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大学生应付考试现状--以杭州下沙部分高校为例

    杜红娟
    8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学校考试是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等学校学生作弊问题屡有发生,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抄袭发展到甚至用手机作弊“枪手”替考等。由这些现象引发了我们对大学生应付考试现象的问题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借此引起大学生和高校的注意,改善大学学习风气和氛围。

    大学生应付考试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

    郭晓莹米玉莉
    8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用主义是从希腊词“行动”派生出来的。实用,顾名思义就是实际、功用、效用的意思。实用主义思潮起源于美国,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实用主义奉上重立足现实,目标明确,讲求实效的价值观。它缩强调的实用,经验与美国行动,讲实在的文化传统契合,与美国民族的心理特点相适应。从而成为美国精神的观念形态,成为美国的国家哲学。实用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20世纪末的最后10年成为了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推崇的西方思潮。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始流行蔓延开来。实用主义的使用观念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文章将首先对实用主义哲学及实用主义价值观作用简单概述。其次深入探析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特点,以及进行原因剖析。旨在从实用主义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深远影响中揭示出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以期当代大学生能自省,互勉,共进。

    实用主义价值观当代大学生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

    谢昊宇
    8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也逐渐在社区矫正中运用,社会工作者开始成为社区矫正中的重要力量。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方法和途径,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从矫正关系的建立、问题分析、矫正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解除等方面阐述了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最后总结了介入效果,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社会工作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

    学校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与思考

    杨柏龄
    8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发青少年早恋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早恋问题,并不是直接干预青少年早恋。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早恋的途径与形式有介入学校课堂教育和小组工作。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早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内容有开展性健康教育,转变老师性与恋爱观教育的不正确观念,及配合学校建立早恋预防及干预小组等。

    青少年早恋社会工作实践

    依托校园人文环境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

    梁建青
    9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人文环境是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高等医学教育要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要加强校园物质环境,而且还要重视校园组织制度环境和文化心理环境的建设,发挥校园人文环境的育人功能。

    人文环境医学生人文精神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变量因素研究--“三角形理论”的构建

    邹湾江南燕李灿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那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中,犯罪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147份关于普通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并结合犯罪大学生具体实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犯罪心理方面提出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因素的“三角形理论”。所谓“三角形理论”是指犯罪心理、内在的人格和外在的环境这三因素之间通过内在的联系来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产生影响的理论。文章将围绕这一理论全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大学生犯罪的研究有所裨益。

    “三角形理论”大学生犯罪心理人格环境

    第三人惊吓损害案型处理模式--以英美法为借鉴

    李嘉敏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人惊吓损害是指,由于侵权人的过失,造成直接受害人之外的第三人遭受严重的打击或者持久的刺激,以致罹患非一般可容忍的、可确认的精神疾病,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与精神损失。在介绍英美法有关第三人惊吓损害案型处理模式的法律规定和理论学说的基础上,从中发现可以借鉴的部分,以期为我国侵权法中第三人惊吓损害赔偿制度提供些许参考。

    第三人精神受刺激独立请求权借鉴意义

    宪法规范在民事纠纷中的适用--宪法作为民法法源的正当性考量

    王熠蕾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宪法理论中,宪法条款不能适用于私法领域。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母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做了专章规定;并且宪法规范在民事纠纷中的适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是有迹可循,在我国亦有宪法适用于民事领域的先例。而民法法源问题,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宪法究竟能否作为民法渊源?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争议,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宪法规范作为民法法源在民事领域适用的正当性及其依据。

    民事纠纷宪法法源基本权利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和婚姻挤压问题

    方志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基本上得到了控制,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人口数量问题相应得到一定的缓解。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人口问题,已经不单纯是数量问题,还存在着如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新的结构性问题。文章在对前人的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系统论述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未来婚姻挤压问题,对于我国出生性别比以及婚姻拥挤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出生性别比以及婚姻积压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以及婚姻挤压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生育性别比婚姻挤压

    论父爱缺失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

    陈新葵陈新澜
    101-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中,父爱缺失的问题较少提及。文章综述了未成年人犯罪与父爱缺失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父爱缺失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以期从更可操作化的角度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矫正提供借鉴。

    父爱缺失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