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土壤和微量元素对车桑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雪梅闫帮国王梓丞史亮涛...
    695-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微量元素对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生长的作用,研究添加微量元素(硼B、铁Fe、锰Mn、锌Zn)对车桑子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Mn外,B、Zn和Fe均对车桑子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添加 B 的车桑子具有更高的生物量积累,比对照显著提高了 133.61%.微量元素与土壤类型对叶片磷(P)含量和叶片氮磷比(N/P)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紫色土添加Zn、黄棕壤添加Fe均显著降低了叶片N/P.燥红土和黄棕壤上车桑子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均高于紫色土,但紫色土和黄棕壤上车桑子的根冠比和叶片N/P显著高于燥红土(P<0.001).这表明微量元素对干热河谷车桑子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可通过添加B、Fe、Zn尤其是B来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类型微量元素车桑子干热河谷生物量

    生态恢复方式对喀斯特生境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

    汪鹏魏虹陈明月张梅...
    705-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态恢复方式对苔藓植物的影响,研究了自然弃耕和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方式对重庆市中梁山喀斯特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下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有苔藓植物15科26属41种,其中藓类39种,苔类 2种,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ollum)为主要优势物种;研究区石生藓类植物占比较大,生活型以平铺型和丛集型为主,各生境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指数整体偏低,但相比弃耕杂草地、灌木林和经济型林地,竹林和马尾松林中苔藓植物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冗余分析表明,郁闭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苔藓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乔木林为苔藓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境.因此,相比于自然恢复和经济性林地等恢复方式,退耕还林是喀斯特退化生境更为理想的生态恢复方式.

    喀斯特生境生态恢复方式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

    华南地区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分析

    郭亚男王瑞江
    715-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华南地区外来植物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等,确定华南地区有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 45 科 141 属 223种,以菊科(Asteraceae,38种)、豆科(Fabaceae,36种)、禾本科(Poaceae,19种)植物为主,其中草本植物和原产美洲的植物占优势,分别有 204 种(占总数的 91.5%)和 163 种(占 73.1%).广东外来入侵植物有 159 种,归化植物 23 种;广西有入侵植物135种,归化植物16种;海南有入侵植物111种,归化种15种;香港有入侵植物105种,归化植物9 种;澳门有入侵植物89 种,归化种 4 种;华南 5 省区共有的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为 57 种(55 种为入侵植物,2 种为归化植物).广东是外来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与其他4 省区共有的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种类也最多,说明广东同时是外来植物输入和输出大省.由于气候和生态生境的相似性,各省区都面临着其他植物从周边地区入侵的风险,因此在治理入侵植物时,应建立联合防控机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联合监测和防控,以提升外来入侵植物的治理成效和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威胁.

    生物安全外来入侵植物归化植物防治策略

    日轮果属,越南唇形科黄芩亚科一新属

    李波Thanh Son HOANGMaxim S. NURALIEVVu Anh TAI...
    727-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描述并绘制了越南唇形科一新属及新种:日轮果属(Heliacria Bo Li,C.L.Xiang,T.S.Hoang&Nuraliev)和日轮果(H.maritima Bo Li,C.L.Xiang,T.S.Hoang&Nuraliev).日轮果属因具攀援藤本习性,花大且花冠为纯白色,花萼近辐射对称、5深裂、裂片长且在果期增大并开展,果实顶端具放射状的瘤状突起等特征而明显区别于黄芩亚科的其他 5 属.目前,该属仅发现于越南东南部沿海的平定省、富安省、庆和省和宁顺省,常生于海岸边干旱的低地矮林中.

    新分类群特有属冬红属膜萼藤属唇形目

    老鼠艻内生曲霉HU0206的抗细菌活性代谢成分

    王瑞陈少微于燕燕李春霞...
    736-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老鼠艻内生曲霉Aspergillus sp.HU0206发酵物的抗细菌物质基础,采用色谱分离法从其玉米发酵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 个甲基苯酚类化合物:sydowiol F(1)、5-methoxy-3,5'-dimethyl-2,3'-oxybiphenyl-1,1',2'-triol(2)、corynesidone A(3)、鹿蹄草素(4)、3-羟基鹿蹄草素(5)、4-乙氧基-3-羟甲基苯酚(6)和1个甲基环己酮二聚体epoxydine A(7),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载样量为 40 μg时,化合物 1、2 和 4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半径≥2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或100 μg/mL;化合物3 对这4种菌虽有1~2 mm的抑菌圈,但MIC大于400 μg/mL.所有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无抑制活性.

    内生曲霉代谢产物甲基苯酚甲基环己酮抗细菌活性

    广藿香内生真菌Ogataea sp.RW-S10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阮武郭教岑马青云杨理...
    741-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Ogataea sp.RW-S1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ogataearin(1)、phenylalaninol(2)、对羟基苯乙酮(3)、bis(dethio)bis(methylsulfanyl)gliotoxin(4)、N-苯乙基乙酰胺(5)、lumichrome(6)和dehydroxypaxilline(7),其中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 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9.38 μmol/L.

    广藿香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