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张琳鹏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是根植于我们中华优秀文化土壤上的一枝奇葩,是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学发展长河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分流.其在提高人们文学素养方面,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艺术感知能力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或语句,重点阐述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四种具体表现:哲理美、含蓄美、语言美、音乐美.通过谈"美"再次提升大众对古典诗歌的认知水平和赏析能力.

    古典诗歌"美"具体表现

    从神仙、鬼魂意象试论李白、李贺诗歌情感

    张文亭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仙"李白,"诗鬼"李贺,一个活跃于盛唐繁荣时期,豪迈潇洒,吸道家气息,喜把神仙引入诗作,乐观意识常存;一个低迷于中唐动荡时期,抑郁哀怨,受生活打击,善把鬼魂引入诗作,悲观意识浓郁.二人如同处在浪漫主义道路的两侧,一侧灯光熠熠,一侧长夜漫漫,一明一暗各具特色.本文以李白神仙诗、李贺鬼魂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二人采用各异意象的原因以及采用的意象,试着感知二人一外露豪放、一沉闷愁苦的情感,体验在其各自语言的带领下漫步神界和鬼界,感受它们奇幻又独特的魅力.

    李白李贺情感神仙意象鬼魂意象

    苏轼诗文的经世情怀

    张云霞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经国济世的政治家.继承并弘扬了儒学的经世济民思想,谱写了经世致用的辉煌篇章,本文主要探讨苏轼在为官期间的一系列安民政策与诗歌中所蕴含的经世思想.

    经世内圣外王民本

    从"薇黍葛桑"到"梅兰菊竹"——试论先秦至魏晋诗赋中植物意象的源流演变

    潘怡彤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先秦起,"植物"作为意象便广泛运用于诗赋中.为探究诗赋中植物意象的嬗变、各时期植物意象所呈现出的特点,本文以文献综合法进行研究.以各时期植物意象的演变特点为划分依据,划分为了即物起兴的《诗经》阶段、已具深意但意象散碎的先秦至两汉阶段、深刻凝练并基本定型的魏晋阶段,进行研究与论述.

    植物意象诗赋先秦至魏晋源流演变

    论薛涛诗歌的情感类型及成因

    郑子怡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唐诗人薛涛,青春时候入乐籍,出入蜀帅幕府,以为乐伎;后脱乐籍,隐居浣花溪,以为女冠.她"通音律,善辩慧,通诗赋",于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篇,时有佳句,尤以七绝超群.她的诗现存八十九首,风格清奇雅正,情感内涵丰富、深挚.本文重点论述薛涛诗的情感类型及其成因,将薛涛诗的情感划分为闺思闺怨、离愁别绪、自怜自叹、酬宾颂友、咏古抒怀等五种类型,也对三首情感类型尚未明确的寄友诗进行了情感内涵的简要分析;并从薛涛独特的人生经历、中唐的政治背景、蜀地的社会风貌等三个方面论述薛涛诗歌的情感成因.

    薛涛诗歌情感类型情感成因

    汉语涉"马"成语窥探

    杨人桦
    101-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中的涉"马"成语数量十分丰富,它们当中保存了古代大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从语言的角度看,可以就其词条的结构变化看古人用词用字的演变,并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语汇价值;从文化角度看,无论是与古人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还是对古人认知思维的影响,可以丰富马文化的发展.

    涉"马"成语来源分类结构变化社会生活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中自然景观的隐喻解读——以《森林》和《深洞》为例

    陈芬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丽丝·门罗是隐喻天才,她善于化景观为情思,自然景观不仅构成了人物的生活空间和背景,而且渗透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隐喻意义.这些隐喻自然贴切,又极具创造力和感染力.在《森林》和《深洞》两个短篇小说中,门罗或以树喻人,树与人同命运共呼吸,展现人的生命感悟,或以洞喻家庭代际关系中的裂缝与创伤.树与洞等景观往往跟人一样,具有某种脆弱性,这种共性赋予作品强烈的情感伦理共鸣.

    艾丽丝·门罗自然景观隐喻《森林》《深洞》

    《卡里莱与笛木乃》嵌套式叙事结构分析

    顾恺琴
    106-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里莱与笛木乃》是伊本·穆格法由印度故事集翻译而来的一部寓言著作.现如今国内学者围绕该书起源、成书目的、内容解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有关其叙事结构的研究相对欠缺.因而,本文从《卡里莱与笛木乃》的文本结构入手,以嵌套叙事理论为指导,对其嵌套式叙事结构的层次、特点及作用进行逐一分析,以揭示此种叙事结构对《卡里莱与笛木乃》艺术成就方面的影响.

    《卡里莱与笛木乃》嵌套式叙事叙述框架

    《远山淡影》中边缘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

    蒋梦启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黑一雄是日裔英国作家,其作品借"记忆",表达对过去创伤的揭露和反思,凸显人物遭受重创下的身份认同危机.本文以石黑一雄小说《远山淡影》为载体,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阐述何为边缘人物,边缘人物的形成,他们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以及这种表现对人物本身的影响.本文拟用精神分析批评方法,结合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家庭冲突,文化冲击等,旨在论证边缘人物在身份认同方面的挣扎.

    身份认同边缘人物创伤记忆

    浅论《丑小鸭》蕴含的审美意识

    李春莲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丑小鸭》是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的代表作,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世界名篇.长期以来,其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诗如画的语言、充沛饱满的情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关于其的讨论也层出不穷,专家学者对其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丑小鸭》当然也不例外,读者以其尖锐的评判,精准的语言各自对《丑小鸭》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解读.而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长期以来人们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丑小鸭作为一种象征、一种隐喻,其寄托了一种审美理想,其之所以被读者喜欢并研究,是因为它符合人类审美意识中的共识,它代表人类成长蜕变的过程,它展现人类历经磨难的成功之路.真、善、美是人们讨论的永恒命题,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何谓真善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丑小鸭》便蕴含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且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千难万险,百般磨难,且始终不改初心的基础上才成就的.而且在成就美的过程中,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寻求美的道路是孤独的,但一旦促成质变,便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酣畅.此外,美与丑不是绝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宏观上讲,存在即合理,存在即美,广义上的美是兼容丑的.本文将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丑小鸭》中蕴含的审美意识.

    真善美天真初心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