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大峡谷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种间关系、生态位及其群落稳定性研究

    肖以华付志高许涵邹建平...
    695-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特殊生境中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的种间关系、生态位状态及群落稳定性,可为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广东大峡谷森林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野外调查数据和 2×2 列联表,测定了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应用方差比率法和χ2检验分析主要植物间的种间联结、OI指数、DI指数,并依据Godron法评价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群落共记录104种植物,隶属于39科74 属,其中木荷(Schima superba)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和黄杞(Engelhardia roxburghiana)次之,5种树在群落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与群落中其他植物产生了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占总数的67。16%)。群落主要26 优势种325种对中,负联结大于正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种间相对独立性强,联结较为松散;但 5 种主要优势种间呈现紧密的关联性,相伴出现率大。Godron法分析表明,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群落物种间呈现显著负关联。因此,广东乳源大峡谷常绿阔叶林群落种间联结不强,群落不稳定,亟待加强保育和经营管理。

    广东大峡谷常绿阔叶林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稳定性

    珍稀植物银粉蔷薇叶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俞群高伟施家意傅成杰...
    705-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功能性状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该文选择福建省延平区不同海拔高度上的 6 个野生银粉蔷薇(Rosa anemoniflora)群落,基于样方调查,采用变异系数(CV)、Pearson 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银粉蔷薇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银粉蔷薇群落生境异质性强,不同环境土壤因子的CV为9。44%~122。28%,土壤pH的变异程度最小,土壤有效磷的变异程度最大。不同环境土壤因子指标间的差异显著,中海拔地区土壤pH、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氮磷钾含量较高,土壤化学计量较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化学计量比最高。不同环境中银粉蔷薇叶功能性状的CV为2。49%~97。58%,其中叶片含水率的变异程度最小,比叶重的变异程度最大,随着海拔的升高,银粉蔷薇叶的磷、钾、钙、镁含量呈增加趋势,说明叶功能性状多样性丰富,对异质生境具有较强适应性。Pearson 相关分析表明,银粉蔷薇叶的干物质含量与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钾和镁含量呈负相关,高海拔地区银粉蔷薇可通过提高钾、钙、镁的吸收来增加植株抗逆性,以应对生境变化。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和含水率是银粉蔷薇叶功能性状随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表明银粉蔷薇叶片通过功能性状变异和性状组合来适应海拔高度和生境的变化,通过研究银粉蔷薇叶功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小尺度环境变化对植物变异的影响,为银粉蔷薇野生资源的保育、开发和遗传改良研究等提供理论指导。

    银粉蔷薇叶功能性状环境海拔冗余分析

    平潭岛台湾相思与黑松不同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温清燕肖集泓黄阿青黄运腾...
    715-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反映水土保持稳定性和生长力的关键指标。该研究以平潭岛的5种典型林分类型:Ⅰ。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t)林、Ⅱ。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Ⅲ。台湾相思+木麻黄(A。confusa+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Ⅳ。黑松+台湾相思(P。thunbergii+A。confusa)林和Ⅴ。黑松+滨柃(P。thunbergii+Eurya emarginata)林为例,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差异性,通过冗余分析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松+台湾相思混合种植更有利于丰富林下物种多样性,台湾相思+木麻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水平低下。不同混交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同,相对纯林而言,树种混交有利于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台湾相思与木麻黄混合种植有利于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土壤全钾和水溶性盐总量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全钾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负相关;水溶性盐总量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因此,在今后混交林的营造模式上,为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可以考虑黑松+台湾相思的混合种植;在提高土壤肥力上考虑台湾相思+木麻黄、黑松+台湾相思混合种植;同时通过人为抚育间伐和补植等措施进行树种协调,降低木麻黄化感作用,并控制土壤全钾和水溶性盐总量,促进群落长期稳定发展。

    平潭岛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许雪晴李文君周雪雯吕仕洪...
    725-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该研究采用常规和系统发育比较方法对广西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乔木幼树、灌木、草本和藤本等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系统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系统发育信号(Blomberg's K)值为0。020~0。183。叶片N、P含量以及C/P、P/Ca、K/Ca的系统发育信号显著,表明物种多样化过程中存在系统发育保守性。叶片C、N、K和Mg含量以及大多数计量比受到生活型的显著影响,藤本植物有最高的叶片N、K和Mg含量,而草本植物叶片C、Mg含量、C/N和C/P最低。这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总体上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需求和比例存在差异。进化模型拟合分析表明,对不同生活型最优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值的稳定选择是最优的进化模型,这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适应自身的最优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组合。此外,在进化过程中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物种多样化过程中存在的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系统发育保守性和最优化稳定选择共同推动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林下植物生活型系统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马占相思人工林不同改造模式树种的生长和养分对磷添加的响应

    刘德界罗焓毓程严李旭...
    737-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造林速生树种,但生长后期缺磷,成熟林效益低下,因此需要改造。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成熟马占相思人工林中采用2种林分改造模式[M1: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灰木莲(Magnolia glauca);M2: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木荷(Schima superba)+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并进行磷添加处理[对照(CK)、低磷(LP)、中磷(MP)和高磷(HP)],39 个月后对改造树种的生长和叶片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M1 模式树种总生物量在MP最高,为29。91 kg,M2模式树种总生物量在HP最高,为29。98 kg。醉香含笑、竹节树和壳菜果的生物量在HP最高,分别为5。97、10。3和10。69 kg;海南红豆、红锥和灰木莲的生物量在MP最高,分别为5。12、6。91和11。46 kg,樟树的生物量在LP最高,为10。4 kg,木荷的生物量则在CK最高,为4。45 kg。M2模式树种叶片的平均磷含量显著高于M1,但其叶片平均N:P则显著低于M1。因此,磷添加不同程度增加了所有改造树种叶片的磷含量和降低了N:P,这为南亚热带成熟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磷添加梯度和改造树种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

    马占相思人工林磷添加林分改造树种生长叶片养分

    东莞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冯铭淳谢惠燕邓宁栊李嘉诚...
    747-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东省东莞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和演替现状,设置3个1 hm2 样地,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 Pianka 生态位重叠,对东莞市马山和银瓶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优势种进行生态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马山和银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主要由樟科、芸香科、山茶科、鼠刺科、茜草科等树种组成。群落中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木荷(Shichima superb)、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鼠刺(Itea chinensis)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生态位宽度与频数关系密切。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53,生态位重叠程度低,竞争关系较弱。3个样地所处演替阶段不同,银瓶山样地阳生树种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马山样地中生性树种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更大,体现出常绿阔叶林从阳生树种建群到中生性树种建群的更替过程,为该区次生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优势种生态位特征

    5种石灰岩特有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和功能研究

    张铭梁键明蒋庆莲姜垒...
    757-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石灰岩特有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共性和差异,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分析5种广东石灰岩特有植物大桥虎耳草(Saxifraga daqiaoensis)、癞叶秋海棠(Begonia leprosa)、淡黄报春苣苔(Primulina alutacea)、多莛报春苣苔(P。polycephala)和阳山报春苣苔(P。yangshanensis)根际土细菌群落特征和功能。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际土中共检测到细菌42 门113 纲250 目315科498 属,其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在5种植物根际土细菌群落中占绝对优势。速效磷、交换性钙、碱解氮、有机质、pH和全氮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不同植物富集了不同的细菌类群,癞叶秋海棠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其他 4 种植物存在明显差异,根际细菌功能也存在差异。PICRUSt2 功能预测表明 5 种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在新陈代谢功能方面最活跃,FAPROTAX 功能预测表明化能异养型、好氧化能异养型、硝化作用型和好氧氨氧化型细菌是5种植物根际中共同的优势功能类群,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这可为石灰岩特有植物引种驯化提供土壤微环境数据。

    石灰岩特有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功能预测

    外源硅添加对楠木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廖晓丽薛可馨蔡思莹李沛瑶...
    772-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硅添加对光照胁迫下楠木(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楠木1 a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和硅添加对楠木幼苗生长、生物量、叶形态和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遮荫与硅添加对楠木幼苗生长和光合性状产生了显著影响,适度的遮荫和硅添加有利于楠木幼苗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和叶形态(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的生长。光照强度的降低有利于楠木幼苗叶片叶绿素的积累,在 15%~60%光照强度下硅添加进一步促进了叶绿素的积累,使楠木幼苗更适应光照胁迫;在 15%~40%的中低光照强度下 1000~2000 mg/kg 的硅添加有利于提高楠木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促进楠木幼苗的光合作用;而40%光照强度下1000~2000 mg/kg的硅添加更有利于提高楠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 浓度,促进楠木幼苗光合能力的提高,提高楠木幼苗光照胁迫适应能力。因此,楠木幼苗适宜在一定的遮荫条件下更新造林,而硅添加有利于缓解光照胁迫,改善楠木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叶形态和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其对光照胁迫的生长适应性,进而促进苗木的生长,有利于造林更新成效的提高。

    楠木硅添加光照强度幼苗生长光合特性

    南酸枣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和综合评价

    龙桂根黄芝云吴南生冯胜...
    781-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典型分布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llaris)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对来源于7省20份南酸枣种质资源的 14 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 份南酸枣种质资源果实的 14 个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除果形指数、可食率外的其他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 10%以上,果实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8。相关性分析表明南酸枣单果重与果皮重、果核重、果肉重、横径等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3。聚类分析将南酸枣种质资源划分为 2 大类群,其中第 2 大类群又分为 3 个小类群,类群间不同性状差异显著,最大的差异是单果重。采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法建立了南酸枣综合分析模型,并筛选出 17#、16#、10#、91#等种质,其具有果大、维生素C含量较高、总糖含量较高的特点,综合性状佳,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进行培育。因此,南酸枣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4个果用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较高选育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南酸枣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连香树幼苗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魏娟马永红毛平
    79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光照强度对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在 10%(L1)、25%(L2)、100%(L3)、110%(L4)和125%(L5)自然光照强度下处理1 a生连香树幼苗,对其形态和生理适应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株高增长量、生物量、叶长、叶宽、叶面积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L2达到最高值;比叶面积、叶片含水量、根冠比持续下降,基径增长量则持续上升。L1 和L2 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L4 和L5 处理,丙二醛含量则相反;随处理时间的增加,L2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后降,L1处理的持续上升且高于L3、L4、L5处理,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且光照越强,含量越低。因此,连香树幼苗在遮荫和强光环境下均能生长,以25%自然光照强度更适宜。

    连香树幼苗光照强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