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探索

    刘前进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青团作为广大社会青年的先进组织,经过多年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在凝聚人心、提高青年思想道德水平、鼓舞斗志和干劲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内部的共青团组织担负着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协调青年职工行动的一致性的责任,既是党和政府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又是企业与青年职工之间的桥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企业共青团作为着手点,对企业共青团工作展开讨论,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

    企业共青团工作策略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钟晓杰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资源短缺,城乡差距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城乡之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城乡差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提升党员教育水平--以振业集团党员教育为例

    王旭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员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振业集团根据自身党员队伍状况,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党员教育的参与度、活跃度、结合度和持久度,党员取得较好效果。

    党员教育主体作用

    基于国情的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探析

    张锦雯赵晓明
    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范围内,老年社会工作存在着引入与本土化的问题。在我国,也应基于我国国情,构建一个本土化老年社会工作模式。基于我国的养老文化传统及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背景,应加强老年社会工作媒体宣扬与“增权”,并在外来模式的基础上营建本土化的经验模式。

    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本土化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石凤春
    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及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围绕“四提高”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浅析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对我国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

    白丹
    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治理模式由一元向多元转变。而非政府组织产生后基于其特点和功能,对我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使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多元化还使治理的方向和功能发生转变,使整个治理结构更加和谐。

    非政府组织国家治理影响

    浅析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司党员发展工作

    常喜平
    2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市场形势和环境,给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便。文章结合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公司”)的党组织结构及组成情况,分析了党建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发展党员拓展源头突出重点

    施工企业推进团组织建设的有效策略

    武少春
    2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广大青年员工的组织者与教育者,企业团组织在青年职工茁壮成长,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指出了企业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企业团组织建设有效策略。

    企业共青团组织建设策略

    谈老年社会工作的中国化

    刘林霜
    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和其它社会工作类别一样,从国外输入,开展时间短,和其它社会工作类别一样,老年社会工作的中国化,是该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针对老年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制度的中国化问题,提出再构中国化的老年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探寻中国特色的老年社会工作方法和构建中国化的老年社会工作制度的构想。

    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中国化

    新形势下对“我们党的‘赶考’远未结束”理论的探究

    许公正吴艳宇
    2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文章提出了“我们党‘赶考’远未结束”理论的原因和理论的意义,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如何“应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周期律”“两个务必”赶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