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韩语汉字词对中国学习者习得韩语的影响

    马思斯
    336-336,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在韩国使用的韩语是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国君世宗大王在1443年创造的,在此之前韩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借用中国的文字记载历史。所以韩国的文字在创造的时候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都沿用了中国的汉字。尽管有些词汇现代汉语已经不太使用,但是在现代韩语中仍然广泛应用着。这些源于中国的词汇必然对习得韩语的中国学习者有很大的影响。

    汉字词韩语习得学习影响中国学习者

    践行群众路线,履行为民责任

    胡博
    337-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责任感是驱使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基础动力。强化责任意识也一直是我们党各级工作的根本,要抓好任何工作,都必须从强化责任意识做起。

    群众路线责任为民

    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解放理论的脉络分析

    庞凌霄张艳慧
    338-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要想从整体性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理清理论的脉络体系。文章从历史观的角度出发,在资本主义制度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构想等分析基础上,从制度解放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脉络体系,这对于完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制度解放脉络

    孟子的仁政思想

    王爽
    339-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显而易见,这种“以不忍之心”,而行的“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仁政是“不忍之心”外化的结果,把王者的“不忍之心”放大落实运用到整个社会,这种“不忍之心”就成为了“仁政”。文章将从孟子的重民本、重生产、重道德教化及其反战思想着手对其仁政思想进行研究认识,从而使其思想精华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仁政民本生产道德反战

    密尔代议制民主理论简析

    刘洋
    340-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拟对密尔民主理论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评述。首先,阐述密尔对专制政体批评,其次,介绍密尔代议制民主的设计构想并对其进行理论剖析,最后,比较总结不同民主理论以更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民主理论。

    密尔代议制民主卢梭民主

    女性视角下的张爱玲风潮--简析掀起张爱玲风潮的原因

    黄宇馨
    34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曾今是一颗沉没在文学海洋里的贝壳,没有人愿去碰触,可是一旦揭开她的鞘,珍珠的光芒就会用她别致的美为自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就是,张爱玲。出生在官宦人家,在新旧文化的夹缝中成长,遇上了爱情,也沉沦在爱之漩涡。

    张爱玲爱情社会风气

    齐家文化陶器综合研究

    叶舒颖
    342-342页

    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张雯董明瑶
    34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妇女要求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机会,要求在教育和立法和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希望确保妇女被赋予和男性一样的天赋权利。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有很大影响,许多教育和法律的改革也要归功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

    自由女权主义玛丽·沃尔斯通科莱夫特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浅析“大众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李金虎
    34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必然要求我们要致力于创造一种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有着浓厚商业色彩,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文化的传播形式,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文化生产形式,并以现代都市大众为受众的新型文化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大众文化”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众文化文化传播作用

    浅析梁启超私德、公德的关系

    张立颖
    345-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启超在《论公德》一文中首次将道德划分为公德和私德,公德和私德其本质是相同的,就其应用的对象不同而加以区分,私德是公德的基础,公德是私德的拓展,不可偏废其一。

    公德私德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