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

    夏依旦•赛提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能力是人能够对语言掌控能力的解释,主要包括对语法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有歧义句意的明辨能力,对意思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技能应用能力等,随着交际能力出现,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所指的范围就更丰富,语言系统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应用语言学更加丰富.本文就对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展开思考和探讨.

    应用语言学语言能力多元性

    从精神生态批评视角解读科马克?麦卡锡的《路》

    杨花儿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是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自出版以后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众多好评.从精神生态批评视角重读这部小说,不仅可以传递科马克•麦卡锡深刻而独特的生态意识,也可以引起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麦卡锡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天灾和人祸共同酿造的末世景观,表现了作家对人类世界的密切关注.通过对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揭露,麦卡锡旨在呼吁人们尊重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地球上的一切存在物,重视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路》精神生态和谐共存

    威廉斯《寡妇春怨》中的诗画一体

    张倩倩谢志超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斯深受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致力于将绘画艺术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唤醒读者对色彩、意象、情感产生的丰富想象,展现诗画相通的艺术特色.《寡妇春怨》是一首颇具东方风情的闺怨诗歌,其形式别具一格,鲜明的色彩意象与诗歌完美融合,视觉特征展现出丰富的立体绘画效果.本文以康定斯基的色彩学及威廉斯的诗学理论为基础,力图从色彩、形式和意象三方面来探究这首诗所展现的诗画一体的艺术效果.

    威廉斯《寡妇春怨》诗画一体色彩

    《乐观者的女儿》女性生存空间探索

    赵传银黄敏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观者的女儿》是尤多拉·韦尔蒂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品.叙述了南方女性的家庭生活点滴,反映南方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整个时代的变迁.通过梳理小说中两位女性生存空间的困境和变化,探索女性的自我追求和精神成长、女性职业形象和超越时代的精神.现代社会的女性必须自我调整,才能适者生存,达到事业观和家庭观的平衡.

    韦尔蒂《乐观者的女儿》女性生存空间

    浅析"物哀"与"幽玄"之美——以《细雪》为中心

    彭秋菊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哀"与"幽玄"在日本的传统古典美学思想中,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物哀是贯穿整个日本文学史及文论史的审美意识.幽玄是一种超脱而又崇高的精神.大西克礼认为"物哀是从美学的基本范畴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幽玄则是从崇高中派生出来的"[1]."物哀"是指睹物生情,触景生发的哀叹,感动之情;"幽玄"则是人对客观对象产生的一种意境深远,微妙迷蒙,余韵无穷的思想境界.《细雪》是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是其创作后期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主要讲述了大正时代大阪的一个富贵家族中四姐妹的日常生活.故事情节围绕着三女儿雪子和四女儿妙子的相亲恋爱过程展开,《细雪》作为谷崎的巅峰代表作,行云流水地表现了日本传统生活与日本古典美,其中充满着对于"物哀"之美与"幽玄"之美的表达与感叹.关于《细雪》的先行研究成果很丰富,例如:陈德文的《谷崎笔下的女性世界--细雪.人物论》一文对《细雪》中四姐妹形象进行了分析;樊玮娜的《论<细雪>中的"永恒的女性"形象》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全面解读;潘文东《从恶魔主义到回归传统:<细雪>叙事视角分析》则分析了该作品的叙事视角……在现有的关于《细雪》的研究成果之中,大体上是从女性人物形象、叙事手法、主题思想、语言特色等方面出发,对《细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而以《细雪》中的"物哀"与"幽玄"之美为视角进行分析的文章较少.所以,笔者将以《细雪》为中心,探讨该小说中表现的"物哀"与"幽玄"之美.

    物哀幽玄细雪樱花能乐

    《轻舔丝绒》——塑造维多利亚时期酷儿形象

    杨轶茜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的当代成长小说《轻舔丝绒》(Tipping the Velvet,1998)通过从酷儿理论的角度重访维多利亚时代,描绘了其主人公Nancy如何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Waters运用她独特的创作天赋为"如何解决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之间的差异"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尝试性的回答.Waters通过将小说围绕主人公Nancy不断变化的身份而展开的方式,佐证了Judith Butler的性别表演理论.此外,Waters从被历史忽略的酷儿群体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回答了具有争议性的"女性问题".她的作品在颠覆维多利亚时期的关于传统女性气质的定义的同时,也与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中的腹语理论(ventriloquism)紧密相连.

    女性主义酷儿理论维多利亚时期历史小说女性问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云街》中主体对家宅幸福时空的寻觅

    朱倩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蒂姆•温顿的《云街》中的主人公都经历了三次家宅变迁:从原有家宅的孤独与迷失到蜗牛般的狭小住所里所得到的庇护与安全,最后再到诗意栖居的"幸福新家宅",体现了主体们构筑梦想家宅,重拾自我的旅程,同时也透露着温顿对人类诗意栖居的人文关怀.

    蒂姆•温顿《云街》家宅狭小幸福时空

    从陌生化视角浅析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草丛里的细长家伙》

    周隽
    142-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其诗歌清新脱俗,新颖独特,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本文试图运用俄国形式主义学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来解读艾米莉•迪金森的一首自然诗《草丛里的细长家伙》,主要从诗歌的叙事层面、语言层面、意象和主题层面来对该诗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独特表达和思想.

    《草丛里的细长家伙》陌生化叙事语言意象主题

    浅谈《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同

    张琪若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爱情悲剧,两部作品相隔数百年,虽然有着不同的命运遭遇、人物性格、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造成悲剧的原因,但相同的是大家都为了自己真挚的爱情去对抗封建迂腐的传统思想、势力,从中也看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爱情悲剧抗争精神悲剧原因人性道德分析比较文化差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片段简析朱生豪的翻译理论

    汪紫缇
    147-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剧的第一人,他对莎剧进行的翻译,推动了中国莎士比亚剧目的传播.他的译文保持了原作的神韵,同时体现了诗的神韵,又从读者角度出发.本论文以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中一些矛盾的片断为主,分析了朱生豪的译文理论,同时还可以从朱生豪译文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对翻译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朱生豪翻译理论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