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好莱坞宗教电影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以电影《埃及王子》为例

    王红霞
    338-338,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埃及王子》以《圣经·出埃及记》为基础,对一个耳熟能详的宗教故事进行了好莱坞式的改编。电影《出埃及记》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基调,彰显着人的精神,凸显着娱乐性。而文本的《出埃及记》则表现出宗教的基调,强调了神的威严,体现出神的不可侵犯性。这两者是各有取舍,但是并不妨碍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出埃及记埃及王子现实主义神本主义好莱坞影像

    浅论灾难性题材中关于“死亡”报道的新闻伦理

    张一心
    339-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新闻中最敏感最易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领域。其中对于“死亡”题材的选择和报道往往和新闻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章论证了“死亡”题材为何处于吸引与隐晦之间的尴尬境地,并以此展开了关于生命价值,隐私权利以及新闻摄影在灾难性新闻中应遵循的具体的伦理价值判断标准。

    灾难性新闻隐私权利摄影伦理

    浅议近代中国的民权思想--以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为中心

    梁玉振
    341-34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最早使用“民权”一词的是郭嵩焘,他在1878年5月19日日记中写到:“西洋政教以民为重,故一切取顺与民意,即诸君主之国,大政一出之议绅,民权常重于君。”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在思想上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从兴民权的立场出发,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梁启超民权思想

    系统生态理论视角下失独者社会支持的重构

    朱倩
    342-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对失独者社会支持的现状和需求了解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从失独者本人和家庭等微观系统,社区、邻里及同辈群体和“同命人”等中部系统,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志愿者和虚拟社区等外部系统以及国家、政府和社会等宏观系统四个层面试图重构失独者的社会支持。

    失独者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信息性支持

    苦菜花开,歌亦为文--从小说《苦菜花》看传媒对文学的影响

    孙琳
    344-34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一部文学经典都经历了时光的历练,尤其是那些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成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说《苦菜花》多次被改编,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什么让这朵苦菜花热烈的绽放?是什么传播它的花香?文章将从传媒的视觉探究文学作品的传播,以及传媒对文学的影响。

    苦菜花地方文化传媒

    中国式理想人格探析

    魏金梅
    345-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现代的眼光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内涵,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人格魅力,探求人与自然、物、世、时间、他人的关系,发掘人生智慧,并在西方启示下寻求人格改良。以期为对当下的精神和人格危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理想人格传统文化辩证创造性

    “中国梦”的政治哲学意蕴探析

    高凤仪
    347-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梦”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追求,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可以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四个层面进行剖析,有助于揭示“中国梦”深刻的时代意义。

    “中国梦”政治哲学意蕴政治诉求政治追求

    《河湾》中三个“新”意象的解读

    苗泽漉王鑫帅
    348-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苏·奈保尔的《河湾》是一部关于非洲的充满悲情的小说,凸现了一个古老大陆在本土化与现代化之间的艰难处境。在《河湾》这部小说的诸多意象中有一条精心设计、用“新”字串起来的结构线:新东西(水葫芦)、新领地、新总统。文章主要针对《河湾》中的这三个“新”意象进行分析解读。

    《河湾》意象水葫芦新领地新总统

    《鸿门宴》人物比较

    樊一鸣吕璀璨
    349-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电影《鸿门宴传奇》的热映,秦末汉初那段著名的历史故事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关于这段故事中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比较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文章将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多方面对这场空前绝后的饭局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鸿门宴人物分析

    《人在囧途2·泰囧》的喜剧性解读

    靳悦
    350-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的末日狂欢下,冠名公路喜剧的《泰囧》以其笑料百出的姿态刷新了中国电影的票房记录,文章试图用细读的方式从表演、听觉、蒙太奇三个方面对影片的喜剧性进行品读,并揭示其草根造梦的幽默与温情重建的喜剧内涵。

    喜剧性细读草根造梦温情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