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传统语文学类文献在《汉志》、《隋志》、《直斋》和《四库》中的分类及演变

    史肖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代目录学史上,中国传统语文学类文献一直著录于经部之后,但在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不同文献学著作中,中国传统语文学类文献的著录情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从《汉志》到《四库》中国传统语文学类文献的分类及演变中,初探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大致发展脉络.

    语文学类文献古代目录学

    认知"识解"理论关照下李白《玉阶怨》的英译差异性研究

    展露露
    84-85页

    《老残游记》与刘鹗的忧国情思

    张常奥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传纪实的风格,寓言式的书写,《老残游记》是刘鹗的抒情之作,也将他的忧国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刘鹗可知老残之心,读《老残》可感刘鹗之情.本文将从刘鹗的经历出发探寻其忧国情思生成的原因,同时从作品《老残游记》中解读体味作者对国家深深的关切.

    老残游记刘鹗忧国情思暗喻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隐喻浅析

    周燕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女性身份言说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李白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的建构机制建立在诗人对女性形象的认知和自我认知之间的心理相似性,从而主要产生两个方面的映射:一、李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映射自身才华和追求;二、李白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映射自身的官场地位.李白诗歌中的女性隐喻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李白女性隐喻心理相似性隐喻建构映射

    论《剿闯通俗小说》中的明末文人心态

    朱晗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剿闯通俗小说》创作于明清易代之际,通过大量史料记述甲申时事变革,反映李自成起义史事,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从小说编选史料、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作者懒道人虽是名不见经传的底层文人,其创作立场始终坚定不移地与明廷保持一致,既侧重反映明末士人身逢易代之变的命运遭际,也在小说中通过塑造文士形象寄寓自己的时政思考,在文本内外均表现出强烈的文人心态.

    《剿闯通俗小说》文人心态遗民心态

    儒家敬论的发展

    白钰莹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敬"论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命题,渗透在每位大家的行文之中,关于敬的思想渊源,我们现在可以追溯到周人思想的文献,研究关于"敬"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助于认识儒家哲学的建立基础,感受先秦思想的思想渊源,也有利于构建宋明理学与现代思想的框架.周初有"敬天保民"的思想,试图以哲学的态度解释与消解关于"天"的宗教色彩与神秘色彩.本文试图梳理敬论思想的发展脉络,简单分析"敬"的含义,为深入理解研究敬论这一重要命题做准备.

    敬论儒家朱熹

    浅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变译技巧

    红梅乌雅汉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斯宝《新译<红楼梦>》中,译者将一百二十回原著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主线译成四十回.整体而言,它不是全译,属于变译.所以,本文运用现代翻译学的变译理论探讨了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变译

    阐释学关照下的《论语》翻译

    周霞
    98-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翻译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即将从阐释学的角度,研究亚瑟.威利的《论语》英译.

    阐释学《论语》英译

    阿赫玛托娃爱情诗歌中的反义关系探究

    程文强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义词语作为词汇学中一种常见的聚合关系,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认识.它作为一种词汇的表达手段,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效果,经常被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各类体裁的作品中.阿赫玛托娃在早期爱情诗歌中反义关系词汇的运用比比皆是,通过分析其中的反义词、反义词组、以及基于反义关系形成的对照及矛盾逆饰等修辞手段的使用情况可探知阿氏诗歌中独有的对待对立世界的认知,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使情感与联想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反义关系主题

    认知语法视域下《海中之城》的识解动态

    黄子洪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兰盖克认知语法视域下的语法识解概念,通过意象图式解析法,以文本细读为主,探究爱•伦坡诗歌《海中之城》的动态性.结果表明,概念化者构建出动态文本世界:城市缓缓下沉.该动态性被参照点现象以动词构式激活,概念化者的思维通过两种认识扫描方式将显示出认知的动态路径;而其前提则是概念化者以上至下的思维路径,通过名词和动词两类构式把读者思维着落点限定在海中.

    认知语法爱•伦坡《海中之城》识解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