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全球定位系统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全球定位系统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朱希夏

双月刊

1008-9268

qqdwxt@126.com

0373-3712412/1

453003

河南新乡138信箱3分箱

全球定位系统/Journal Gnss World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我国卫星定位应用领域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联合神经网络和对角加载的GNSS中断定位算法

    卢丹高鹏桦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可以为移动载体提供长时间、高精度的导航信息,然而当载体处于恶劣环境中,无法获得滤波量测向量,导致导航定位结果迅速发散.为应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辅助组合导航系统直接进行信息融合.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本身特性使得上一时间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存在误差,中断时刻INS误差仍不断累积,因此提出了一种GNSS中断时的智能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训练得到滤波量测向量,再通过对角加载重构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对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进行更新.所提方法减弱了神经网络训练误差对组合导航算法的影响,从而可以在GNSS信号长时间中断情况下,导航系统仍拥有较为可靠的导航性能.

    组合导航捷联惯导(SINS)神经网络重构协方差矩阵卡尔曼滤波(KF)

    GNSS观测值类型对短基线大地高差精度的影响分析

    王恒毅谭荣杰杨瀚融陈华...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某市C级网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采用不同原始观测值和无电离层组合等四种不同基线解算策略对短基线大地高差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仅通过基线较差分析难以评估不同解算策略的基线处理精度.为此,联合二等水准测量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对基线结果进行了外部检核,发现采用无电离层组合的结果中大地高差存在约2.2 cm的系统差,而使用原始双频观测值的结果精度最高,是短基线处理的最佳策略.

    GNSS短基线大地高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基于PWV差值方法分析沙尘暴期间GNSS PWV与大气颗粒物相关性

    谢鹏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2021年3月15日中国北方发生的沙尘暴事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可降水量差值的方法,旨在探究GNSS站点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与大气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了位于宁夏中卫(NXZW)、北京房山(BJFS)和吉林长春(CHAN)的3个GNSS站点及附近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非沙尘暴条件下,GNSS解算的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精度表现良好,其与ERA5模型的PWV的差值均值和标准差均约在2 mm,证明了解算结果的可靠性.沙尘暴发生前,各站点PWV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均低于20%,表现出较弱的相关性.在沙尘暴期间,该相关性显著提高,尤其在BJFS和CHAN站点,PWV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超过60%.相位滞后消除后,NXZW站点的相关性更是达到70.25%.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沙尘暴发生时,PWV差值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也显著提高,其中BJFS和CHAN站点的相关性超过70%.综合分析表明,沙尘暴发生时,PWV差值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增高,这表明大气颗粒物对PWV差值的贡献比对PWV本身的贡献显著增加,从而说明了 PWV差值方法在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之间复杂交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气可降水量(PWV)差值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颗粒物浓度沙尘暴相关性

    基于LSTM的北斗三号卫星差分码偏差分析及预测

    刘晓文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卫星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约束条件和基准发生变化时,其值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影响导航定位的精度.本文分析了 2021年的北斗三号(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DCB的时序变化,综合太阳辐射通量和地磁指数,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对卫星DCB进行预测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多项式拟合法的预测结果,其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deviation,MAE)小于0.2 ns,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小于0.5 ns;其未来多天的预测结果各项误差也均小于0.2 ns,LSTM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对卫星DCB进行预报,为缺失的DCB产品提供参考.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差分码偏差预报模型北斗三号(BDS-3)

    格网化网络RTK地域性精度解算

    李雪晴陈明剑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格网化网络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差分服务性能、消除地形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以格网化网络RTK差分技术为基础,推导了存在地形高差的格网RTK定位误差模型,选用平原、过渡区、山区三个区域进行不同密度划分的格网RTK定位实验,分析确定不同地形的格网划分密度标准.结果表明:格网密度越大,格网RTK定位精度越高.而在相同格网密度下,受地形高差影响,平原、过渡区、山区定位精度逐级降低.在平原、过渡区以及山区分别选用9'×9'、6'×6'、3'×3'格网时能够达到1cm定位精度,可为设定格网划分准则提供相应的依据.

    网络实时动态差分(RTK)格网化虚拟参考站(VRS)格网密度高精度定位服务

    信号采集回放仪检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RTK性能

    洪卫何浩鹏彭友志汪洋舰...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GNSS接收机的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差分性能检测,提出了采用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检测GNSS接收机的RTK性能方法,以解决GNSS接收机在检测中易受观测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信号采集回放仪回放信号的重复性以及与真实导航卫星信号检测GNSS接收机RTK精度的差异.经分析,利用信号采集回放仪检测GNSS接收机RTK精度的重复性优于1 mm,说明信号采集回放仪回放的卫星导航信号具有高复现性.由于信号采集回放仪在存储或回放阶段引入噪声,导致信号采集回放仪检测的RTK性能低于真实卫星导航信号检测的RTK性能,但是噪声带来的误差未超出GNSS接收机标称RTK精度的1/3,符合作为测试设备的要求.因此采用具有高复现性的信号采集回放仪检测接收机RTK性能是可行的,为GNSS接收机提供了稳定的真实卫星导航信号,对解决由于不同的观测环境导致检测的GNSS接收机性能一致性较差,对接收机研发生产和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实时动态差分精度重复性观测环境

    北斗观测数据质量及动态PPP性能分析

    何聪聪王中元张坦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在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质量、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性能及不同区域内的性能差异,选取三个不同区域内共9个多GNSS实验(Multi-GNSS Experiment,MGEX)连续跟踪站的观测数据,以GPS为参考,从卫星可见性、伪距多路径效应、数据完整率、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PPP定位精度五个方面对BDS的数据测质量以及定位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DS的卫星可见性具有区域差异,多路径效应及SNR并没有呈现出区域特征,其中北斗三号(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的数据质量优于北斗二号(BeiDou-2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2)的,且BDS不同频点的数据质量也有明显差异,B1I频点数据质量较差.BDS的动态定位精度略弱于GPS,多系统对提高定位精度具有显著的效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质量分析信噪比(SNR)指标评估精密单点定位(PPP)

    "北斗航空应用技术"专栏征文通知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