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贾文忠词九首

    贾文忠
    1页

    有种幸福叫思念(外四首)

    商建民
    2页

    记忆里的麦芽糖

    王爱萍
    3页

    朝天阁记

    朱正文
    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民俗文化评述

    郎玲李尚尚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而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也为我国优秀现代文学作品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推动了文学领域的快速发展.针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最终总结出其中能够切实地反映出民俗文化的内容,民俗文化对于充实文学作品内涵,提升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的引导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民俗文化进行综合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文学作品发展起到良好的帮助.

    现当代文学作品民俗文化体现

    从灿若夏花到静如素莲——论安妮宝贝创作风格的演变

    王鑫禹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妮宝贝是最早一批出身于网络平台、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她的作品始终围绕着爱与生死的主题,在旅行的路上、在不断地前行中完成她的写作,这一过程与她的人生轨迹高度结合.特别是在经历一连串的生活方式转变、亲人离世、经历生死、饱尝离散的伤痛之后,她的文风逐渐由晦涩迷离趋向至简还真.本文将结合安妮宝贝人生经历的变化,探讨其作品内容及创作风格一路蜕变的历程.

    自我探寻写作风格爱与孤独成长与成熟

    亦实亦虚的人物画卷——论《芳华》的艺术特点

    金星辰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4月,严歌苓发表小说《芳华》.同年12月,由原著改编,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的同名电影在国内上映并热播,很多观众在观影之余,捧读起作家的原著小说并掀起讨论热潮.本文拟从小说《芳华》的叙述视角,主角刘峰的主要事件之前的文本处理以及重要人物的故事插叙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该小说所呈现的艺术特点.

    叙述视角亦实亦虚文本处理前后呼应故事插叙画面感

    论散文集《永生羊》的民族情结与抒情特色

    梁慧敏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尔克西 •胡尔曼别克是当代颇具特色的哈萨克族女作家,经历过城市生活后,重新将目光聚焦在童年回忆中,创作了散文集《永生羊》将哈萨克文化带进了汉语世界,用诗意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民族习俗.随着游牧习俗、因地制宜的生活、丧葬礼仪和认干亲习俗的讲述,凝聚了强烈而浓厚的民族情结.她通过回忆过去来反思母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走向,且在创作过程中真实抒发情感,巧妙地将民族色彩融入语言文字中,做到了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相交融,情与景与理相谐调,诗意性的表达使得散文独具抒情特色.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散文民族情结抒情特色

    论史铁生文学创作的死亡主题

    林隽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亡,是人生里最真实最深刻的宿命.它促使人类认真地思考人的价值以及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一个从不思考死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生,也不可能获得深刻的启悟.因此死亡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他的笔下,书写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以及对苦难、命运、信仰等的沉思默想,而"过程哲学"则是他整个思考的核心命题.

    史铁生接受死亡思考死亡超越死亡

    《四世同堂》与《卡拉马佐夫兄弟》主题学比较

    王珅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学是比较文学平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文学作品研究的着眼点.家庭与命运往往是我们主题研究中的焦点,是人类面临的必然事件.本文将从家庭与命运两个主题对老舍的《四世同堂》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进行比较,重新解读这两部作品,以期发掘作品的相同主题从内容到形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四世同堂》《卡拉马佐夫兄弟》家庭命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