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蒋作君

季刊

1672-2302

rdbyjscxzz@163.net,rdbzz@163.com

0551-62864635,0553-3834437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377号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东楼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监测工作方案(2024年版)》解读

    吕超许晓娟杜春红张键锋...
    193-19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4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下发了《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监测工作方案(2024年版)》.该方案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多部门于2023年6月印发的《加快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的配套技术方案之一,其目的是将上述行动方案提出的"监测预警响应行动"中的野生动物传染源监测内容具体化,以指导流行区各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该项工作内容.本文就该方案制定的背景与目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数据的管理等核心内容进行解读.

    血吸虫病监测野鼠感染方案解读

    2005-2023年中国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岳玉娟伦辛畅董朝良
    198-20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我国登革热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3年全国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采用R软件绘制热图和桑基图.结果 2005-2023年全国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4 376例,病例数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2020-2022年除外),报告县(市、区)数与病例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输入性病例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个地市的1 454个县(市、区).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有云南省(5 778例,占40.19%)、广东省(2 634例,占18.32%)、福建省(1 165例,占8.10%)、浙江省(1 105例,占7.69%)、四川省(469例,占3.26%)和湖南省(457例,占3.18%).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缅甸(5 260例,占36.59%)、柬埔寨(3 830例,占26.64%)、泰国(996例,占6.93%)、菲律宾(615例,占4.28%)、马来西亚(552例,占3.84%)、老挝(527例,占3.67%)、印度尼西亚(428例,占2.98%)和越南(416例,占2.89%).输入性病例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集中在夏秋季,全国高峰期总体在6-11月,云南省高峰期为8-11月,广东、福建和浙江省高峰期为6-10月.输入性病例中国籍和外国籍比例为4.23∶1;男女性别比为2.01∶1;年龄集中在21~50岁(10 967例,占76.29%);职业主要为农民/民工(4 268例,占29.69%)、商业服务(2 667例,占18.55%)、家务及待业(1 894例,占13.71%).结论 中国输入性登革热具有季节性特征,主要来自缅甸和柬埔寨,主要输入云南省和广东省,具有男性居多、年龄和职业聚集等特征,建议因时因地加强入境重点人群的登革热防控.

    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流行特征中国

    2019-2023年重庆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肖汉森涂涛田王政张应...
    204-20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季节消长等规律,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重庆市39个区(县)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该监测每年4-11月进行,每月开展1次,于全市选择不同生境对其媒介伊蚊成蚊和幼蚊分别采用双层叠帐法、布雷图指数法进行监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同期重庆市登革热病例资料并分析.结果 2019-2023年,重庆市媒介伊蚊成蚊平均帐诱指数为1.63只/(顶·h),居民区、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公园/竹林的帐诱指数分别为2.23、1.82、0.83只/(顶·h);媒介伊蚊幼蚊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25,废旧物品堆放处和医院的平均布雷图指数分别为66.77、20.64,居民区、公园和工地的布雷图指数每年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分别为4.38、4.12和2.46.2019-2023年重庆市报告登革热病例1 53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269例,本地病例1 270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2019年(输入性病例168例,本地病例1 243例)和2023年(输入性病例95例,本地病例27例);所有本地病例均在8-11月报告;输入病例数与本地病例数具有相关性(r=0.857,P<0.05).结论 夏秋季重庆市应重点做好居民区、医院、废旧物品堆放处等生境的媒介伊蚊监测与控制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传播风险阈值以内,防范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病例甚至点状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监测重庆市

    基于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的中国登革热季节性流行特征分析

    高桂玲王超姚春霞
    20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登革热的发病情况和季节分布特征,为登革热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12-2021年我国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及发病率数据,运用集中度法、圆形分布法探讨登革热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 2012-2021年我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92 046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003/10万~3.405/10万,发病呈单峰分布.集中度法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1年登革热疫情整体M值为0.858,提示登革热发病总体有很强的季节性,其中2021年登革热的季节性不明显或较弱(M=0.130),2014年登革热有严格的季节性(M=0.937),其他年份登革热有很强的季节性(M=0.700~0.839).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1年登革热疫情整体集中趋势r值为0.857,平均角(α)为266.467°,角标准差s为31.770°(Z=67 798.697,P<0.05),流行高峰期为8月24日-10月27日,发病高峰日为9月25日.结论 中国登革热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流行高峰主要在秋季,应重点关注秋季蚊虫监测和登革热预警工作.

    登革热季节特征集中度法圆形分布法

    老年登革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王长泰杨慧琴金康虹冷星宇...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登革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登革热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的老年登革热患者,比较AKI组和非AKI组的临床特征,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发AK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老年登革热患者423例,其中并发AKI患者30例(占7.09%).AKI组年龄为76(68,82)岁,非AKI组为69(63,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0,P<0.05);AKI组与非AKI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l-son's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3分的分别为19例(占63.33%)、334例(占8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9,P<0.05).实验室指标中,AKI组与非 AKI组的血钾[3.46(3.11,3.79)mmol/L vs.3.28(2.98,3.58)mmol/L]、C反应蛋白水平[6.35(3.78,28.17)mg/L vs.2.50(0.88,5.93)mg/L]、红细胞比容[37.40(33.58,41.00)%vs.39.70(36.60,42.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8、3.866、-2.186,P均<0.05).AKI组重症登革热病例与非AKI组的重症病例构成[(15例,占50.00%)vs.(21例,占5.34%)]、住院天数[7.5(5,10)d vs.5(4,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765,Z=-3.80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8,95%CI:(1.020,1.119)]、C 反应蛋 白水平[OR=1.014,95%CI:(1.004,1.025)]和 CCI 评分≥3分[OR=2.672,95%CI:(1.176,6.069)]是老年登革热患者并发AKI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登革热患者AKI发生率较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较高的年龄、C反应蛋白水平和CCI评分可能会增加AKI的发生风险.提示临床上对于老年登革热患者应尽早发现AKI并积极干预,以改善预后.

    登革热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2018-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何继波念鹏英郑尔达张妍黎...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边境地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时间、地区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9起,占全省的20.53%;涉及病例14 877例,死亡1例.事件的级别以一般事件(Ⅳ级)为主(110起,占61.45%);类别以乙类传染病为主(77起,占43.02%);涉及病种12种,前3位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64起,占35.75%)、水痘(42起,占23.46%)、流行性感冒(26起,占14.53%).事件的高发月份为4-7月(71起,占39.66%)和9-12月(65起,占36.31%);高发场所为学校(96起,占53.63%),其中小学占55.21%(53/96).境外输入传染病引起的事件共11起,主要来自缅甸(7起,占63.64%).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4(4,35)d,最长持续时间为153 d.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事件以乙类传染病为主,学校是防控的重点场所,高发季节要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边境地区传染病流行特征云南省

    2022-2023年合肥市市售花生黄曲霉毒素B1污染状况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李昌安张维刘雯雯章剑...
    223-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合肥市市售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T B1)污染情况,进行相应的膳食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估,为相关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2-2023年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合肥市9个县(市、区)中的花生样品,使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中AFT B1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合肥市人群的坚果消费情况,以坚果消费量代替花生消费量.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经花生AFT B,暴露的情况,估算暴露限值(margin of exposure,MOE)和肝癌发病风险.结果 2022-2023年共对合肥市79份花生样品开展AFTB1检测,检出率为45.57%(36/79),超标率为13.92%(11/79).男性、女性坚果消费量分别为(4.61±6.12)g/d和(5.21±6.44)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9,P>0.05);6~17岁、18~59岁以及≥60岁人群的坚果消费量分别为(4.90±6.28)g/d、(3.53±5.66)g/d和(3.90±6.14)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4,P<0.01).6~17岁、18~59岁和≥60岁人群经花生的AFT B,每日膳食暴露量分别为1.70、0.99和1.04 ng/(kg·d),MOE分别为236、403和385,引发的肝癌发病风险分别为每年0.04例/10万人、0.03例/10万人和0.03例/10万人;当严格执行AFT B1限量标准后,MOE分别为7 003、11 961和11 438,发病风险可分别降至每年0.001 5例/10万人、0.000 8例/10万人和0.000 9例/10万人.结论 合肥市售花生样品中AFT B1检出率较高,建议对合肥市花生中AFTB1污染水平开展更加全面和持续性的监测工作,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

    黄曲霉毒素B1花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合肥市

    2018-2023年济宁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吴雯晶吴佗胡婧李晓华...
    227-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济宁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为结核病的临床合理用药和化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8-2023年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结核病患者的痰液、灌洗液等标本进行培养,对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的分离株进行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对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ifampin,RFP)、异烟肼(isonniazid,INH)、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链霉素(streptomycin,Sm)、阿米卡星(amikacin,Am)、卡那霉素(kanamycin,Km)、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的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3 34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总耐药率为23.33%(781/3 348),其中单耐药率为13.02%(436/3 348),多耐药率为6.69%(224/3 348),耐多药率为3.61%(121/3 348),广泛耐药前期耐药率为1.31%(44/3 348),广泛耐药率为0.53%(18/3 348).耐药人群以男性(72.60%,567/781)、农民(76.70%,599/781)为主,年龄以20~39岁居多(35.21%,275/781).2018-2023年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总耐药率、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未见趋势性变化(P均>0.05);广泛耐药前期耐药率呈波动上升趋势(P<0.05).单一耐药率前3位是Sm(18.91%,633/3 348)、INH(13.59%,455/3 348)和LFX(10.27%,344/3 348).耐药谱构成方面,单耐药以耐INH(13.19%,103/781)、Sm(38.03%,297/781)最多;多耐药以INH+Sm联合耐药最多(25.10%,196/781);耐多药以 RFP+INH+Sm(6.66%,52/781)、RFP+INH+EMB+Sm(6.91%,54/781)两种联合耐药形式最多;广泛耐药前期以RFP+INH+EMB+Sm+LFX联合耐药最多(2.18%,17/781);广泛耐药以RFP+INH+EMB+Sm+LFX+Km+Am联合耐药最多(0.90%,7/781).结论 济宁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耐药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临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规范,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

    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药物耐药济宁市

    2021-2023年安徽省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分子分型研究

    葛盈露杨灵康刘以诺马婉婉...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病情况、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基因型别分布情况和VP1基因进化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21-2023年安徽省HFMD发病情况和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统计.收集HFMD患者咽拭子样本,分离得到CV-A16毒株,对其VP1区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测定,使用肠道病毒在线分型工具鉴定基因亚型,运用MegAlign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利用MEGA 6.0构建进化树,并分析VP1区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 2021-2023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MD病例155 64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4.83/10万.2021-2023年安徽省16个地市共报告HFMD实验室确诊病例12 643例,其中CV-A16占18.16%(2 296/12 643),各年度构成比分别为25.81%(1 127/4 366)、33.69%(782/2 321)和 6.50%(387/5 956).2021-2023 年安徽省共分离到HFMD CV-A16 毒株72株,其中B1a和B1b基因亚型分别为58株(占80.56%)、14株(占19.44%).两种亚型毒株与CV-A16原型株G-1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3.80%~76.20%和90.60%~92.30%.进化树显示B1a基因亚型流行株在遗传进化上分为4个分支簇,B1b基因亚型流行株形成3个分支簇.72条VP1区基因序列与原型株比较发现了 2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2021-2023年安徽省HFMD CV-A16主要流行的基因亚型为B1a和B1b,B1a为优势基因亚型,应加强对CV-A16流行毒株的分子监测.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编码区进化分析安徽省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排泄分泌抗原对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王旗章乐生汪峰峰汪敏...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adult-worm 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AES)和虫卵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 of eggs,ESA)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组、AES组和ESA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后3组给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注射制备Ⅰ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用PBS、AES、ESA腹部皮下多点免疫,1周免疫1次,持续免疫4周.免疫干预1周后开始检测小鼠血糖,持续检测4周;免疫干预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采用HE染色法检测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PBS组相比,AES组和ESA组小鼠血糖水平从免疫后第2周起出现下降趋势,且ESA组小鼠血糖水平低于AES组,免疫后第2、3、4周小鼠血糖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14.00、1 055.00、683.64,P均<0.05).各组小鼠血清IL-4和IFN-y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84、21.11,P均<0.05),ESA组小鼠血清中IL-4水平[(61.45±6.14)pg/mL]高于 PBS组[(21.96±3.98)pg/mL]和 AES组[(49.31±3.19)pg/mL],IFN-γ 水平[(129.48±36.75)pg/mL]低于 PBS 组[(316.43±66.38)pg/mL]和AES组[(212.09±70.8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BS组小鼠的胰岛萎缩,数量减少,空泡样变性;ESA组小鼠有轻微胰岛萎缩;AES组介于PBS组和ESA组之间.结论 日本血吸虫ESA对Ⅰ型糖尿病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ESA刺激机体导致Th1反应抑制和Th2反应增强,表现为IL-4升高和IFN-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

    日本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虫卵排泄分泌抗原Ⅰ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