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4个杉木家系主要用材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程琳戴俊罗启亮卢翠香...
    874-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间用材性状的表型变异特征,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杉木家系的10个生长指标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家系主要用材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438~2.008,平均为1.735,最大的是树高,最小的是管胞长度.表型多样性丰富,其中,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管胞长宽比和生材密度具有较强的遗传变异性,且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家系遗传力(H2)为0.012~0.934,最大的是管胞长宽比,最小的是生材密度.表型变异系数为3.81%~39.90%,平均为15.03%,最大的是单株材积、最小是管胞腔径比,遗传改良潜力大.14个杉木家系可划分为3大类群,其中,类群Ⅲ的综合性状最优,类群I的生长量最佳.综合性状排名前3的家系是JX3、JX10和JX2.因此,10个主要用材性状的表型多样性丰富,筛选出的3个家系可作为优良材料用于杉木种质的保存与高效利用.

    杉木半同胞家系用材性状表型多样性综合评价

    姜状三七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李晓波张高菊张广辉杨生超...
    884-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色谱方法从其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SL1(1)、人参皂苷Rh1(2)、三七皂苷R8(3)、竹节参皂苷IVa(4)、越南人参皂苷R10(5)、人参皂苷Rg1(6)、菠菜皂苷A 28-O-β-D-葡萄糖苷(7)、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8)和姜状三七苷R1(9).化合物1、3、5、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为奥克梯隆醇型皂苷,此类皂苷在该植物中未见报道.

    五加科姜状三七根茎皂苷类

    四川省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王成辉林菁李子仪丁荣...
    890-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四川茂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状况,在茂县第3次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茂县县域内药用种子植物共130科582属1342种,包括裸子植物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3科568属1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科37属57种.15个大型科(科内种数大于20)分别占总属、种数的48.45%、56.56%,处于主导地位;小型属(含2~4种)共507属783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87.11%、58.35%.茂县药用种子植物科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56.52%),而属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68.11%);茂县的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比剑阁县和盐边县呈现更为明显的温带性,而较澜沧江源区与错那县的热带成分更为活跃,揭示纬度和海拔可能是决定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关键因素.因此,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温带性质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亦呈现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因此茂县可视作研究横断山脉地区南北植物交流的关键地区之一,在药用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茂县药用种子植物植物区系资源普查

    泰国狐尾藻(小二仙草科),中国水生植物一新记录种

    周欣欣周亚东王清隆
    902-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近期在我国海南岛发现的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新记录种:泰国狐尾藻[Myriophyllum siamense(Craib)Tardieu],并对该种进行了描述.该植物半水生,无羽状叶,雄花高度退化,在形态特征上同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大洋洲的一些种类存在相关性,为狐尾藻属跨洲际散布提供了佐证.其发现也说明了海南岛至今还有不少植物采集的薄弱地区和盲区.

    海南岛水生植物狐尾藻属新记录

    丹霞山竹类一新变种及小麻竹补充描述

    李星倪静波陈再雄童毅华...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描述了产自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类一新变种——丹霞单枝竹(Bonia saxatilis var.danxiaensis X.Li,J.B.Ni&Y.H.Tong),该变种与单枝竹原变种(B.saxatilis var.saxatilis)的区别在于箨舌和叶舌的边缘不具长纤毛.本文编制了单枝竹及其变种的检索表,还对新近描述的产自丹霞山的另外一种竹类——小麻竹(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oides N.H.Xia,J.B.Ni,Y.H.Tong&Z.Y.Niu)的部分营养体特征进行了修正,并补充描述了其花部形态.

    竹亚科仁化县箭秆竹

    少花豆蔻,中国豆蔻属(姜科)一新记录种

    龚燕雄岩香甩田耀华丁洪波...
    91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采自云南省西盟县的姜科狭义豆蔻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少花豆蔻(Amomum pauciflorum Baker).该种与长柄豆蔻(A.longipetiolatum Merr.)形态上最为相似,但前者花冠裂片显著较宽,药隔附属体新月形而非3深裂,二者容易区别.文章对该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补充描述,并提供了彩色图版,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BTC).

    豆蔻属姜科少花豆蔻新记录

    华南国家植物园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郑祥慈廖景平
    915-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系统回顾了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来几个关键时期的历史发展、主要成就和社会贡献,从国家、中国科学院、地方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设立的缘由,展望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回顾展望思考和建议