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种群数量结构与生存潜力分析

    白小节申开平穆君翁涛...
    718-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cm地径间隔划特定年龄分组,共分I~XV径级,绘制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生存潜力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小黄花茶545株,不同小生境中小黄花茶数量差异大,最少24株,最多120株;种群地径小于0.5 cm且高度低于0.5 m个体存活数量极少,平均地径0.5~2 cm维持最大种群数量;I~Ⅱ龄级(0~1.0 cm)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急剧上升而生命期望值急剧降低,II~XV龄级(≥0.5 cm)种群死亡率和生命期望值趋于平缓,消失率呈现较大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缓;种群数量结构和存活曲线表明该种群趋近于Deevey-I型,属衰退型种群.小黄花茶种群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自我更新困难,现存种群干扰压力大,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急需加强种群保育.

    小黄花茶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濒危植物

    金缕梅科红花荷属野生资源及其园林开发潜力评估

    冯欣欣刘志贤古文强刘健勋...
    727-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红花荷属植物的野生种质资源状况及其观赏价值,对我国6种红花荷属(Rhodoleia Champ.ex Hook.f.)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采集种质资源并开展了栽培试验,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野生资源的园林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红花荷、窄瓣红花荷和小花红花荷的综合价值高(I级,分值>2.0;小脉红花荷的综合价值中等(Ⅱ级,分值1.5~2.0);绒毛红花荷和大果红花荷综合价值低(Ⅲ级,分值<1.5).红花荷、窄瓣红花荷和小花红花荷作为优良的乡土木本花卉,在园林观赏性、栽培适应性、开发新颖性上的应用潜力非常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红花荷属资源调查园林应用栽培

    中国特有种丹霞梧桐的新分布区和形态特征修订

    李亚丽付琳雷宇阳李远球...
    735-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形态描述,对丹霞和喀斯特地貌4个分布点的植株宏观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丹霞梧桐的叶柄、叶片、花序、雄蕊、蓇葖果、花萼等特征与其原始文献的描述明显不同,且原始描述缺少败育雄蕊、败育子房、及花萼、果皮、种皮在发育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等特征.因此,对丹霞梧桐形态描述进行了修订或补充,并提供图片资料.

    丹霞梧桐新分布形态修订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

    WOX转录因子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曾丹琦何春梅俞振明司灿...
    742-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WOX(WUSCHEL-related homeobox)转录因子与植物发育密切相关,包括植物胚胎发育和体胚发生、花和根发育、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干细胞维持等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WOX在植物发育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WOX调控植物发育的机理研究在促进植物发育以及构建植物良好表型等研究提供了突破口.主要对WOX调控植物发育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表观遗传学调控,探讨了WOX调控植物发育的过程,以期为WOX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的作用机制提供启示.

    WOX转录因子植物发育转录调控综述

    基于群落种间关系的桫椤植物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何琴琴翁涛刘邦友罗晓洪...
    753-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天然群落极为罕见,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环境污染、药材的违法采摘和挖掘等,这导致桫椤科植物的生境遭受干扰和破碎,桫椤科植株数量下降.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桫椤科植物繁育中应用逐渐增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制约着桫椤科植物的分布和多样性,其中,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关系对桫椤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从种间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或许不失为新时代桫椤科植物保护的有效方式.讨论了桫椤科植物相关的种间关系:桫椤科植物-微生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其他植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动物互作,探讨了桫椤科植物面临灭绝的因素以及近年来桫椤科植物相关的保护策略及成效,为桫椤科植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科生物保护共生生活型

    乔木大戟,世界最高大的大戟科多肉植物

    李涛魏能
    763-7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