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莺莺传》与《李娃传》的文学性比较研究

    孙倩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莺莺传》和《李娃传》是著名唐传奇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典型代表,可以说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才子佳人,但爱情故事的结局却是一悲一喜截然不同.本论文将从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文学性及两部作品情感表达的文学性手法运用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感受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结局,让人回味.

    莺莺传李娃传人物形象文学手法

    分析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

    王翘楚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是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鼎盛时代之一,也是诗词发展的最兴盛阶段.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也生于这个时代.李白在诗词文学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其诗词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这主要受其故乡的地域性文化所影响.李白生长在巴蜀,巴蜀地区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性和经典性,所以李白的诗词创造风格也必然会带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也使李白本人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性气质,这属于文学发展历程中,值得重视的研讨项目,所以就有必要将巴蜀文化之于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进行研讨.

    巴蜀文化李白诗歌创作风格

    王绩赋体文研究

    臧增梅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绩是隋唐时期的一位文人,历来学者多研究其诗歌,本文着眼于他的赋研究,以《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为基础,探讨其赋体文中的文学思想和作者的人生追求.

    壮志未酬隐逸

    中国古典小说中神话原型探讨——以《红楼梦》"三神话"为例

    陈涛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原型理论作为从西方引进的文学批评理论,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方向,其原因是中国古代神话对于古典文学的深刻影响.古典小说如《红楼梦》当中的三个明显神话痕迹,体现了古神话根深蒂固的生命力,通过对神话原型的探讨,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红楼梦》文本内容.

    神话原型原型批评红楼梦古典小说

    论晚明文学思潮对"三言二拍"中商人利义观的影响

    过美静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文学思潮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高峰,末代王朝之下孕育出沉暮开新的文学新潮,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文学思潮的催化剂,丰盈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其沃土."三言两拍"诞生于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明中后期,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三言两拍"一改过往作品中轻视商人的思想,大量描绘了社会上众多商业活动,重塑了商人复杂鲜活、有血有肉的形象,表现商人的金钱意识、商业道德、思想观念等,像一面镜子揭示了明中后期社会思想风云变幻,社会转型时的市井生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文学思潮三言两拍商人形象晚明

    浅析唐、宋诗歌流派对各自诗歌发展格局的影响

    江兴棕许晨敏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到唐宋之诗,历来学界便对孰优孰劣而争论不已,然至今也未争出个所以然来.吾则以为,唐宋之诗,不能简单地以孰优孰劣而一概论之,实则其各有千秋.本文试从二者的形成与发展探究其对二者发展格局的影响.

    唐宋诗歌流派发展影响

    华兹华斯《丁登寺》与王维《渭川田家》中的自然观比较

    康惠婷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自然的质性书写始终是中西方诗歌的一大主题,诗人或在明秀的景物中思索存在的真谛,或在物我合一中找寻心灵的寄托.由于审美理想和哲学渊源的差异,诗人回归自然的形式和原因,情趣与意象的表达都不尽相同.对比华兹华斯与王维的诗作,我们可以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去关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王维华兹华斯自然观生态文学

    《古诗十九首》中"草"意象及其表达效果微探

    黎淑怡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五言诗发展的成熟标识.本文即着眼《古诗十九首》中"草"意象的运用,根据表现作用将其划分为时节变化之怅惘、盼归未归之忧愁、生命短暂之伤感、高尚美好之品质四类,并结合诗歌总体意境认识《古诗十九首》深层次的情思表达.

    《古诗十九首》意象表达效果

    苏轼:《定风波》中的佛道思想

    李静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后所作.词中所表达的超然物外、宠辱皆忘的境界一直被后人称道至今.全词记载了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和朋友去沙湖买地,在返回途中醉酒偶遇风雨的事.谪居黄州后,刚经过人生波折的苏轼逐渐开始进行了一场"自我思想革命",在自我反思与顿悟中,他开始从儒家思想向佛道思想过渡、融合,由积极入世倾向于淡然出世.本文以《定风波》为例,探讨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思想波动、人生彻悟及其反映在诗词中的佛道思想.

    苏轼《定风波》佛道思想

    万化禅心入丹青——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李爽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维的山水诗雅淡清新,散发悠悠禅意,他将个人对禅理佛趣的独到感悟不着痕迹地注入自然山水的感性形式中,达到"不用禅语,时得禅理"的至高境界.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在诗人对空寂罄澄,悠游散朗的禅境,物我两忘,万化冥合的禅心以及言近旨远,微言妙谛的禅机的追求上.其山水禅诗开创了诗歌"神韵交融"的新境界,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王维山水诗禅意美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