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短期增温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籍烨陈仕东熊德成胥超...
    153-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气候变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增温方式,研究短期4年增温(4℃)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增温和对照样地林下植被共有植物38科59属77种,其中增温样地37科53属65种,对照样地36科52属63种.短期增温使乔木盖度增加了22.61%,草本和灌木盖度分别降低4.97%和21.75%;增温使草本、灌木和乔木的高度分别降低21.64%、3.37%和5.59%.草本植物中的蕨类重要值排名在增温后呈下降趋势,乔木重要值呈上升趋势(P>0.05).虽然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增温后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温度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因此,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对短期增温响应不敏感,增温使草本植物中的蕨类重要值下降,对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这种响应并不敏感,预计长期增温将可能导致整个群落从草本向灌木和乔木方向演替.

    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土壤增温亚热带森林

    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不同坡向丛生野核桃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

    魏海英黎一阳赖晓辉张维...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丛生野核桃(Juglans regia)进行普查,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从而获得丛生野核桃树的龄级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丛生野核桃以中龄级为主,年龄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4个坡向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pi虽大于0,但最大仅为19.10%,且Vpi'极低,最大为1.12%,阳坡种群增长趋势最高,抗干扰能力最强,种群稳定性最好,半阳坡种群增长趋势最弱,抗干扰能力最弱,种群稳定性最差;各坡向种群均存在多个死亡高峰,阳坡最高峰在15龄级,半阳坡在15和18龄级,阴坡和半阴坡均在9龄级,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在未来2、5、10龄级后,中龄级个体数量减少,老龄个体呈增加趋势,丛生野核桃种群稳定性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对丛生野核桃幼苗的保护非常关键.

    野核桃静态生命表龄级结构种群动态

    我国棱果花天然主要分布区叶片多样性分析

    徐斌易礼江林子湛陈新宇...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种质资源叶片表型的多样性,对棱果花6个种群的139株的叶片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种群间和个体间的叶片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0.14~0.84,平均为0.32,说明棱果花叶片性状变异较大.叶面积、叶周长与叶长间的相关系数为0.75~0.99.叶片性状可提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其中叶片的面积、周长、宽度、长/宽和叶形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39株棱果花分为6组,第I组包含34株材料,第Ⅱ组7株,第Ⅲ组1株,第Ⅳ组15株,第V组37株和第Ⅵ组45株,说明来自不同种群的棱果花植株分散在不同的组中,棱果花叶片表型与来源无显著关系.因此,棱果花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其中种群间和单株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为棱果花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棱果花种质资源叶片性状相关性分析

    浙江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衰老物候影响因子研究

    寿佳君薛乾怀王鑫洋唐欣然...
    18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选取浙江省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2种木本植物,探究气候因素、系统发育关系和功能性状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衰老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变色期在9—12月,落叶期在10—12月.每月落叶物种数与月均温、月均降水量和月均日照时数没有显著相关性,每月叶变色物种数与月均温和月均日照时数呈弱相关;落叶性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具有显著影响;植物间系统发育关系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常绿阔叶树种的叶衰老,这对于提高秋季物候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叶变色物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保守性

    4种木本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解析

    刘芳延张世柯黄耀王俊...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适生木本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从海南文昌移栽夹竹桃(Nerium indicum)、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桑树(Morus alba)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到热带珊瑚岛,对两地植物的叶片形态解剖学特性和抗性生理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文昌相比,热带珊瑚岛桑树的比叶面积显著增高;夹竹桃的栅栏海绵组织比无显著差异,而其他3种植物则显著降低;夹竹桃和桑树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高,黄金香柳和银叶树则显著降低;桑树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则显著升高;夹竹桃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则显著升高.因此,4种木本植物为适应热带珊瑚岛生境,夹竹桃和桑树呈现出"提高碳同化潜力-承受更高伤害"策略;而黄金香柳和银叶树呈现为"提高抵抗力-降低碳同化潜力"策略.

    适应策略热带珊瑚岛功能性状生境胁迫海岛植物

    上海地区郁金香引种栽培与品种综合评价

    张晗过雪莹沈强唐东芹...
    20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品种评价体系,筛选生长适应性好、观赏价值高,适宜应用于园林景观的郁金香品种.对29个郁金香进口品种在上海地区进行引种栽培,观察记录其物候期,并对植株高、冠幅等12个生长特性,以及开花整齐度、花型、花色等32个观赏特性进行了观测.从观测指标中筛选出了包括开花整齐度、花色均匀度、花色等27个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将29个品种分成了4个等级:I级包含10个品种,Ⅱ级12个品种,而III级和IV级包含品种数较少,分别只有4和3个品种.I、II级品种普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适应性较强,适合今后推广应用于上海及周边地区园林绿化.这对筛选适于上海及周边地区园林种植的郁金香品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评价其他郁金香品种在园林中应用也有积极参考意义.

    郁金香引种栽培观赏特性品种评价

    姜科花卉种质资源的引种保存、评价与创新

    林玲陆洁梅刘文艺刘念...
    21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开发利用姜科花卉种质资源,收集84种姜科花卉种质资源进行引种,结合生长情况、观赏特点和经济用途进行引种保存的分析与评价,采用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种质创新.结果表明,84种姜科花卉种质资源引种成活了77种,成活率91.7%,成活种类的开花率98.7%,结果率63.6%.生长状况优的种类占59.5%,生长良好的占7.1%,生长中等的占25%,死亡的占8.3%.分布于中低海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部分姜科种类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保存,而分布在热带、中高海拔及特殊生境地区的则不适宜.阶段驯化法可用于引种保存工作;有60.7%的种类为多用途花卉.杂交育种法既可创新种质又可转移保存优良姜科花卉基因.

    姜科花卉种质资源引种杂交育种

    西沙宣德群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影响因子

    刘晓红石军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西沙宣德群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9年2月和11月对该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素.两个航次共发现109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门最多,有81种.冬秋季节优势种不尽相同,冬季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红海束毛藻(T.erythraeum)和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ata)等,秋季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冬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5.27±6.14)×107 cells/L]显著高于秋季[(1.56±1.40)×105 cells/L].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亚硝酸盐、盐度等环境因子影响.冬秋季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5、0.71、1.36和3.28、0.75、1.77.因此,宣德群岛海域冬秋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西沙宣德群岛浮游植物环境因子群落结构

    铜藻多糖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魏双艳蔡春尔何培民贾睿...
    23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铜藻多糖(Sargassum horneri polysaccharides,SHP)对H2O2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了SHP对总抗氧化能力(T-AOC)、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以评价SH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建立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活性氧以及酶活,评价SHP对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当SHP为1 mg/mL时,DPPH的清除率为68%、•OH清除能力65.48 U/mL;在SHP为3 mg/mL时,(O2-·)清除能力为84.86 U/mL,T-AOC为33.55.SHP能显著提高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HaCaT细胞活力,其中经100μg/mL SHP处理后,HaCaT细胞存活率由56.85%提高到80.57%,并且显著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内SOD活力,减少细胞内MDA的含量(P<0.05).因此,SHP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SHP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在化妆品以及药妆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铜藻多糖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体外抗氧化

    盐雾胁迫对极小种群植物日本荚蒾光合生理的影响

    徐千瑞顾嘉诚李贺鹏王珺...
    24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日本荚蒾(Viburnum japonicum)的耐盐雾能力,对4 a生实生苗用不同盐雾浓度处理(盐雾NaCl质量浓度分别为0%、1%、2%、3%),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绿素含量(Ch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盐雾处理的日本荚蒾植株能够存活,但生长不良,大于2%的盐雾处理的植株全部死亡.随着浓度的升高,日本荚蒾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Fv/Fm及Chl含量下降,而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盐雾胁迫通过伤害光系统II反应中心、改变植物可利用光能范围及降低叶绿素含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日本荚蒾盐雾胁迫耐盐性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