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企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企业经济
企业经济

李小玉

月刊

1006-5024

qyjj@qyjj.cn

0791-88596331;88592843;88592221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企业经济/Journal Enterprise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0年全国首创的经济类综合性月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创刊20余年来,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特的刊物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本刊重点传送热点经济新闻,指示热点新闻背景,反映国内外经济最新动态,点评末来经济走势,揭示财富奥秘,阐述行家高见,书写企业家风采,诊断经营得失,钧沉商海史空,引领时尚潮流。强调时事性、理论性、应用性、信息性、可读性并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徐君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创新以其特有的收敛性、自生长性、开放性等特征正在重塑新的发展格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剖析数字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在微观层面,以企业为抓手,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基础,赋能过程、产品、服务、组织形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在中观层面,以产业为抓手,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在宏观层面,改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硬环境与资源软环境,完善数字治理、消弭数字鸿沟,推动经济增长稳定性、发展均衡性、环境可持续性与社会公平性.从质量、效率、动力、结构四个维度考察数字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即技术增值链不畅通、数据共享运用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产业供需结构失衡.最后,针对性地从这四个维度提出释放技术价值、推进数据机制、强化人才支撑、筑牢数字基础等破解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数字创新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现实困境破解路径

    技术变革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王静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标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高质量"走出去"是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电动汽车品牌及其产品在加速走出国门、积极探索全球化新航路的同时,所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风险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欧盟、美国、东盟等主要出口目的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行梳理,并探讨中国电动汽车"走出去"所具备的机遇.研究发现,欧盟针对性反补贴调查已使中国电动汽车"走出去"的步伐放缓,且未来绿电壁垒和原产地原则将进一步趋严;除大力补贴本土生产车型外,美国本土供应链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技术变革为中国电动汽车提供广阔的全球市场增量空间,垂直供应链规模化效应为其"走出去"提供高质量发展基础.因此,可参考日本汽车企业通过紧跟市场需求、搭建政商关系网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并完善售后体验等增值服务,提前规划科学合理的减排路径,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品牌、技术的全面"走出去",从而巩固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优势、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动汽车贸易摩擦产业技术变革

    自贸试验区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沪津闽粤地区经验数据

    薛振翔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期深化改革、推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驱动效应、中介效应、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四方面探究沪津闽粤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可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改革、投资自由化增强自贸试验区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提升作用;自贸试验区对高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增强;自贸试验区对临近地区形成虹吸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金融领域创新改革、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自贸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

    新质生产力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

    王松徐政邓颖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 2012-2022 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在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三大维度中,绿色生产力对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科技生产力的影响次之,创新生产力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调节作用: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更大;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被削弱.因此,要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投入力度,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和完善绿色制度激励,强化跨区域产业合作和政策协同,合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整体碳减排.

    新质生产力碳排放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内外双重视角的实证研究

    陈少林胡兵张明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竞争优势重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投""扩量""改质"及"提效";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对内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质量,对外缓解供应链集中度与降低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非劳动密集企业与领导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和效率,知识产权保护较强地区企业创新投入、质量与效率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积极影响均更为明显.为此,政府应全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需主动选择适用性数字化转型方案,同时也需重视发挥领导企业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作用,以此全面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数字化转型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作用机制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破解"生产率悖论"——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梁雅楠张成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否破解"生产率悖论"是值得关注的现实命题.基于CNRDS数据库,运用 2010-2022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制造业行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自主创新效应、发挥人力资本优化效应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企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以差异化转型策略加强企业间数字化协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

    数字化转型生产率悖论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的媒介效应研究——基于制度与市场的双重视角

    高腾飞王天夫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披露是企业在数字时代获取媒体报道的重要方式.基于 2017-2021 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对媒体报道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水平越高,越容易获得更多的媒体报道,即媒介效应越显著,但这种正向作用不会受到企业所在地区制度环境的显著影响,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则会强化这一积极效应.未来,企业应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以吸引更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政府也应推动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同步变革,顶层设计与机制建设双管齐下,使得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媒体报道信息披露

    资本投入取值:取存量还是流量,用资产还是资本?

    张金昌黄静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投入使用资产、固定资产还是资本、资本回报,这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结果影响甚大.本文分析学术界关于资本投入的主要代理变量之后认为,资本投入代理变量的选择应当回归资本的原始含义使用资本流量指标.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提供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产出的当期流量的会计核算结果.使用当期流量指标能将全要素生产率各主要变量的计算口径统一为基于现金流量核算的当期流量,计量单位亦能统一为货币价值量.建立在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基础上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结果,可以实现同一时期同一主体计算结果的可比.这一建议能使企业、产业、区域、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统一起来,而且这种建立在定期披露的会计核算数据基础之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计算结果也能直接用来指导经济领域的实际工作.

    资本投入资本存量资本流量全要素生产率

    源头创新对产业链安全的影响——基于财政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宋帅官汤吉军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核心自主性不强使得我国部分行业发展面临"卡脖子"难题,加强源头创新是解决产业安全的根本.选择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作为典型行业,使用我国 30 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及西藏)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后,研究发现:源头创新对塑造安全的产业链发展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并且影响力远高于应用创新;不论是源头创新还是应用创新,在变量数值较低的范围内对产业链安全存在抑制作用,当数值超过门槛值时将会转变为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在源头创新促进产业链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效应,政府财政对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产业发展、科研项目推广和科研平台建设的支持均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源头创新对产业链安全的积极作用,且调节效应逐步递增.基于此,提出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丰富源头创新支持模式、提升源头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等路径,以期通过源头创新实现安全产业链构建.

    源头创新产业安全产业链

    社会责任视域下互联网双边平台分层治理——基于二重边界的分析

    刘航周建青张世政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平台脱钩脱嵌已经成为社会治理难题,平台社会责任治理体系机制尚且缺乏系统解构.基于 2021-2022 年度互联网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双边平台的质性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程序编码分析资料,从平台组织和平台场域二重边界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双边平台社会责任治理是一个元治理为基石,以组织治理为内核的多层循环体系,包含组织外利益相关方、组织生态利益相关方和组织内利益相关方三重循环机制.基于双边平台社会责任治理多层循环模型,政府等治理主体理应引导平台自身构建清晰的社会责任多层循环体系,互联网双边平台需要以消费者责任为中心发挥正向性责任治理的建设性作用,并且完善对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泛组织新型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

    互联网双边平台社会责任治理机制权责一致二重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