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造性的认知神经基础的研究综述

    武晓菲
    31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造性是人类最重要、最高级的认知成分,近几年来对创造性神经基础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从宏观上总结了近几年来,采用功能磁共振和事件相关电位对创造性神经机制研究的进展及展望。主要包括发散性思维研究,艺术创造性研究以及顿悟问题解决的认知神经基础的研究。

    创造性神经机制发散性思维艺术创造性顿悟

    时间概念对空间参照框架映射的灵活性

    张潇
    313-313,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关于时间概念隐喻的研究中,概念投射的灵活性一直是比较热门的问题。本研究要求被试对屏幕上不同位置显示的词语所隐喻的时间概念做出分类判断。结果显示,在判断过去或未来的时间时,其反应时在前后一致性不同及左右一致性不同的情况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在时间概念对空间位置进行映射时,确实存在不同映射方式,并且在选择概念映射方式时具有灵活性。

    概念投射隐喻时间空间

    新颖寻求--高、低反应者模型的机制

    张世思
    31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颖寻求行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低反应者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被试在不可逃脱新颖环境中的表现,将被试分成高、低新颖寻求者。这类模型给研究者更多角度,使相关研究更为深入。高、低反应者在新颖寻求实验及相关实验中的不同表现,可能是受体内神经递质的影响,如多巴胺、五羟色胺、皮质酮。

    新颖寻求高低反应者多巴胺五羟色胺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梦思想

    胡继明
    315-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梦思想已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执政理念。结合习近平本人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明晰其基本内涵、追溯其历史渊源、厘清其实现路径、凸显其重要意义,已颇为必要。

    中国梦思想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要意义

    再议辛亥与孙中山

    徐能学
    317-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危亡的局势促使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使得局面有暂时的转机。然而历史证明,这次自救事与愿违,反而进一步动摇了清末的统治根基。借此机会,武昌起义一枪打响,辛亥风云袭卷各省,独立的各省迅速联合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孙中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应当从各个角度入手,尊重历史事实做出客观的评价。

    清末自救辛亥革命孙中山

    浅析网络民族主义

    佟芳
    319-320,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新媒介,由此产生了网络民族主义现象。文章通过对网络民族主义的含义、兴起、特征、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做出理论分析,试图理清网络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网络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网络民族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理性地对待和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情节要素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

    何乐园
    32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菲茨杰拉德的悲剧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美国梦的破灭是本部悲剧作品的主题。文章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基础,试图从悲剧的定义,悲剧情节论两个角度来论述这部悲剧作品,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探讨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作品之一。在细致研读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基础上,探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学艺术价值。

    诗学了不起的盖茨比悲剧说

    民族刻板印象研究述评

    宋敏
    323-324,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民族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特定的,它常常是对某一个民族内在民族性格和外在行为特征稳定化的认识和描述,是人们对于该民族基本特质的主观的概括和总结。文章对目前国内外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刻板印象民族种族少数民族

    方寸之间·尽显万象--后现代语境中微博艺术的审美取向

    党超亿
    325-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终端等科技产物为物质载体的新媒体艺术,在现代科技的助推下滋生繁衍,其形式与内容不断革新换面,已逐渐时下民间最流行艺术形式。当中的微博作为新媒体艺术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其艺术属性与审美认知问题在学术界尚未展开细致地探讨。为此,笔者选择从后现代艺术的视角出发探讨其艺术属性与审美蕴藉等问题。

    新媒体艺术微博关系美学后现代艺术审美理念

    《围城》中的认知隐喻探究

    简飞月
    327-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其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语言中有大量的隐喻,值得我们加以探讨、研究。

    隐喻空间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联觉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