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张爱玲对女性苍凉形象的建构及其成因

    张元元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决定了她在文坛中的地位,她是研究现代文学必不可少的作家之一.张爱玲的作品多运用悲凉的意象,华丽的语言,她以冷色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众多悲凉女性形象,读她的小说犹如喝一杯苦咖啡,越品味道越浓.张爱玲的作品之所以弥漫着浓重的悲情色彩,这和她不幸福的早年经历以及与胡兰成的失败婚姻是分不开的.当然,究其根本,离不开张爱玲敏锐的生活洞察力以及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本篇论文将立足于张爱玲的典型小说,分析她笔下女性形象的扭曲表现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张爱玲悲凉的人生观女性人性的扭曲封建吃人制度

    祭祀用酒入涉酒诗题研究

    吴鑫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到盛唐的涉酒诗数量庞大、名家辈出.涉酒诗题,即诗歌题目中包含与酒相关的器物、人物或者酒名(如杯、樽、觞、瓒、醴、酺、鬯、爵、山樽、酒、醴齐、福酒、寿酒、乳酒、云酒、禊饮、春酒、菊酒、宴酒、酒店、酒家、酒肆、酒楼、酌酒人、酒家翁等)、状态(如酒后、醉、醉后、酲、酒酣等)、动作(如酿、饮、酌、投壶、祼、祼献等)等词语的诗歌题目.祭祀用酒即在祭祀祖先、神佛、山川大地等场合用到的酒,如饮福酒、奠爵、祼献、酌鬯、酌献、酌瓒、酌醴齐等.祭祀用酒入涉酒诗题即诗歌题目中包含与祭祀用酒相关的词语.从晋到盛唐这个时间段,祭祀用酒入涉酒诗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区域.

    祭祀用酒涉酒诗题

    论王士禛《花草蒙拾》中的"真色"词学观

    孟庆会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草蒙拾》是清代王士禛在读《花间集》和《草堂诗余》时撰写的词话.该词话短小精湛,点评词人和作品众多,对广陵词坛以及后世词学影响颇大.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不但强调了"神韵"词学观,还展现了"真色"词学观."真色"词学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即描景状物的"真色"与写意抒怀的"真色".《花草蒙拾》中的"真色"词学观既体现了王士禛对花间词婉艳绮丽词风的选择性吸收,又表现出其对清远自然词风的追求.

    王士禛《花草蒙拾》"真色"词学观

    "守节"与"变节"抉择心态浅析——以梁辰鱼明传奇《浣纱记》西施形象为例

    齐睿聪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辰鱼的明传奇《浣纱记》讲述了西施在范蠡的安排下,为爱为国远赴吴国迷惑吴王,而兴复越国的故事.西施与范蠡初见许下婚盟,分别后守节三年,可谓守节;而后侍奉吴王,于己于国可谓"变节";而西施始终钟情于范蠡,将迷惑吴王当做任务,最终不负使命,且在完成灭吴复国使命后又与范蠡团圆,广义来说,也可算作为爱为国"守节".西施从与范蠡一见钟情,到被献给吴王,经历了由脆弱到坚强的转变;西施从深居吴宫到凯旋归来,从不谙世事的小女子成长为心系家国的女性.

    浣纱记西施变节守节

    从《史记》看吕太后悲剧命运下的性格双重性

    邱瑞瑞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太后是司马迁笔下唯一一个在帝王本纪中出现的女性政治家,从古到今,对于吕太后有太多的争议.人们约定俗成的将她看成一个嚣张乖戾,残忍恶毒的专制者,多予以批评谴责,却忽略了她也是一个有太多经历的女人,她有着人类性格的善恶双重性,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吕后悲剧命运性格双重性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论西门庆形象的升华

    孙永强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瓶梅》的取材来源是《水浒传》小说中武松杀嫂的相关内容,它对此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有所保留的继承与创新,以武松杀嫂为引子,放大了西门庆这一原本在《水浒传》中担任配角的人物形象,由此演绎了一部以日常生活为重心的世情小说.其中,尤其是对潘金莲、西门庆与武松这三个主要人物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这三人的定位.本文单就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与《金瓶梅》两部作品中的异同进行比较,进而剖析《金瓶梅》中西门庆这一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对《水浒传》中西门庆人物形象的继承与升华.

    《水浒传》《金瓶梅》西门庆

    《古镜记》中的谶应现象

    翟凤茹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镜记》作为一篇上承六朝志怪之余风,下开有唐藻丽之新体的唐传奇之作,在叙事上还保留着志怪小说中的鬼神怪诞之遗风.《古镜记》作为志怪小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谶纬神学的影响.本文就感生、异貌、梦谶、谶谣等类型,分析《古镜记》中谶应的使用现象以及谶纬的文学表达.

    谶纬谶应类型文学表达

    论文学中"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

    邹笃双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任何时代的人都需要面对的生存内容.伴随着人与存在关系矛盾的激化,人在处理以上四种关系过程中的扭曲集中体现为人的异化.文学中的异化是现实生活中人生存关系异化的文学性再现,文学中的异化体现为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著名篇章为例,探究这两种异化现象的具体文学再现.

    异化人的物化物的人化

    唐传奇中的诗歌研究

    蔡蓓珺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小说的兴盛与科举温卷制度密不可分,小说中穿插诗歌的形式全面表现创作者的叙事、议论、赋诗才能.其中涵盖的诗歌类型范围广阔,包括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这些诗歌与明清小说中带有评论性质的诗歌不同,具有表情达意、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是小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本身强烈的抒情功能加强了传奇文体的感染力,其朦胧性又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奇幻色彩.

    唐传奇诗歌科举制度作用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之比较

    陈蓉蓉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希神话中的英雄叙事是研究中西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从英雄的出生方式、行为动机和影响力三方面比较分析中希神话中的英雄形象,从而探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中国神话希腊神话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