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气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气象学报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热带气象学报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薛纪善

双月刊

1004-4965

llsh@grmc.gov.cn lq@grmc.gov.cn

020-87675987

510080

广州市福今路6号

热带气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热带大气动力学、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数值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及应用等方面的学术成果,报道新的预报方法和成功的经验,综述本领域科研进展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MERG卫星遥感数据的华南地区近20年汛期强降雨气候特征分析

    黄菲何敏詹棠李华实...
    272-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年(2001-2020年)多卫星联合反演的IMERG降水资料,分析华南地区强降雨区域气候差异,对比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前汛期、夏季风爆发时期和后汛期三个阶段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极端强降雨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多雨中心由不同时期的天气系统造成,前后汛期占全年雨量比值呈反相分布,两广沿岸暴雨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强降雨是华南地区多雨中心雨量的主要贡献.(2)广东近海强降雨有6月和8月双峰现象,海南强降雨单峰值在10月,两广其他区域的6月单峰态势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密不可分.偏强夏季风在夏季风爆发时期只对两广沿岸Ⅰ区(北部湾)、Ⅱ区(阳江附近)和Ⅲ区(珠江三角洲)强降雨起到增幅作用,而在后汛期有利于整个两广沿岸和海南强降雨增多.6月上旬广东沿岸Ⅲ区和Ⅳ区(汕尾及其以东)是西南夏季风导致暖区暴雨的高频时期和多发地带.(3)海南强降雨在华南地区属极端性最高,并以午后时段极端强降雨为主,广东次之,广西最低.极端强降雨日变化又以两广沿岸晨雨特点最为突出,尤其凌晨至上午(5-11时)为Ⅱ区和Ⅲ区高发时段;广东内陆仅在夏季风爆发时期存在傍晚高峰时段.

    区域气候强降雨极端强降雨高频时段多发地带

    集合选优方法在短期风功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张路娜冯强刘立群陈水明...
    285-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短期风速及功率预测的准确率,减小风电不确定性对电网系统的影响,尝试利用预测窗口期的风速观测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成员选优,挑选和实际风速更接近的相似预报成员,并构成选优集合进行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测试.相较仅使用集合平均的常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不同集合成员之间的预报差异,避免了引入误差较大的集合成员,从而有利于改善预报风速偏差.利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形特征的河南、甘肃两个风电场中不同集合的表现及敏感性试验结果,确定风电场最佳选优集合数量.相较于集合平均的结果,集合选优方案在不同天气过程中能较好地预报风速的起降,与实际风速更接近,且海平面气压场整体更接近ERA5.对不同风电场进行连续十一个月的风速及功率预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集合选优方法预报的风速日变化形态和月均风速较原集合平均方法均有改善.分析两个风场不同时长范围、不同速率变化的上坡风和下坡风观测数据可知,在0~2 h及2~4 h内,风速变化为2~4 m/s的个例最多.对比集合平均结果,集合选优方案对于该类型上、下坡风的预测精度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选优集合预报进行训练,能进一步降低风速的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从而有效改善功率预测精度.

    短期风速预测短期功率预测集合预报机器学习支持向量回归

    2022年6月19日广东佛山龙卷的双极化相控阵雷达特征

    植江玲白兰强黄先香蔡康龙...
    29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分析了2022年6月19日早晨广东佛山超级单体龙卷的环境条件和对流风暴的结构及演变特征.龙卷母体风暴是在强西南季风天气背景下的一条东北-西南向飑线南端发展起来的.环境条件具备较大对流有效位能、低抬升凝结高度和强垂直风切变等有利于超级单体龙卷发生发展的热力和动力条件;低空风暴相对螺旋度、超级单体复合指数和强龙卷指数的显著增强对超级单体龙卷的发生有较好指示意义.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佛山南海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探测到了龙卷母体微型超级单体的发展过程和龙卷涡旋的演变特征:对流单体在前侧低层入流的加强下逐渐形成钩状回波和反射率弱回波空洞;中气旋首先在2.5 km附近高度形成后向低层伸展,随着后侧下沉气流的加强,低层涡旋旋转增强,当低层中气旋旋转速度超过22 m·s-1(强中气旋)且直径紧缩至1.5 km以内时,龙卷即将触地,龙卷涡旋特征(TVS)和龙卷碎片特征(TDS)出现是龙卷触地的主要特征,龙卷发生在反射率弱回波空洞、TVS和TDS附近.

    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超级单体龙卷龙卷涡旋特征龙卷碎片特征反射率弱回波空洞

    基于集合匹配尺度的邻域集合概率法及其在梅雨锋暴雨预报中的适用性

    徐渊闵锦忠庄潇然陈云辉...
    313-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率预报是由集合预报衍生、包含不确定性信息的客观产品,对业务决策服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传统的邻域集合概率法中,邻域半径固定不变,不符合实际天气过程中牵涉甚广的尺度谱.为此引入基于集合匹配尺度的邻域集合概率法(Neighborhood Ensemble Probability based on Ensemble Agreement Scale,EAS_NEP),并在中国南方典型的梅雨锋暴雨中开展准确性和预报技巧的定量检验评估,以期验证该方法在此类过程中的适用性,并促进其在实际业务中的推广使用.联合扰动初始场、侧边界和物理过程所得到的集合预报能较好地表征实际的预报不确定性,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格点概率法、不同半径的邻域集合概率法以及EAS_NEP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EAS_NEP能根据集合成员间的一致性程度,自适应地调整邻域半径,其在集中型降水中所确定的邻域半径通常大于分散型降水.动态调整的邻域半径既避免了半径过大时的过度平滑与关键信息丢失,又消除了半径较小所带来的奇异点,其空间分布呈阶梯型,空间连续性更优.此外,BS(布莱尔评分)、FSS(分数技巧评分)和ROC曲线(相对作用特征曲线)等定量评估结果也体现出EAS_NEP相比传统方法正的预报技巧,尤其是在分散型降水和高阈值检验时优势更明显.以上结果表明,EAS_NEP在梅雨锋暴雨的预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运用在业务中能有效提升概率预报质量.

    概率预报集合预报集合匹配尺度邻域集合概率梅雨锋暴雨

    中国夏季云和降水的定量关系及其成因分析

    彭艳玉刘煜郜倩倩
    326-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的形成是产生降雨的必要条件,云和降水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利用常规站点数据和ISCCP卫星数据等资料分析了夏季中国地区云的多种特征参数的变化与降水变化在时空分布上的联系.站点数据结果表明总云量、低云量与降水的距平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的站点上,云量和降水距平百分率之间的线性关系较明显,总云量每增加1.00%降水增加2.23%,低云量每增加1.00%降水增加0.46%.ISCCP数据结果显示总云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以及高云中的卷层云和深对流云云量与降水距平呈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并参考中国地理气候分布特点,将中国分为9个气候区,以小波相干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对各个气候区夏季云量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序列在时频域内多尺度特征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9个气候区夏季白天总云量和低云量与降水变化在2~4年(a)和5~8 a的尺度周期都具有较强的相干性与共振周期,且处于正相关位相.在时空分布和时频域上,中国地区夏季云和降水的变化之间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低云量.云和降水变化之间具有强相干性与共振周期是两者之间正相关联系的原因.

    降水相关分析小波相干交叉小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