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何斌张萍李青陈群利...
    461-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种群的生存现状和更新机制,对贵州省威宁县黄杉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分布的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杉种群的中龄级个体数较多,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相对较少,呈典型的"∩"型结构.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pi(13.49%)和V′pi(0.05%)均大于0,种群属于增长型,但增长幅度逐渐降低,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II型,生命期望值单调下降,死亡率呈"V"型,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出现在I龄级,第2个出现在IX龄级.黄杉种群除部分样地(Q2和Q7)呈均匀分布外,大部分样地呈集群分布;随龄级的增加,空间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因此,黄杉种群濒危的主要因素是幼树个体无法及时补充种群,建议加强对幼苗的抚育和通过适度干扰,促进黄杉种群的更新.

    黄杉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通量分配及能量平衡问题

    金艳廖立国张颖刘玥...
    472-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的能量分配和平衡问题,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的能量通量特征和闭合特点.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全年的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和热储存量分别是4546.07、2453.24、492.22、-10.47和45.93 MJ/m2,土壤为热源,潜热年总值占净辐射的54.0%,显热占10.8%,能量以蒸发散为主要的耗损形式.辐射和能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各能量分量的日变化几乎都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单峰趋势,反照率整体为0.10~0.12,波动不大;波文比季节差异明显,为0~0.8.热带季雨林的全年闭合度为0.67,未考虑热储量时,闭合度为0.51~0.79,考虑热储量为0.53~0.80.可见,在林冠茂密的热带季雨林中,热储量对能量闭合度的贡献不大,忽略热储量并不是导致能量不闭合的主要原因.

    热带季雨林涡度相关系统热储量能量

    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优势树种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的协同关系

    韦伊刘慧贺鹏程刘小容...
    483-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演替阶段森林优势种叶片资源获取策略的差异以及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的关系,对我国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14优势种的叶片构建成本、机械抗性、角质层厚度和比叶重等结构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演替早期相比,演替晚期优势种具有更高的单位面积叶片构建成本、叶片撕裂力以及穿透力,但其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较低;同时,单位面积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叶片角质层厚度、比叶重等结构性状也与叶片构建成本、机械抗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叶片能量投资策略上反映了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进程中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的协同关系.

    叶片撕裂力叶片穿透力能量投资叶片寿命光合速率

    鸡公山风景区针阔混交林藤本植物在树干不同方位的依附规律

    王忠伟尚晴刘彦春
    492-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森林藤本植物在树干表面的分布规律,在鸡公山风景区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阔混交林内,采用样方法和定量调查法分析了以气生根为攀缘策略的络石(Trachelospermum divaricatum)在枫香和马尾松树干表面不同方位分布的数量差异.结果表明,络石在枫香和马尾松树干不同方位的分布状况因树高而异.在枫香树干基径(5 cm)处,西北方位附着的络石数量(6.6 ind./tree)显著高于东北方位(4.6 ind./tree)和东南方位(4.3 ind./tree);在胸径(130 cm)处,西南和东南方位附着的络石数量则显著高于西北方位;络石在基径和胸径处的死亡率均表现为南侧低,北侧高.在马尾松基径处,西北方位的络石具有最高的死亡率(35.1%),导致存活数量最少(4.6 ind./tree);胸径处则东南方位络石最多;并且南侧的络石死亡率低于北侧.因此,络石在攀缘林木不同方位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树干高度和林木胸径密切相关,这是树干微环境和藤本植物自身生理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藤本植物树干方位络石胸径树高

    澳门路环华润楠古树的物候及所属群落特征

    林春惠易绮斐杜晓洁王强...
    500-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对澳门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的保育工作,对最古老的1株华润楠和群落优势种绒毛润楠(M.velutina)进行物候监测,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月为华润楠新叶生长盛期,3月中下旬为花期,果期由4月持续到9月;4—5月为绒毛润楠展叶盛期,10—12月为花期,12月至翌年3月为果期.2000 m2的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04种,隶属于48科82属.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占总区系成分的87.01%.乔木层的华润楠虽然只有1株高大古树,但其以18.97%的重要值排在所有树种中的第4位,灌木层的华润楠(平均高度20 cm以下的幼苗)以37.06%的重要值排第2位,绒毛润楠为乔木层和灌木层明显的优势树种.群落垂直结构的物种多样性格局表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均匀度指数为藤本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多样性指数D和H′最高的均为草本层,最低的均为灌木层.因此,该群落属于亚热带性质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华润楠古树生长正常,但种群不稳定,应加强保护.

    华润楠群落物候澳门

    增温及隔离降水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形态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吴帆熊德成周嘉聪魏智华...
    509-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对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树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研究增温和隔离降水在夏季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形态及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增温+隔离降水(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CT)显著降低35.7%、51.7%和59.1%,P和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W处理显著降低24.9%和36.4%;W、P和WP处理的0~1 mm细根比根长(specific root length,SRL)比对照均显著增加,而0~1和1~2 mm细根比表面积(specific root area,SRA)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W处理的细根N含量、C/N和δ15N均无显著变化,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C/N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W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δ15N显著增加,而C/N显著降低.因此,未来在全球变暖和降水减少的双重环境胁迫下,调整表层细根形态特征可能不是杉木幼树的主要应对策略;而相较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可能是影响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及表层化学元素分配的主要环境因子.

    土壤增温隔离降水细根生物量养分氮同位素

    丛枝菌根真菌和施加不同形态氮肥对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雷梅丁驰甘子莹丘清燕...
    518-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1 a生杉木幼苗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添加不同形态氮(NH4+-N和NO3–-N),对其养分元素和生长状况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MF显著提高了杉木的苗高和生物量,促进了杉木对N、P、K、Ca、Mg、Fe和Na的吸收,AMF对微量元素Fe、Na的促进作用总体上要强于大量元素K、Ca.与NO3–-N相比,AMF显著提高了NH4+-N处理杉木的生物量、总C和N、Ca、Mg、Mn含量,而且这种显著性在叶中普遍高于根和茎.接种AMF可以促进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养分元素的吸收,且添加NH4+-N处理的促进作用要强于NO3–-N.

    杉木丛枝菌根真菌矿质养分氮添加生长

    不同脱叶性甘蔗品种成熟期内源激素含量的研究

    欧克纬农泽梅朱鹏锦庞新华...
    528-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甘蔗(Soccharum officinarum)内源激素与其脱叶性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成熟期甘蔗不同叶位的叶鞘基部的脱落酸(ABA)、脱落酸葡萄糖酯(ABA-GE)、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和茉莉酸(JA)及相关衍生物茉莉酸-缬氨酸(JA-val)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Z02-169品系的ABA、JA-val含量随成熟期的变化趋势与脱叶率一致;而LZ02-169的+8叶叶鞘基部AC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脱叶率相反;成熟后期LZ02-169的+8叶叶鞘基部ABA、ABA-GE及JA-va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GT47'.因此,甘蔗成熟后期ABA含量的升高可能加速了叶片的脱落;经由ACC转化的乙烯和JA-Val也对叶片的脱落具有促进作用.

    甘蔗脱叶性内源激素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分析

    黄玉林廖宇杰洪维高阿拉萨...
    53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区系成分和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洞林场内有维管束植物783种,隶属于151科473属,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有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11科;种子植物中的优势科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62科.种的分布区类型相较于属的分布区类型更为广泛,热带、亚热带成分的种数量突出,其优越的地形特点与独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相互渗透与交织,在林场内部有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类群.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12种,数量较少,其中桫椤处于易危状态.林场内的资源植物丰富,有681种,大致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4大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覆盖到本林场的71.14%,数量最多.建议对林场内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并对珍稀濒危植物加强保护.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维管束植物区系成分特有植物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植物

    大萼球药隔重楼,湖南重楼属(黑药花科)一新变种

    赵灵王庆鹤任梓萱赵家雯...
    54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湖南重楼属(Paris L.)一新变种:大萼球药隔重楼(Paris fargesii Franch.var.macrosepala H.X.Yin&W.X.Rao&L.Zhao),其与原变种球药隔重楼(P.fargesii Franch.var.fargesii)区别在于外轮花被片极为宽大,长6.5~11.0 cm,宽2.5~4.0 cm,叶-萼长度比常小于2.0(平均1.91),叶-萼宽度比普遍小于3.0(平均2.86),内轮花被片较短,2.0~5.3 cm,常平展于外轮花被片之上,药隔凸出部分呈扁平状,具明显裂痕,顶面观呈蝶形或双肾形.

    重楼属新变种大萼球药隔重楼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