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气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气象学报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热带气象学报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薛纪善

双月刊

1004-4965

llsh@grmc.gov.cn lq@grmc.gov.cn

020-87675987

510080

广州市福今路6号

热带气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热带大气动力学、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数值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及应用等方面的学术成果,报道新的预报方法和成功的经验,综述本领域科研进展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台风降水特征及DSAEF_LTP模型降水模拟研究

    文刚马蕴琦张明欣丁晨晨...
    81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云南地区,利用1960-2019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地面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云南的221个历史台风活动特征和降水特征,并基于登陆台风的动力统计相似集合预报(DSAEF_LTP)模型对2016-2019年的5个目标台风进行模拟,结果显示:(1)平均每年有3.7个台风影响云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影响季节主要集中在7-9月,其中7-8月最盛;影响期间最大强度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级别为主.影响路径通常为西北行和西行路径,登陆点多集中在海南岛、广东西部和广西沿海,移动到云南的台风较少;(2)221个影响云南的历史台风中共有119个产生暴雨量级的日降水,台风暴雨平均日降水量比普通暴雨更大.从空间分布来看,云南北部台风暴雨频次相对较高,但极值降水更易发生在云南南部;(3)DSAEF_LTP模型整体预报效果较好,成功模拟出了台风的降水中心,且相对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具有一定优势,对云南的台风强降水预报有指示意义.

    台风暴雨特征DSAEF_LTP模型降水模拟云南

    北京地区边界层低空急流的观测研究

    何松蔚王成刚严家德李炬...
    82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6-2017年北京常规探空资料与2016年8月28日—9月2日多点同步加密探空资料,探讨了北京地区边界层低空急流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下垫面对急流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急流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秋冬季急流表现为发生频率高、急流轴高,强度强,急流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春夏季急流发生频率较低,急流轴低,强度弱,急流风向以偏南风为主.(2)急流与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急流发生时多伴有悬空逆温的出现.悬空逆温高度和急流上方最小风速高度、风向转变高度有较好一致性关系.(3)边界层低空急流的生消与位温的日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惯性振荡是北京地区夜间晴好天气条件下急流形成的主要机制.(4)边界层低空急流受下垫面热力差异影响在城、郊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城市急流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和不连续性,维持时间短,发生频率低.郊区急流则发生频率高,维持时间长.典型急流过程中,城市与郊区相比,急流轴高150 m,急流风速小1.6 m·s-1.

    边界层低空急流季节特征悬空逆温日变化特征城郊差异

    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引发中国东部暴雨的影响原因及数值模拟研究

    马怡轩于翡徐国强
    834-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风"暹芭"不仅是2022年首个登陆中国的台风,也是自2015年台风"彩虹"以来登陆粤西的最强台风,其登陆后减弱的残余环流不断北移,深入内陆与中纬度西风槽相结合,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影响范围广且持续性强的暴雨过程,为了研究引起这种罕见天气过程的影响因子,基于区域中尺度预报系统CMA-MESO(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5.1版本对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北上过程共设计6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暹芭"东西两侧的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两个反气旋有利于低压环流北上,在我国东部广阔平原和丘陵的地形条件下,槽前西南气流不断引导其快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台风"暹芭"进入渤海后,受槽后干冷空气影响,冷空气入侵环流底部,斜压性增强,暖湿气流显著抬升,对流不稳定结构进一步增强;同时有来自南海的深厚西南暖湿气流和台风"艾利"外围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在地形、动热力和水汽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在我国东部引发大暴雨过程.

    台风"暹芭"地形西风槽水汽暴雨

    近40年大气10~20d准双周振荡对华西秋季涝旱年降水的影响

    温雨李丽平
    84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80-2021年格点化数据集(CN05.1)的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华西秋季典型涝旱年低频降水特征及其与不同纬带大气低频环流的关系,并给出前期预报信号.(1)华西秋季降水在涝旱年存在显著10~20 d、20~30 d 和30~60 d低频振荡周期,10~20 d准双周振荡周期(简称为10~20 d)最重要.(2)无论涝旱年,欧亚大陆均有两脊两槽低频环流形式,低频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简称为"巴-贝湖")高压脊、东亚大槽、孟加拉湾反气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华南及沿海反气旋)是影响华西秋雨的关键低频环流系统,但涝年中高纬(低纬)低频环流系统较旱年偏强偏西(偏南),副热带西风急流更强,对流更活跃,导致更丰富的干冷和暖湿气流交绥于华西.(3)影响涝旱年的低频水汽环流系统主要包括"巴-贝湖"低频反气旋式、华北-日本群岛附近的低频气旋式、孟加拉湾低频反气旋式和南海-西太平洋低频气旋式水汽环流,但涝年来自中高纬偏北干冷、偏东北的湿冷气流较旱年偏西偏南偏强;涝年的干(湿)冷气流源地在新地岛(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旱年的在中西伯利亚(日本群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涝年有较多来自孟加拉湾和热带北太平洋中部及南海暖湿水汽流,旱年暖湿水汽流则主要来自南海,少量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4)无论涝旱年,都要关注"巴-贝湖"高压脊、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前期低频预测信号.涝年预测信号出现在-10 d,信号主要沿西北-东南路径传播,旱年信号出现在-8 d,各个信号传播路径不同且略复杂.

    华西秋雨华西旱涝秋季低频降水大气低频振荡延伸期预报信号

    基于探空数据的飓风垂直风速特征研究

    孙尧李煜斌汤杰高志球...
    859-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飞机下投探空数据分析了飓风中大气低层(地面3km内)垂直风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飓风近区(归一化半径R/RMW小于5的区域,其中R为下投探空与飓风中心之间的距离,RMW为飓风的最大风速半径)、远区(5≤R/RMW<10的区域)和外区(R/RMW≥10的区域)垂直风的低风速段(垂直风速绝对值<2 m·s-1)随高度分布特征的区别不明显,但高风速段(垂直风速绝对值≥2 m·s-1)在近区出现正值的频次最高,明显多于远区和外区;而在外区出现负值的频次最高,明显多于近区和远区.在飓风近区随着高度的增加上升气流出现的频次降低,而下沉气流出现的频次增多,在飓风远区和外区上升气流的强弱和出现的比例随高度的变化不明显;在飓风近区上升气流的速度和出现的比例随着飓风强度增强而增大,而远区和外区的垂直风中位数速度和出现的比例随飓风强度的变化不明显.此外,观测发现飓风上升气流风速可超过10 m·s-1,通常出现在归一化半径为1~2.5的区域内,且需飓风最大风速达到50 m·s-1以上.

    飓风下投探空垂直风速归一化半径大气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