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关于茶文化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的关联性

    刘慧敏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性和内涵性较为丰富的茶文化,茶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乐趣,还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茶文化的文学性是比较丰富的,并且在英美文学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茶文化的文学性和英美文学之间的关联性是比较密切的,在英美文化中,茶文化主要表现在著名小说和诗歌散文中,有助于推动英美文学的良好发展,所以需要从茶文化文学性的角度来对英美文学的文化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得茶文化能够在当前时代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茶文化文学性英美文学

    论《荒野里的牧羊人》中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

    邱丽菲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荒野里的牧羊人》是西班牙作家赫苏斯·卡拉斯科的处女作,2013年一经问世,就斩获诸多奖项.该作品讲述了一个无名小男孩在他的逃离家乡路途中的一段自我救赎的人生旅程,对于这样一部叙事小说而言,环境和人物是它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在这部作品中,环境描写不再仅仅是一个背景叙事,已然成为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部分.不同的环境描写在一部小说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环境描写在《荒野里的牧羊人》中的象征意义.

    《荒野里的牧羊人》环境描写象征意义

    D.H.劳伦斯《请买票》中女性主义的半觉醒

    王成玲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请买票》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塑造了一群活在当下,及时享乐,精神觉醒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文中姑娘们在女性主义逐渐觉醒的过程中对玩弄她们的男性进行了报复.然而,劳伦斯并没有在文章中指出女性觉醒之后应如何处理所面临的局面.本文拟从文中女性的精神觉醒以及这场觉醒运动的不彻底性来对文本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本文所展现的女性主义的半觉醒状态,扩展读者对劳伦斯作品的解读.

    《请买票》女性主义半觉醒不彻底性

    德国浪漫主义诗化研究

    闫成铖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理性主义造成的现代性整体危机的背景下,浪漫主义者将诗歌作为批判现实的工具.早期的德国浪漫派倡导诗化理念,换而言之,就是借助诗歌使人性和世界得到诗化.这一思想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理想蓝图,其实质在于人类价值的实现.文章以此背景下,主要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诗化的情况展开讨论,重点从德国浪漫主义诗化思想的缘起、德国浪漫主义诗化的内涵及德国浪漫主义诗化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

    德国浪漫主义诗化思想

    本我·自我·超我——《春香传》中成春香的精神分析

    张喜东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盘索里系小说深受韩国民众的喜爱,《春香传》作为盘索里系小说的代表作品,在民间的口碑良好,承载着民众的愿望,被誉为是重新成长起来的文学.体现了民族风俗习惯和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以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春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春香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不断挣扎与较量的过程.

    成春香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探讨

    冯涛潘秋阳仉金辉郑伊然...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品以语言为核心载体,以语言为工具,展现思想情感,表达观点立场,促进文化交流.在文学史中,英美文学是重要构成,是独特的语言艺术,作品解析时,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总结语言特色,分析语言特点的成因,可深化对作品的艺术解读,了解艺术内涵.本文说明了研究英美文学的必要性,分析了其跨文化背景,总结了艺术解析的原则,并重点探讨该类作品的语言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语言英美文学语言特点解析跨文化视角

    中俄两国笑文化的比较研究

    高竞文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讨论了中俄两国的文学,交流方面的差异.众所周知,打招呼时越是微笑越表示对对方的礼貌,但在俄罗斯的交往中微笑并不表示有礼貌.对笑的象征功能的分析为人们重新审视文化研究的许多传统问题开辟了前景,文化中笑声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笑声本身既是人体的产物又是其存在的手段.

    微笑笑文化俄罗斯中国

    管窥自成一派的伊丽莎白毕晓普创作观——以诗集《北与南》为例

    高銓甫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对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进行写实意义以上更高层次创作观的赏析和挖掘.通过对《北与南》的举例,从毕晓普诗歌的超验主义思想,透视的角度以及隐喻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准确地为理解其诗艺提供新路径.

    毕晓普超验主义透视隐喻

    《爱的艺术》对当代女性生存启示

    谷丽娜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生存包容着女性的生存,女性作为人的生存是自然生存、精神生存与社会生存的有机统一.《爱的艺术》中弗洛姆提倡的"创造性人格"、"给予观"是基于人的生存所提出的理论,因此对当代女性面临的刻板印象、性别歧视等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启示意义.研究表明:1)女性需正视自身多样化的情感倾向和行为选择.2)女性自尊感需来源于"给予"和"创造"的行为,而非某一特定角色.3)重塑女性行为价值,给予家庭责任、家庭活动与社会责任、社会活动以平等的价值评价,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女性生存困境.

    平等创造性活动生存问题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睡美人》故事的流变

    郭宇晨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中世纪至今,睡美人故事的情节和寓意不断改变着,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读者因社会审美、风俗、阶级等因素的变动产生了不同的期待视野,受文本否定性的召唤而针对文本空白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睡美人".在这一过程中,接受美学理论对正确理解文本流变的规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