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城》文学作品赏析

    朱峰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经典作品之一,被时代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小说通过描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旧社会的现状,具有特殊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以文学作品《围城》为重点进行赏析,首先分析《围城》这部作品的作者简介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其次从使用讽刺犀利的语言风格、幽默的语言特点、使用比喻的写作手法、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象征意义的展现以及意象化的描写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围城》的艺术特色,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围城》文学作品赏析

    探索现实主义创作的新向度——论房伟长篇小说《血色莫扎特》

    朱青
    40-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篇小说《血色莫扎特》呈现出探索现实主义创作路向的创新品格.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小说塑造了一名新式知识分子形象,使其成为时代精神的特殊载体,呈现英雄精神在不同时代中延续、嬗变的流变过程.通过叩问"新零余者"的命运,作家表达了对时代精神的困惑,并试图在哲学思考和现实处境两种维度的坐标交汇处探寻使个体重归生活常态的朴素生存智慧,深化了小说主题.小说巧妙运用"精神辩论"式叙事方法,生成了多元化阐释场域,在叙事形式层面、社会层面与人性层面上进行多维观照与多重对话,颇具思辨性与开放性.这种探索现实主义书写新向度的实践,表明房伟对提供复杂样貌和多元创作机遇的转型时代进行了自觉反哺.

    房伟《血色莫扎特》现实主义新向度

    论"称号"文化在周汉时期的发展

    沈潇钦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称号"风尚在中国起源很早.在先秦至西汉的社会生活中,诸多方面皆有加号称谓的可能,其中以对人物冠以称号的现象居多,在人物类的称号中看到较多的又是关于王侯将相的称号.至东汉,"称号"在社会上更为风行,一些新的称号对象相继出现,其中数字式称号使用频繁;与前代"称号"多发生在王侯将相身上不同,东汉人物称号表现出普遍化、平民化的倾向.

    称号风尚周汉文化普遍化平民化

    《周礼》女官设置与女性地位初探

    赵舸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礼法、宗法制和夫权对中国女性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有着极大的影响,女官是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道德伦理结合下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周礼》女官官职及职务论述,反映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低微与涉世范围缩小.

    周礼女官女性地位

    《庄子》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比较研究

    逵雅萍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与尼采这一古一今,一东一西的哲学家,处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思想在某些方面相似而不同.本文将从庄子与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二者在其著作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以及二者处世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庄子》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进行解读,旨在通过对比,加深了解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潮的异同,以更宏大的胸襟去欣赏不同文学杰作,去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要义与精华,并能对人生进行新的思考.

    时代背景比较精神自由游世入世

    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问题分析

    崔一丹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促使现阶段的人们具备了更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情趣,随着人们对文化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以及世界文化的融合,不断增加汉语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且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孔子风潮以及古国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更是在国际文学范围内掀起了新一波的学习浪潮而成为现阶段的文化焦点.文章主要阐述在这一形势下,笔者对汉语言文化审美问题的研究,希望可以对以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分析

    试论《诗经?臣工》中周王的态度及重农思想

    邓秀菁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臣工》是《诗经•周颂》中重要的一篇农事祭祀诗.诗中周王围绕农事生产活动对臣工、保介、众人三个的不同对象进行讲话,从中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告诫臣工时态度严肃,对臣工的工作严格要求,体现出天子威仪;训勉保介时语重心长,督促保介努力工作;对待农民阶级态度宽和,鼓励其辛勤劳作.周王的三种不同态度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体现出了重农思想.

    《臣工》周王保介重农思想

    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的相关探讨

    孙静静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运用和意境已经形成了独特性的特色以及体系,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是非常独特和丰富的,这也是我国汉语言文学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使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能够被充分地挖掘,需要深入地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和相关的意境,从而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不断地提高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

    汉语言文学语言运用与意境

    基于"三美论"的陆游《钗头凤》英译分析

    杨舒畅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跨文化日渐深入的中国,诗词作为中国的一种古典文化,蕴藏着中国文学独特的风格,在发展与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的今天,诗词的英译在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笔者将从中西两位译者对《钗头凤》的英译文本为主要内容,在跨文化视角下,基于"三美论"原则进行对比分析,使中西方读者能更加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魅力,促进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

    跨文化"三美论"《钗头凤》分析对比

    唐代诗人张继生平游历考

    杨沂河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的情感与思想往往离不开诗人的经历.张继一生亲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真切地感受到唐王朝由盛转衰.他官卑位低,个性与国运的矛盾使他一生颠沛流离,与社会各阶级的人都有接触,了解广阔的社会现实,诗歌与思想在世事变迁中愈加成熟.他是固执的诗人,但正是这种深藏的倔强所带来的痛苦使诗歌大放异彩,成就了作为诗人的张继.

    张继生平诗歌风格《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