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清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清史研究
清史研究

祁美琴

季刊

1002-8587

qinghistory@263.net

010-62511428

100872

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

清史研究/Journal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专门研究清代历史的唯一定期出版的刊物,以“学术性、资料性、信息性”为办刊宗旨,成为国内外清史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对诸如“清史修篡”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都曾有专门讨论,极大地推动了清史研究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沙滩"与"黄沙队"新论——以17-19世纪的航线、船速、海难为中心

    曹树基顾跃挺许盘清
    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遵循"地貌—航线—港口—船速—海难—打捞"的论证逻辑,采用地图测距的方法,经计算认为与《纂集天南四至路图》有关的四幅地图皆有记实性质,所绘之"黄沙滩"皆为越南近岸的浅滩及礁石地带,亦即19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文地图标注的"Pracel牛角"北部海域.通过对于船速的计算,本文确定17-19世纪航海史上的风阻与海难主要发生在这一区域."Pracel牛角"之西为内行航线,其东为外行航线,包括占婆岛与李山岛在内的"Pracel牛角"北部既是海难事故的多发地带,也是18世纪"黄沙队"打捞沉船的主要场所.越南方面提出的证据,没有一条可以证明越南船只以及"黄沙队"到达过西沙群岛.

    黄沙滩黄沙队Pracel牛角航线船速海难

    "开山水堂""拈香结盟"和"烧会"——哥老会早期历史的史实钩沉

    王笛
    2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哥老会组织名目出现的具体年代,史学界存在争论.根据民间文献和档案记录,可以确认道光时期便有了"哥老会"的说法.到同治初年,"哥老会"的名称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官方文献中."开山水堂"等词汇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显示了无论在内部结构上,还是在信仰、仪式乃至语言上,哥老会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规章和行为准则,也呈现了这个组织的发展轨迹.目前能够看到的关于哥老会早期历史的记录,基本上都是由那些仇视哥老会的人——无论是地方精英还是官员——所记录下来的,因此就难免带有偏见.今天在使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必须放到当时的语境中,去进行具体分析.

    哥老会啯噜结盟民间文献与档案

    太平天国何以兴起——基于洪秀全早期思想的新考察

    刘晨
    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平天国文献所记1837年洪秀全"丁酉异梦"的内容掺入了新形势下洪秀全本人及太平天国对之前梦境的重新解释,脱离了原始情况,且各种文献之间有着互相印证神性的意义."诏明"于1848年冬的《太平天日》是一部完整的宗教神话,同时是一篇反清宣言,结合其他史料,说明至此时洪秀全等人才正式立意反清.屡试不第、广西传教受挫、广州入教受洗被拒等经历使洪秀全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情绪,紫荆山拜上帝组织的发展则对他自认受命下凡、斩邪留正的理想给予了鼓励,1847年夏二次入桂后,洪秀全的主观认识有了明显变化.现存文献所反映洪秀全思想转变与反清思想确立的时间点恰好与广西局势的崩溃相吻合,从侧面说明激剧恶化的社会生态驱策洪秀全最终走上反清之路.

    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拜上帝思想

    清代传统金融机构的业态创新暨放款利率特征——兼谈"利率革命"的供给侧条件

    曾江周建波
    6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业态的产生和发展是特定商品货币条件下金融创新的结果.清代中后期,不同的传统金融业态因资本规模、市场定位、经营方式等存在差异,提供的工商业放款利率也高低不一.其中,主要发放小额、零散贷款的典当、印局利率偏高;主要为从事长途商贸的优质客户提供放款的账局利率较低;而起初并非以借贷为主业的票号和钱庄大量使用汇兑或拆借款项作为资金来源,放款利率也较低.但总体上,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高于近代西欧,未能达成"利率革命"要求.这与清代财政—金融结合不足以及公共信用建设滞后有很大关系.

    利率金融业态金融创新

    驿站、州县与里甲纷争:以清代西和县驿站月差章程为中心

    陈支平吴晓非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驿站差役的地方运行实态是清代驿站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清代中期,西和县驿站月差章程遵循"按里按户计日轮差"的原则,依据十三里面积大小、田粮多寡,将驿站差役平均摊派,划分支差日期.为缓和社会矛盾,保障驿站平稳运转,州县官牵头与全县士绅公议制定了驿站月差章程,结束了行差无序混乱的局面,而后经历了一个"确立—革除—复立"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国家统治者、地方官员和基层乡绅民众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围绕驿站差役展开了互动与博弈,并引发里甲纷争与诉讼.这一实证研究体现了清代州县驿站管理中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也体现了由驿站差役变革所展现的国家与地方财政体制的转型.

    月差章程西和县驿站里甲纷争

    清代前期台湾厂战船修造制度研究

    王宏斌
    9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前期,台湾厂承担台湾、澎湖水师战船修造任务.乾隆时期,台、澎水师主力战船是赶缯船和双篷船;嘉庆、道光时期,主力战船为米艇、同安梭和白底艍船.台湾厂造船原料主要采购自闽江上游山区,通过商船海运到台湾.造船经费全部为公款,包括部拨"正价"、司库"津贴"和台湾府"耗羡".由于清朝战船修造制度僵化,在原料上涨和营员"挑剔百端"情况下,要求企业经手人自掏腰包,通过"赔贴"完成修造任务,是违背常理的.尤其是公款动支、报销制度非常严格,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节约成本、防止冒领浮费的作用,而不良后果则是堵死了企业内部通过技术改良的发展路径.

    台湾厂赶缯船米艇同安梭白底艍船

    王朝史视野与清代政治研究——以"祖宗之法"为例的思考

    高波
    108-113页

    清史与近代史研究的"彼此系连"与"交互映发"

    戴海斌
    114-121页

    适度地以现代范畴与历史对话

    李欣然
    122-128页

    "政治之事"与清代江南的地方治理

    赵思渊
    129-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