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消解新闻客观性的疑惑:人类学“写文化”的启示

    谢卓潇
    359-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传播学科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文章以迈克·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为引子,讨论新闻业客观性从诞生到成为主流话语这一过程所伴随的疑惑,引入阐释人类学民族志书写中“写文化”和反思的观点,试图从借鉴人类学的观点阐释并消解这种疑惑。

    新闻客观性人类学写文化

    “善胜”的推力与精神的熏香--老庄水意象比较

    吴远方
    36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是中国哲学话语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玄妙抽象的原始思维的产物,为了将“道”之本质与精髓清晰的表达出来,老子与庄子创造诸多为“道”服务的象征系统,水意象便是其中一类。然而老庄却分别赋予水意象不同的涵义,文章将以水意象背后隐藏的人生功用为立足点,对老庄的水意象进行简单比较。

    老子庄子水意象无为

    浅析德勒兹的《时间-影像》--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尹婷婷
    362-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尔·德勒兹在1985年出版的《时间-影像》一书,把电影的理论推向了全新的哲学层面。在书中他详细阐述了时间与影像之间的关系,文章旨在借助张艺谋导演的经典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书中关于时间、真实与虚构的问题进行论述。

    德勒兹运动-影像时间-影像真实-虚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张蹦
    363-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文化的管理和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问题建议

    生活中的数学美

    雷丽群
    364-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简单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曲线性、比例性、和谐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活中的数学美。

    生活数学

    以鲁迅、郭沫若和矛盾为例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婚恋观

    王云龙
    36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郭沫若和郁达夫三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我国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思想和事迹几乎就是那一时期我们国家发展和前进的航标灯,也包括家庭婚恋观方面。文章将以他们三人真实的不幸的婚姻和爱情的故事为例来论述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旧式婚姻的厌恶与摒弃和对自由婚恋的追求与向往。

    旧式婚姻厌恶与摒弃自由恋爱追求与向往

    以生之名,向死而生--余华《活着》的生命观阐释

    陈暖
    36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篇小说《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他以生的名义讲述着死亡的故事,讲述了小说主人公福贵漫长一生经历的曲折波澜,亲人接连离去,只剩下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实现了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展现了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朴素生命观。

    活着余华生命观生活哲学

    灾难性图片的伦理分析与探讨

    孙芝腊
    367-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进入读图时代,灾难性新闻图片用直观可感的画面告知灾难的真相,传递灾难的悲剧蕴涵,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伦理责任。在一部分新闻的从业者心中,新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受众的好奇、寻求刺激、同时渲染一种毁灭与绝望,淡化公众的利益。文章针对媒体在传播灾难性图片过程中伦理失范的现象应通过道德伦理约束和规范来保障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晓权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

    灾难性新闻图片伦理分析

    寒门再难出贵子--社会工作介入低收入家庭的实证研究

    李泽刚
    368-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包括,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对孩子学业上的期待,学习过程的介入程度,学生个人的学习动机等因素。文章着重讨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成绩及未来就业情况之间的关系。

    寒门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就业

    挑战8小时,一起为爱行走--2014“挑战8小时”慈善徒步越野赛门头沟斋堂开赛

    中国青年网
    -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