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少年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少年学刊
青少年学刊

刘丙元

双月刊

2096-0301

qsnyj7296@vip.sina.com

0531-58996678、58996442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99号

青少年学刊/Journal Youth & Juvenile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把握时代脉搏,贴近青少年生活,力求成为青少年认识自我、适应社会、设计人生、开创未来的良师益友,成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掌握青少年成长规律,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参谋与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文化认同铸牢当代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宋聪李波
    3-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荷载族群成员记忆图谱与共情体验的定势性心理趋向,文化认同具有凝聚当代青年归属意识、唤醒当代青年历史记忆、强化当代青年责任意识、增强当代青年国家认同的深厚价值意蕴.时下,在逆全球化浪潮与狭隘民族主义联袂"打造"的价值扭曲景观中,当代青年的认同机制渐趋开显出文化认知匮乏偏狭、网络生态"非线性迭代"、文化心理恒而未深、实践场域固态扁平的现实隐忧.因此,有必要通过丰富文化认知、完善网络矩阵、固基文化心理、强化实践体验,架构起当代青年价值共通、意识共构的"文化桥梁",凝聚起中华民族同心携契、共筑复兴的"最大公约数".

    文化认同当代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网络快餐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其矫治

    王晓容贾彦峰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快餐文化是一种速成、通俗、短期流行的浅层文化,它具有视觉性和多样性的形式特征、浅表性和同质性的内容特征、娱乐性和快更性的风格特征,以及功利性和商业性的目的特征,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催生了"享乐式"的人生观、"速成式"的求知观、"虚荣式"的消费观、"名利式"的成功观,以及"畸形式"的审美观.追溯其背后动因,乃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驱动:客观因素是信息爆炸化、时间碎片化,以及经济市场化的推动;主观因素则为青少年自身求关注、好新奇及爱从众的独特群体心态.以此为据提出针对性的矫治措施,即打造清朗网络环境以祛除温床、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以强化防线和提升青少年自身素质以增强免疫.

    网络快餐文化青少年价值观消极影响矫治

    从"有志"到"有为":Z世代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群体镜像——基于11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深度访谈

    梅明杨宋裕飞蒋馨岚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1 位Z世代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深度访谈发现:Z世代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展现出了这一世代"有志青年"的鲜明特征,体现出当代中国青年对家国大业和个人发展的使命关怀;在志愿服务的切身实践中,这一群"有为青年"为家国伟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同时价值认同上的多重矛盾和政策体制上的阻隔和牵绊,也造成志愿者们"有志难为"的困境.对此,应加强西部计划项目的"人文关怀",给予志愿者们"制度信任",多主体联结共建西部计划志愿长效机制.

    Z世代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

    精神共富视域下乡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路径探析——以T县乡村"复兴少年宫"为分析案例

    张淑云姜浩
    30-3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青少年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当前乡村青少年精神生活存在精神资源供需失衡、思想道德出现偏差、社会交往趋于被动等困境,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乡村"复兴少年宫"是优化农村文化环境的资源输入平台,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青少年社会交往的交流互动纽带,在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精神富有中发挥了重要功能.T县乡村"复兴少年宫"作为杭州唯一的全国试点,形成了受欢迎、可持续、有成效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精神共富乡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复兴少年宫

    城市"栖居":媒介化时空下"空巢青年"的生存样态

    林承志王玲宁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时空呈现出了融合的转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以"空巢青年"为代表的城市新移民群体的城市融入路径.通过对"空巢青年"的深度访谈,力图深入考察媒介如何重构该群体的生存状态与时空实践.研究发现,"空巢青年"借助媒介技术的加持,通过运用劳动时间拓展和休闲时间整合的策略以顺应社会加速,借助流动空间中的数字漫游,实现与乡土空间的情感连接以及与城市空间的价值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空巢青年"常常处于获得感与剥夺感交织的矛盾体验之中,他们在实现数字资本转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规训的压力和身份认同的危机.推进城市发展的沟通性、协调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帮助"空巢青年"良性地适应城市生活.

    媒介化生存空巢青年时空融合城市融入

    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宇涵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是青少年道德行为在虚拟空间的呈现.国外对该类行为较为关注,从行为表现、载体、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微观研究,但国内学界对此关注不够.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借鉴OSOR模型分析框架,探讨了个体倾向、媒介与传播、态度与认知等因素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为国内开展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提供了借鉴,但在媒介化情境、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针对网络行为的生态系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方面强化线下空间的价值引领、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对青少年开展分层分类引导.

    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OSOR模型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路径

    王化婷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均健在,但没有或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与祖辈、其他亲戚及无血缘关系他人一同生活的儿童.在父母监护角色缺失这一压力源下,儿童和抚育人以及家庭系统面临多重风险,由家庭的信念系统、组织模式、沟通过程构成的保护因素也为家庭抗逆力提供了潜能.为提升家庭抗逆力的社会工作服务,可以从家庭内部系统和家庭外部系统两方面展开探索.

    家庭抗逆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工作服务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