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企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企业经济
企业经济

李小玉

月刊

1006-5024

qyjj@qyjj.cn

0791-88596331;88592843;88592221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企业经济/Journal Enterprise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0年全国首创的经济类综合性月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创刊20余年来,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特的刊物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本刊重点传送热点经济新闻,指示热点新闻背景,反映国内外经济最新动态,点评末来经济走势,揭示财富奥秘,阐述行家高见,书写企业家风采,诊断经营得失,钧沉商海史空,引领时尚潮流。强调时事性、理论性、应用性、信息性、可读性并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筑牢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基础条件与关键突破

    夏杰长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制造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新制造业领域异军突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强支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需要全方位发力,但又要有重点突破,这就是融合化和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助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并以此拓展以制造业为核心支撑的实体经济发展新空间.基于强大的数字赋能,我国制造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未来,要以创新驱动培育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以数实融合重塑产业集聚模式,全力培育和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由此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强筋壮骨.

    制造业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逻辑: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刘治彦代炳垚王谦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懂技术、会创新的新型劳动者所驱动,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新型劳动资料作为介质,劳动对象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维度空间更为广阔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效助推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为人类社会由信息时代迈向智慧时代提供重要支撑.技术进步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管理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二者共同构建起新质生产力的本质逻辑,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构筑"产学研用"发展链条、筑牢绿色科技创新底色、构建相应新质生产关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新质生产力本质逻辑科技进步管理创新

    分税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卢小祁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是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与活力的重要手段.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财税体制的不断完善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统筹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自 1994 年实施分税制改革,至今已经三十年.通过梳理分税制改革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分税制改革的主要成效,深入分析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发展阶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政府治理结构;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财税体制.

    分税制改革实践历程主要成效未来展望

    金融集聚、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

    王健王魏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集聚是金融行业规模持续演变的过程,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以数字新质生产力为研究视角,选取 2013-2023 年中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和西藏)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揭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水平提升能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是金融集聚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地区、胡焕庸线以西地区金融集聚程度提升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更强.据此,提出完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有效赋能共同富裕;差异化探索金融发展新模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对策.

    金融集聚数字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资源配置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路径——基于产业链视角

    秦艳蒋海勇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新质生产力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新质生产力作用下的企业链改造、空间链重构、供需链升级和价值链提升四个方面.随着新要素与新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全面渗透融合,产业链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布局不断优化.产业链上"智改数转网联"的推进,加速了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变革,并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叠加作用下,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攀升.为了更好地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应推动算力网络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协同,加强新技术场景创新,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创新人才培养、金融等体制机制.

    新质生产力制造业转型升级作用机理作用路径产业链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创新平台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马勇夏天添
    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进一步发挥战略示范效应,促进区域(产业)高水平自主创新,是全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专精特新"企业视角,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公共创新平台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涵、维度与框架,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创新平台赋能对"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层影响"黑箱",并提出了基于技术型赋能与功能型赋能两种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案.因此,建议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一批世界级重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最大能动性.

    公共创新平台"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联合投资网络能否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

    梁小甜文宗瑜宋佳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CVC网络的动态演变特征显示,投资企业之间呈现联合状态,且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兴技术领域.基于此,选取核心变量,并以 2011-2022 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联合投资网络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机构进行联合投资能够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其作用机制在于提升企业的数据要素利用水平、探索式创新力和颠覆式创新技术;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具有网络位置和网络社群优势时,联合投资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大型企业应注重构建联合投资网络,获取更多的数据要素和新兴创新技术,并强化自身在投资网络中的网络位置与网络社群优势,从而提升新质生产力.

    联合投资网络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探索式创新颠覆式创新技术

    中国制造业"三链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研究

    程广斌李祎赵川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制造业"三链融合"综合评价体系,以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三链融合"发展的时序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中国制造业"三链融合"整体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广东、江苏等位于领先位置;在区域差异上,总体基尼系数呈"V"型演变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制造业"三链融合"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且东部-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在空间维度上,中国制造业"三链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三链融合"溢出效应,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区域差异空间效应

    证券发行注册制时代的监管难题与回应型监管

    陈熹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册制改革对证券发行审核权进行了市场化的结构性调整,推动证券市场的信用基础重构与风险转移,同时也衍生出企业风险外部化、发行上市审核权异化、交易所规则竞争化、行政程序监督弱化等风险.当前实践中的应对方式是转移监管重心,即加强信息披露并加重违法责任.然而信息披露监管与强化责任监督等做法具有一定的间接性与滞后性,可能加剧信息披露形式化、连带责任主体权责不匹配等问题发生的程度.注册制时代的证券市场监管应借鉴回应型监管理论,以差异化监管、监管措施组合与执法升级、监管授权与多元主体合力等作为主要规制策略,以互动式监管、合规监管、近距离监管、授权式监管等作为制度建构重点,探索超越"收紧—放松—收紧"管制之治乱循环的新发展路径.

    注册制审核权信息披露回应型监管公司合规

    走向一体化的城乡土地市场:制度变迁与动态效率

    余永华戈丹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优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研究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效率问题,并从制度变迁视角考察其内在逻辑及特征,通过构建土地经济的世代交叠基准模型,提出动态有效率的充分条件,并根据我国城乡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基准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调整,分别论证市场分割及一体化制度下各经济部门的动态效率,然后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从市场分割到一体化改革的路径、渐进性及经济绩效予以阐释.本文认为市场分割的城乡土地经济均是动态无效率的,市场一体化的土地经济则是动态有效率的,促进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相对价格的变化.因此,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该制度变迁具有渐进性及路径依赖性特点.

    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动态效率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