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代海南文人王佐研究综述

    陈夕语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佐,字汝学,号桐乡,临高县蚕村(今国营红华农场透滩村)人,是明代海南著名文人.王佐在海南是与丘濬齐名的诗人,是海南明代诗歌觉醒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在海南享有"吟绝"之称,代表作有《鸡肋集》、《琼台外纪》.毫无疑问王佐在明代迅速兴起的海南文人群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作为明代中期复古派文学全面兴起之前的作家,其文学创作对于认识明代文学史的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学术界对于王佐的生平和文学创作研究等方面著作寥寥,作为当时深受爱戴的爱国诗人,也是海南文化中的重要文学家,对王佐的生平和他的诗歌散文等文学成就进行整理和分析,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对先前关于王佐的学术成果作简要总结.

    王佐《鸡肋集》《琼台外纪》

    神话原型批评视阈下的《木兰诗》"女扮男装"行为

    丁小珊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嫦娥奔月"神话作为中国古代流传最早、流变最复杂的神话故事之一,对后代作品的影响深远.《木兰诗》中木兰女扮男装的行为源自于"嫦娥奔的月"神话中嫦娥"窃药"行为,体现了神话作为文化原型的可传承性.通过探讨《木兰诗》能够解读"嫦娥奔月"神话原型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嫦娥奔月"神话的流变、"嫦娥奔月"神话中"窃"行为的象征意义、《木兰诗》"女扮男装"行为三个方面对神话原型批评视阈下的《木兰诗》"女扮男装"行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嫦娥奔月原型批评木兰诗

    《诗经》婚恋诗女性形象浅议

    郭楠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婚恋诗共78首,其中恋歌36首,嫁娶诗9首,婚姻诗33首.恋歌中的女性形象在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男性心目中的女性理想化的程度较高,女性自身则更多对情感的诉求.婚姻诗中的女性可以分为新娘和妇人两种类型,新娘有被赞美与被讽刺两种,妇人则有贤妇、思妇、弃妇三种类型.

    《诗经》婚恋诗女性形象

    《题都城南庄》三个英译本的主位推进模式研究

    李佳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语篇当中,主位和述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信息流动、推动语篇向前发展,由此产生主位推进.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读来朗朗上口,感情真挚,脍炙人口,因此笔者将这首诗与其三个英文译本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以期为中国古诗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主位述位主位推进《题都城南庄》

    思君若汶水——李白杜甫交游诗赏读

    刘晨琤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结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文学史上从来不乏友情佳话的传诵,而李白与杜甫,这两位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不仅以诗名辉耀千古,也以生命的交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位大诗人性情不同,反映在诗歌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抒情面貌,无论是李白的豪迈真诚还是杜甫的含蓄深重,都殊途同归,是二人友谊的见证,也传承与发扬了中华儿女的友善精神.

    李白杜甫交游诗梦李白友善

    吉祥语的修辞艺术及文化意义

    刘好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族词汇中,吉祥语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产物,也是人类智慧中的一种结晶,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吉祥语在修辞艺术和文化意义方面也都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此,本文就对吉祥语的修辞艺术及其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对吉祥语的良好应用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吉祥语修辞艺术文化意义

    礼貌视角下《红楼梦》女性奴仆不礼貌称谓语研究

    罗艺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为基础,对《红楼梦》中女性奴仆不礼貌称谓语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类为:詈称、蔑称和讽称.并且使用《红楼梦》中的语料为例,分析《红楼梦》中女性奴仆不礼貌称谓语的使用原则和艺术技巧.

    《红楼梦》礼貌原则女性奴仆不礼貌称谓

    《庄子》如何来支撑它的无为主张

    田飞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可以说是一本包含着美学观点和哲学思想的散文集,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社会的发展以及后世美学与哲学的建构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本书里庄子及其后学提出并阐释了自己的无为主张.无为在作者眼里实际上是一种无所不为的有为,是真正有意义的有为.现在的学者多从《庄子》一书中的美学和哲学观念研究入手,鲜有涉及作者是如何来建构自己的理念的.本文从一体论、相对论和作者的诡辩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庄子》如何来支撑它的无为主张,并指出这三个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无为思想和它的相关美学、哲学观点,也为研究《庄子》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一个新的切入角度.

    无为主张一体论相对论诡辩

    汉字美学研究

    王贝云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具有象形美、简约美、绘画美、书法美、形态美、意象美等特点,这些特点充分展示汉字的美学特征.通过对汉字美学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着重阐述汉字的简约美、形态美、意象美三方面的特点.

    汉字美学简约美形态美意象美

    浅谈《陌上桑》中"五马"之惑

    谢长风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在翻阅《玉台新咏笺注》时曾注意到《日出东南隅行》一诗中有如是一句:"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此所谓《日出东南隅行》即为出自《乐府诗集》的汉乐府诗《陌上桑》,属《相和歌辞》.此诗通过描写罗敷的美貌与盛夸丈夫拒绝使君的行为,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氛围.但细读此句"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心中不免浮起疑惑:"使君"是何许人也?立踟蹰的为何是"五马"而不是我们常说的"驷马"?通过考察东汉时期的车舆制度与官职俸禄制度,不仅有助于破解此诗"五马"之惑,更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东汉官场的情况,深入对中国古代车舆制度演变历史的研究.

    《陌上桑》使君五马车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