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雍正与《寒山子诗序》

    张士欢
    340-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雍正所作《寒山子诗序》,评价寒山子诗“非俗、非韵、非教、非禅”。文章便从这四个方面解读寒山子诗,明析其中的写作风格与禅宗思想。同时,结合雍正皇帝对于佛学的理解,全面揭示《寒山子诗序》中隐藏的深刻内涵。从寒山到雍正,体现了禅宗思想的一脉传承,展现了寒山寺自古以来的名家渊源。文章意在让读者体会寒山诗作中的思想魅力,并认识到雍正作为千古一帝对于佛学的高深造诣。

    非俗非韵非教非禅

    阿登纳欧洲联合战略成因分析

    林心怡
    34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后,德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寻求德国问题的解决,并探索欧洲的未来发展方向,阿登纳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战略。此外,该战略的形成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阿登纳个人经历的影响。因此,阿登纳的欧洲联合战略可以说是个人和历史的共同选择。

    欧洲联合德国复兴

    办好道德讲堂,引领榜样力量--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道德讲堂建设

    芮莲花
    34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好道德讲堂,引领榜样力量,能够起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政工宣传工作。文章以常州市道德讲堂实践为例,分别从道德讲堂建设和道德讲堂活动两个角度探讨了办好道德讲堂的意义和作用,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道德讲堂,发挥榜样力量,推动对外宣传和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

    道德讲堂榜样力量疾控工作

    从默庐到潜庐--细读冰心抗战时期之散文两篇

    郭亮亮潘鹂
    34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新批评细读方法分析冰心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两篇散文:《默庐试笔》、《做梦》,以期透视冰心散文之美文性、儒家文化性、基督教博爱性。

    细读冰心美文儒家博爱

    从影片《上帝也疯狂》中西方文学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圣媛
    345-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永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几千年以来,人类不断地以自己的意志来控制和开拓自然。在中国,“人定胜天”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而在西方,西方世界尤其是文学界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引起过巨大的争论以及社会巨变,宗教改革。

    人与自然和谐宗教文化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历史逻辑及其时代价值

    蔡诚
    346-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政治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起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成熟的体系。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邓小平个人的特殊经历成就了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通过梳理这一思想,不难发现其所遵循的历史逻辑及其彰显的时代价值。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历史逻辑时代价值

    读《诗品》产生的几个问题

    贾带赟
    347-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品》是流传广泛的诗论著作,大多数读者对其中观点持赞成态度。通过文本细读我产生了这样几个问题:下品作家为什么没有渊源考,王粲为什么对魏晋时期的上中品作家影响巨大,曹植的风格到底是“源出于国风”还是更贴近楚辞。在曹植的问题上我产生了与钟嵘不同的看法。

    诗品下品王粲曹植

    法治“暖室”:新程序主义法治观之精粹

    刘斌庄婧
    348-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季卫东教授《法律程序的意义--关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及《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等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阐析,从而对新程序主义法治观的精髓进行概况和分析,寻找到法治的“暖室”。

    法制程序化实质法治观新程序主义法治

    简谈汉英思维模式差异与语言表现

    刘艳荣
    349-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对统一体,英汉民族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的不同也体现在语言表现上。

    思维模式意合形合语言表现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反攻宜昌战役初探

    姬广州
    350-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中国军队三次反攻宜昌战役,是指在1940年6月、1941年9-10月、1943年6月,中国军队在湖北宜昌地区发动的反击日军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军队三次反攻宜昌战役,保卫了大后方的安全,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提高了抗日必胜的信心。对拱卫重庆和西南大后方具有积极意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正面战场一次意义非凡的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三次反攻宜昌第六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