论——广西文学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一书,介绍其如何从制度文化研究视角对文学发展机制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即从文学机制研究及其文学机制论建构的研究角度对广西文学发展原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说明张利群一文的文学机制研究视角不仅具有独特性与创新性,而且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与实践探索意义.

    文学机制论动力机制广西文学

    对甲午国殇与民族觉醒的再思考

    徐丽卿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和历史节点,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甲午战争因何起、因何败?甲午国殇"殇"在哪?对今天的借鉴与启示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抽象出更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为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提供理性参考.

    甲午战争民族觉醒民族复兴

    略探北朝社会转型致"贱民"之放免

    周升华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朝时期,由于特定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政府和私人掌握和控制过大量的"贱民"阶层,这类人口为北朝各政府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付出过巨大贡献,然而他们也为此作出了巨大牺牲.随着北朝封建化和汉化以及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这类"贱民"逐渐被北朝各政府陆陆续续地放免.

    北朝社会转型贱民放免

    金秀盘瑶婚俗调查

    黎新世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瑶族支系较多.都有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婚俗作为民族文化之一有着自身的民俗风貌,在不断沿袭、变迁.盘瑶是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的一支,其婚俗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就盘瑶婚俗——"嫁郎"作了一定的调查、小结.

    盘瑶嫁郎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差异性体现

    邬锦君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席勒笔下的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诗的两极表现形态.他将这两类诗作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对象来阐释.不论是其来源还是其特点等方面,这两类诗都是彼此对立的两极.而这一切对立都由它们对于自然与人为、有限与无限、以及理性与无理性等概念的不同理解串联而成,组成了这篇意蕴深邃的长篇巨著.笔者以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差异性正是通过素朴诗人的自然与感伤诗人的人为;素朴的诗的有限与感伤的诗的无限来体现的.

    席勒素朴的诗感伤的诗差异性体现

    释意论下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研究——以2018年总理记者会为例

    曹雅琴李延林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年一度的总理记者会是每年的焦点话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记者,其口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中外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对译员来说文化负载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本文以2018年总理记者会上的口译为文本,运用释意论分析了其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指出在处理该类词汇时,大多数情况下应摆脱语言外壳,适当进行转换,着重于含义的传达.

    释意论文化负载词总理记者会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