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钦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钦州学院学报
钦州学院学报

李尚平

月刊

1673-8314

qzxyxb@126.com

0777-2808106

535000

广西钦州市西环南路89号

钦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族民间跨境交流传统文化增进中越民相亲探微——京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研究之六

    黄家庆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族民间跨境交流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主要形式是以哈节活动为载体、以音乐艺术及传承场域为平台、以“喃字”和法事为媒介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增进中越两国民心相通、民众相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又要京族自身提高跨境开展交流的能力.

    跨境京族民间交流传统文化

    从“盖殿耽”到“哈节”——京族传统亭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

    戚剑玲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年一度的亭祭原本只是京族传统的祭祀庆典,但在当代经济文化场域中经历了曲折的传承与更新历程.京族亭祭仪式的社会文化意义在当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以“京族哈节”的命名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亭祭仪式,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承载地方社会文化根基的京族核心景观以及在边境地区综合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符号.

    盖殿耽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

    广西灵山县传统祖屋建筑形式研究——以新圩镇漂塘村及萍塘村祖屋为例

    黄汉山陈筠婷邹左伶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圩镇漂塘村祖屋“贰守第”及萍塘村祖屋“五座大门”为广西灵山县传统的乡土建筑形式,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及访谈,结合古建筑资料,对两座祖屋的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等内容研究可知:该祖屋的平面布局为横堂屋的形式,结构类型为单一的砖柱和墙体承重,其建筑装饰精美.

    祖屋平面形制结构类型造型装饰

    “挑南盐”与区域社会的变迁——钦廉盐业史研究系列之二

    庞广仪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挑南盐”是桂南、桂西乃至滇黔东南部地区重要的历史印记.近代北海口岸开放之后,由于钦廉沿海与桂、滇、黔等地经济贸易往来空前密切,“挑南盐”也随之兴盛起来.成千上万盐夫为养家糊口而涉险挑盐挑货,并为此付出了血汗代价.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挑盐特殊的工作使他们演变成复杂的群体,盐帮与沿路居民之间构成了相互斗争又相互依赖的复杂关系.“挑南盐”带动了盐道沿线圩镇商贸的繁荣,部分承载了区域和国际货物物流功能,也使农民生计发生一定改变.

    “挑南盐”区域社会变迁

    近代来桂西方人西江游历及其评析

    庞少哲颜小华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西方人来桂,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航行西江是他们进入广西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在西江上的游历包括:岸上观赏、水上见闻、船上映像等方面,从中可窥见不一样的近代广西社会面貌,并构成一个与陆上人家不同却又有所相似的社会缩影.他们游历的所见所闻构成了近代西方人一定的广西观甚至中国观.

    西江游历来桂西方人近代广西映像

    南岭山地族群蝙蝠文化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谢嘉雯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交锋、交融不可避免,在新环境、新时代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南岭山地族群文化是南岭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人类学、符号学的角度对南岭山地族群蝙蝠文化在古建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区域文化、族群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现,有利于南岭山地族群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再造,从而创造出被当代社会认同的文化图符,较好地保存南岭山地族群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

    族群文化古建筑

    汉字与汉字教学课程改革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问题探索

    吕军伟
    39-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与汉语言文异质、互文意指,汉字之表意特性、承载力及独有的审美特质使得其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然而,汉字及汉字教学理论抑或实践都明显滞后,尤其是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已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教育及中国文化推广的瓶颈,已有汉字理论以及汉字教学理念及策略等亟待重新思考和审视.探明汉字本质及其与汉语的关系实质,发挥汉字类课程的独特内在功能,可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基于汉语和汉字实际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策略,以期有的放矢地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及海内外汉语学习者的汉字理论素养、汉字使用以及汉字教学技能及效果.

    汉字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改革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实践质量保障体系及其优化——以广西大学为例

    陈静丽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实践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核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实践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学位点整合资源,制定质量规范规程.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内部保障又包括实践模式的制定、制度保证和组织落实.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在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期更好地提高培养质量.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质量保障体系优化

    论乡土文化教材建设

    甘于恩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化教材对于乡土文化的延续意义重大.如何建设科学可行的乡土文化教材,关系到母语文化的存续和下一代“根”的意识的存留.编写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乡土文化教材,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深刻认识乡土文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从教育体制上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乡土文化教材建设的内涵;处理好乡土文化教材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乡土文化教材必要性顶层设计内涵

    论古代汉语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胡丽珍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新时代的到来,古代汉语教学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一部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材.教材改革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为目的,将精心选择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到一个体系当中,并在教材中深入浅出地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以实现既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又达到培养求异思维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古代汉语教材编纂目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