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小说《游园惊梦》的音乐叙事与悲剧意识

    钮芸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媒介分析的方法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新思路.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具有音乐与文学之间跨媒介叙事的特征,本文以文学为本位,从跨媒介的角度分析小说《游园惊梦》的音乐叙事.在内容层面,主人公蓝田玉受到了音乐精神的激发,由此产生生命流逝的悲剧意识;在创作层面,短句和重复手法的运用使意识流具备了音乐形式,形式即内容的表现手法强化了悲剧意识.

    白先勇《游园惊梦》音乐叙事悲剧

    论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滋养——以苗延秀《大苗山交响曲》为例

    唐元祯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侗族作家苗延秀的创作题材大多数来源于民间.他对民间文学的吸收使其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以苗延秀的长诗《大苗山交响曲》中的体裁、人物形象和题材受民间文学的滋养进行研究.研究其如何对民间文学中的体裁、人物形象和题材进行加工,从而创作出被称为其代表作的《大苗山交响曲》.对《大苗山交响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苗延秀创作的了解以及民间文学是如何影响着作家文学.

    苗延秀《大苗山交响曲》形象借鉴题材

    浅析网络言情小说发展中女性角色的变化

    朱美名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言情小说中塑造了大批具有时代色彩的女性形象,主要原因归结为女性意识的觉醒促使女性角色的发展和变化.因此从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阶段出发,分析各阶段女性形象特点,探究女性角色变化的原因.

    网络言情小说女性角色发展变化

    《阴符经集释》中各家释义的主要异同探究

    陈俊文
    47-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符经集释》一书中共录二十七个注本,从本经文本到关键词句的注释却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旨在归纳在《阴符经集释》中出现的二十七家注本于文本采纳、通假字与字词注释上的异同之处,并且从自身的理解出发对其稍作探讨与总结.

    文本注释李筌

    从《诗词散论》观缪钺的词学研究方法

    范梦瑶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词散论》是缪钺先生早年间一些论文的合集,以诗词为主题,论述由整体到个体,是研究诗词者们不可不读的一本佳作.缪钺先生作为二十世纪的著名学者,一生治学严谨,研究方法亦有着自己的风格.本文以《诗词散论》为本,探究缪钺先生在研究宋词时运用的一些研究方法,进而挖掘其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诗词散论》缪钺全局观文史结合

    仕宦视野下的儒生境遇——以贾雨村,贾政,甄士隐为例

    时春华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仕宦是中国读书人所追求的道路.在《红楼梦》中,有三类读书人,对仕宦道路有着自己独特的态度.分别以钻营求进的贾雨村,正统平实的贾政,仗义疏财的甄士隐为代表,这三种读书人形象,恰恰是我国封建文化中,三类读书人的典型形象,通过探究《红楼梦》中的三重读书境遇,也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仕宦士人以及皇权的真实态度.

    读书贾雨村贾政甄士隐科举皇权

    苏轼诗文"托事以讽"的创作精神

    邓芳艳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出仕数十年,为官之路坎坷艰辛,看遍了世态炎凉与人民困苦,故铸就了其诗文创作中"托事以讽"的精神.苏轼在其部分诗文作品中,将矛头直指当时污浊的社会现实,讽刺新法,讽刺统治者,充分体现了其爱民,忠君之深刻思想.

    苏轼诗文创作托事以讽

    浅述陶渊明的隐逸思想与田园诗

    刘国伟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陶渊明隐逸思想的深刻内涵背后,既有道家的点化,又有儒家的启示,儒、道思想两相交并,影响陶渊明的仕、隐人生.陶渊明成功塑造了隐士与诗人合而为一的劳动者形象,其诗歌用语质朴无华,造意坦率疏朗,留下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陶渊明隐逸仕与隐田园诗

    苦与生存:《达古达楞格莱标》的茶文化解读

    周希璇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史诗,其中的茶表述构成了集"茶"-"苦"-"佛"为一体的文化内涵与逻辑:"茶"一方面是德昂族的重要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其苦而回甜的特性与先祖创业的艰难历程相似,因此成为德昂族的文化符号;"苦"作为"茶"的突出特性,是德昂族对人事物的普遍认知和概括解释;"佛"作为"茶"的力量支撑,带来了"苦"的最终解脱,是德昂人的精神信仰和希望旨归.本文以《达古达楞格莱标》中的"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德昂族"茶"文化的深层内涵、探讨生存的根本问题.

    德昂族达古达楞格莱标

    浅析《二李唱和集》中的闲适心境

    陈昱晓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昉和李至的《二李唱和集》被普遍认为是宋初学习白体的代表性诗歌文集.二李人生经历丰富,但是在他们的唱和诗中很少有与现实联系密切的诗歌.其诗歌的基调徜徉在悠然和闲适之间,即便是有关富贵气象的诗歌,读来也让人觉得平和有度.二李学白,较为明显地体现在其常见意象的选择上.笔者对二李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整理归纳,探讨蕴含其中的悠然闲适的心境.

    二李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