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姆》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杨玉玲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在其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基姆》中描绘了一系列白人女性和本土印度女性的形象.吉卜林在《基姆》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男权思想的框架,女性在两性中仍然属于从属地位.但是,对于两类女性在殖民地印度遭受的不幸,吉卜林仍然表达了对她们深深的同情与关爱.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基姆》女性形象

    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分析林逋咏梅诗在日本的受容

    崇慧雯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逋《园中小梅》勾勒出了梅花高雅超俗的形象,促进了宋朝文人咏梅诗作的转型,激发了当时日本文坛新的活力."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月黄昏"这一系列意象在日本诗歌中的组合给读者带来的不是一系列意象的叠加,是在结合视觉、嗅觉等感官的基础上激发读者对作品的情感认识,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林逋梅花形象意象日本文坛

    温特森小说互文性特征的成因研究

    郭海玲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珍妮特 •温特森的小说文本具有典型的互文特征,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温特森的人生经历、"影响的焦虑",读者的误读、批评性阅读,以及当时社会的兼容并包思想、互文创作风气.

    温特森小说互文性"影响的焦虑"误读

    马克?吐温幽默艺术的写作技巧探析

    胡夏青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 •吐温作品幽默的特点,对其幽默艺术进行了探究,从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的选择,对比手法的应用,荒诞手法的应用,人物形象言行之间的冲突的制造,悲喜因素的应用,夸张手法的应用等多方面探究了马克•吐温幽默艺术的写作技巧,对于有效理解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风格,深入解读其作品,了解其作品的艺术手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马克•吐温幽默艺术写作技巧

    虚幻的真实,清醒的迷狂——浅析佩列文《"百事"一代》中知识分子的存在困境

    胡彦鑫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传媒的产生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界限,也为人类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佩列文的《"百事"一代》所描绘的就是在这个舞台之上一代人的成长图景.面对固有意识形态的瓦解以及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大背景之下,以主人公塔塔尔斯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处境尤为艰难.本文拟从文化困境与精神困境两个层面入手,进一步探寻俄国"百事"一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存在困境.

    《"百事"一代》知识分子大众传媒消费社会

    礼貌原则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傲慢"与"偏见"的成因分析

    李佳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貌原则是人们行为交际中的一项重要准则,小说《傲慢与偏见》以达西为人处世的"傲慢"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为主线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伊丽莎白之所以对达西抱有偏见,主要是由于达西言语交际行为的不得体而给人造成的傲慢冷漠之感.因此本文尝试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剖析《傲慢与偏见》的主人公"傲慢"与"偏见"的逐步发展和消除,并找到这种变化的语用依据.

    《傲慢与偏见》礼貌原则傲慢偏见

    《今昔物语集》中"狗头丝"故事研究

    马可英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书于12世纪中叶的《今昔物语集》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大的说话集,全书分天竺部、震旦部、本朝部3部分,各部分又分为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本稿试图对出自《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世俗故事部分的一则有关"狗头丝"的故事,从标题结构、语言特色、叙事手法以及故事构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明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故事的文学性与说教性.

    今昔物语集狗头丝说教性文学性

    《呼啸山庄》的文学文体学分析

    马越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啸山庄》在批评界一直遭受异议,但进入二十世纪,评论界对这部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已有评论界虽已有从文学文体学这一角度的分析,但角度比较受限,且分析不够深入.本文在对这部小说进行细读的基础上,从视角转换、会话分析,以及文本类型出发,在语言层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用的这些写作手法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本所蕴含的生态观念这些方面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

    《呼啸山庄》文学文体学视角转换会话分析

    管窥《饥饿艺术家》中饥饿艺术家的怀旧情绪

    孙瑶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高洁情操的艺术殉道者形象.饥饿艺术家收获着来自观众们的短暂的欣赏关注和长久的忽视不解.饥饿艺术家无法诉说内心的苦闷,只能借住怀旧的情绪在吵闹与恶劣的环境中苟延残喘.饥饿艺术家一生不被了解和认可,最终以死亡来做最后的抵抗.

    饥饿艺术家怀旧断裂

    浪漫主义下的现实童话——多维度透析小说《侏儒查赫斯》

    陶还瑛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侏儒查赫斯》是德国匠人E.T.A霍夫曼的经典艺术童话之作,其作品想象丰富、天马行空,色彩怪诞又荒诞不羁,夹杂着超现实的暗黑童话魔力,深刻揭露18世纪法国封建社会现世怪象.兹从虚幻与现实、独白与情节、美丑对照三大维度展开剖析,为大家带来独出心裁的童话体验感.

    霍夫曼童话虚幻与现实独白与情节美丑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